武陵源拓展基地在珠海武陵源風景區內,武陵乃郡名,陶淵明《桃花源記》:"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此武陵人當是"武陵郡人"。晉孝武帝《征武陵襲元之》、晉胡濟(尚書郎)《薦武陵伍朝疏》、六朝劉潛《為武陵王謝賜弟啟》中的"武陵",也應是指"武陵郡"地區。然而,時人多以為常德武陵縣,大誤。據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的《武陵藏珍》考證:"武陵是常德歷史上的第二個行政區劃。魏晉以后,武陵郡轄沅水流域諸縣。武陵郡治城,西漢時設于‘索縣’,《漢書·地理志》有明確記載。
西漢武陵郡所轄區域,據《漢書·地理志》記載共轄13縣:索、孱陵、臨沅、零陽、沅陵、鐔成、無陽、遷陵、辰陽、酉陽、義陵、艮山、充。其中在今常德地區的有4縣。索縣,其地包括今常德漢壽縣和鼎城區東北一部。"這里最早的行政區劃名稱叫"黔中郡"。《水經注·沅水》云:"漢高祖二年(前205),割黔中故治為武陵郡。"西漢時,武陵又別稱"義陵"。劉禹錫《武陵書懷五十韻》序稱:"常林《義陵記》云:初,項籍殺義帝于郴,武陵人曰:‘天下憐楚而興,今吾王何罪乃見殺?’郡民縞素哭于招屈亭。高祖聞而義之,故亦曰義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