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網上團購旅游興起。然而記者發現,團購旅游服務良莠不齊,不少產品靠低價吸引眼球,變相經營“零負團費游”。日前,南昌市民郭女士在網上團購去泰國旅游,沒想到花銷頗多,很多自費項目耗去比團費還高的價格,這讓她深感“被套”。
今年7月中旬,從事教師行業的南昌市民郭女士在暑假期間,想起到境外旅游享受異域風情,同事們也推薦稱現在團購旅游方便實惠,所以她選擇了網上團購旅游。她在網上選擇了排名靠前的國內知名大型團購網站,醒目的2至5折價格的字樣吸引了她,于是她很快決定選購一款1680元泰國自由行的旅游套餐。在旅行期間,此次自由行被告知有很多自費項目,比如:導游小費、巴士司機小費、機場附加費等。
郭女士心想團購價格優惠,應該比旅行社的便宜,沒想到,游玩時間安排都是導游負責,去了很多定點消費的場所,在一些寺廟,導游還要每人繳納香火錢才能走,整個行程讓郭女士感覺自己深深“被套”,回來一算,除去自愿購買的紀念品外,郭女士前后又花了2860元,這么一算比旅行社報團還貴。
記者瀏覽不少旅游團購網發現,“團旅游”與傳統旅行社的“組團游”不同,主要有發帖招集、報名、收錢等流程,不提供發票、保險,也不簽訂出游合同。
省城萬山律師稱,團購旅游沒有發票、合同、旅游意外保險,團購網站通過低廉的價格吸引顧客,但是權利和義務的劃分不明確,在出現問題或者意外事故后,網站也得負一定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