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人,以“異地小住”的方式旅游度假。他們往往選擇在一段較長的假期,來到一處韻味濃厚而又節奏緩慢的地方,安然住下,在其中放松,在其中體味,而不再像以往那樣跟著緊湊的線路日日奔波。尤其在夏日,烈日炎炎,讓人容易焦躁,最適宜以小住的方式客居在一個自己喜歡的地方。古鎮,是這種休閑方式的最熱門的選擇。在一個符合自己品味的古鎮里住上一周,能讓身體變得輕松,人生變得淡定。
》烏鎮:如黃昏的一簾幽夢
電影《似水年華》中形容烏鎮時說:“如黃昏的一簾幽夢。”把一個古鎮形容成一場夢,而且是黃昏時分的白日夢,這有點讓人難以理解。直到來到烏鎮,才發現這里的美是如此濃密,美得像令人留戀的夢境,匆匆一過不足以讓這些美鉆入心頭,不靜靜地待上幾天,就會像夢一般了然無蹤。
烏鎮有其他江南古鎮共有的深宅老巷、廊街岸柳,也有其他古鎮沒有的茶館、染坊、當鋪、書院和名人故居。這里的一切似乎都是從夢中的古代延續至今。
烏鎮有茅盾,這里還有立志書院、昭明書館,處處彌漫著書香和江南才子的傳說交織出來的人文氛圍。這里還有獨特的水閣,將房屋的一部分伸入河上,人們就在河水的輕流中入眠。這里還有名為“訪盧閣”的茶樓,那是因為茶圣陸羽也曾到烏鎮拜訪過茶樓主人盧仝。“為了你,我已等候千年”,這是鳳凰古城招攬游客的宣傳語,但不得不承認,其中包含著沉甸甸的文化分量。一江兩岸,山川擠壓,鳳凰顯得很局促、逼仄。
沈從文把鳳凰稱為“邊城”,但鳳凰并不是邊塞,只是一個邊緣小城,在悠久的歷史中一直乏人關注。可能正因如此,這里的古城樓、明清古建筑、唐代的黃絲古橋、南方長城才得以完整保存下來,成為鳳凰現在的底蘊乃至身價。走在鳳凰古老的城墻,撫摸著它的滄桑和斑駁,心中感慨萬千,將耳朵緊貼著城墻,似乎還能聽到歷史的步調。青石板的小巷子里,蒼苔爬滿墻根,地上留下的水跡是哪一個苗族少女挑水時灑下的印記?
沱江如練,在城墻之下輕流。這里也有百姓的篷船過往,但全然不會勾起一點江南的記憶,因為這里的山和水有更多自然和樸實的味道。臨江的吊腳樓,與沱江相依為命,一起守望著古城的寧靜時光。你可以住在吊腳樓里,一夜聆聽沱江的低訴,在水聲中入夢,直到明天一早,少女浣衣的笑語把你從好夢中喚醒。
》 周莊:船歌小調唱雙橋
江南的水鄉,自然都以水為靈魂,而水上的橋梁,也常常因為人們愛水而成名。周莊著名的雙橋其實是一座橋。因為美麗的石橋倒影在河水中,像是兩座橋,而被命名。
橋的兩頭都是黑白分明的江南建筑,半月狀的石橋跨越兩端,把兩岸的美景連為一體。烏篷船常從橋下穿過去,船夫唱著聽不懂的水鄉小調。人們從橋上悠然地走過,像是完成著游覽周莊的必要程序。
沿河都是店鋪,主人家把椅子擺出來供人們歇腳。你可以端上一杯清茶,坐在椅子上看楊柳觸碰河水劃下痕跡;也可以四處行走,細細欣賞精美絕倫的張廳和沈廳,或者登上云海塔,去一覽周莊的全景。
沈廳是明初巨富沈萬三的故居,沈萬三曾資助朱元璋打天下,因此朱元璋去看望過他。招待皇帝的菜肴中有一道豬蹄,但皇帝姓朱,不能直呼為“豬蹄”,沈萬三就自我解嘲名之曰“萬三蹄”。這道菜,是到了周莊不可不嘗的經典。
》 青巖:名副其實“石頭城”
青巖古城在貴陽,名氣并不算大但卻也特色鮮明,其他古城再好,都無法取代它的游歷感受。城如其名,這座古城整個兒就是用巖石構筑起來的,墻壁、街面、牌坊、階梯,還有墻上的雕刻,取材都是石頭。石頭的顏色和傳統的青磚顏色相仿,所以整座城都叫做“青巖”了。青巖城是明朝的軍事重鎮,完全就是由軍隊建造起來的,因為它的防衛需要,用巖石建造顯然是最理想的選擇。因為易守難攻,比較安全,所以在抗日戰爭時期這里還是難民的庇護所。
這是一座因武而生的古城,但青巖在歷史上卻是貴州的人文重鎮,貴州歷史上只出過一名狀元,名叫趙以炯,就是青巖人。在青巖,最重要的景點就是狀元故居,還有文昌閣、青巖書院和趙公專祠,都顯示出當地人對讀書的重視。
雖然遍地都是石頭,但青巖并不單調,古代磚木建筑也不缺乏,牌樓雄偉獨具一格,街巷蜿蜒幽深秀美。古城雖小,格局繁復,可以讓游人盡情探尋心中期望的感覺。
》 木瀆:雍容典雅蘇州風
江南的才氣,江南的典雅,蘇州是最出色的代表。木瀆古鎮就在蘇州,因此也繼承了蘇州古代的風情,文質彬彬,一片大家氣象。
干凈利落、雍容雅致的蘇州評彈,以木瀆為圣地;讓人津津樂道的吳儂軟語口音,也以木瀆最地道;聲名赫赫的蘇繡,也是發源于木瀆。就這幾點,足可見木瀆文化底蘊之深厚了。這個小鎮面積并不大,但也有公認的“十景”,因此必須以精致而取勝。
真正要論江南文化的精髓,木瀆是一個完美的體現。正因如此,六次下江南的乾隆皇帝,都在木瀆居住過,舍棄行舟,在這里靜靜的安歇。皇帝住過的“行宮”,就是虹飲山房,現在是木瀆古鎮最知名的建筑,紀曉嵐、劉墉、和珅也都曾在此下榻。
虹飲山房氣勢恢宏,又不失江南韻味,其內還收藏有20道清代圣旨真品,讓參觀者一飽眼福。還有嚴家花園,廣受歷代士人好評,被譽為蘇州園林中的翹楚之作。
》鳳凰:“沉睡”千年 寧靜樸實
“為了你,我已等候千年”,這是鳳凰古城招攬游客的宣傳語,但不得不承認,其中包含著沉甸甸的文化分量。一江兩岸,山川擠壓,鳳凰顯得很局促、逼仄。
沈從文把鳳凰稱為“邊城”,但鳳凰并不是邊塞,只是一個邊緣小城,在悠久的歷史中一直乏人關注。可能正因如此,這里的古城樓、明清古建筑、唐代的黃絲古橋、南方長城才得以完整保存下來,成為鳳凰現在的底蘊乃至身價。
走在鳳凰古老的城墻,撫摸著它的滄桑和斑駁,心中感慨萬千,將耳朵緊貼著城墻,似乎還能聽到歷史的步調。青石板的小巷子里,蒼苔爬滿墻根,地上留下的水跡是哪一個苗族少女挑水時灑下的印記?
沱江如練,在城墻之下輕流。這里也有百姓的篷船過往,但全然不會勾起一點江南的記憶,因為這里的山和水有更多自然和樸實的味道。臨江的吊腳樓,與沱江相依為命,一起守望著古城的寧靜時光。你可以住在吊腳樓里,一夜聆聽沱江的低訴,在水聲中入夢,直到明天一早,少女浣衣的笑語把你從好夢中喚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