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神廟又叫波羅廟,是廣州一寶,每年的廟會“波羅誕”都是城中的旅游熱點,“五子朝王”等典禮輪番上演。廟會上,各家姑娘小伙都會出來祭海神,求結姻緣,民間因此有“游波羅,娶老婆”的說法。
南海神廟牌匾
今年如果錯過了“波羅誕”,無需介懷,不妨體驗更新潮的游玩方法。波羅廟周圍已修建了綠道,連通了被譽為“廣州小周莊”的南灣水鄉,想“游波羅”又想游水鄉,就環保一點騎車吧。
南海神廟怎樣游?
圍繞南海神廟的綠道,主要由廟頭涌綠道和南灣涌綠道組成,向東還連通夏園綠道。起點可選在螺殼山公園,沿廟頭涌南行進入電廠西路,便可到達南海神廟。
華表
除參拜祈福外,波羅廟可以有很多玩法。
1.“海不揚波”前留影:“海不揚波”牌坊是南海神廟的招牌,不在此留影不算有證據來過。
2.看番鬼望波羅:“波羅廟”名字的起源,那位番鬼朝貢使已經被封為神了,但神像依然舉手望故鄉。
3.尋龍穴:據說大殿中雄圣大王坐的位置,正是南海神廟的龍穴,常年有活水濕潤泥土,不妨細看。
4.敲柱:波羅廟歷朝都有修繕,但到了民國就中止了,日益破舊,后來陳濟棠夫人莫秀英來到,許諾出資修葺,不期遇上日寇侵華和陳濟棠下野,原來打算用名貴木料的大殿支柱被改成用鋼筋水泥柱。進殿時不妨敲敲驗證一下。
5.登浴日亭:宋朝蘇東坡也登過并且題詞,因為這小山丘上的亭子看海不錯。
6.買波羅雞:傳說古時有位姑婆的大公雞被地主殺來吃了,姑婆就用泥巴紙等把雞毛粘上做了公雞的模樣,流傳下來成了當地著名工藝品波羅雞,只此特有,可作留念。
南海神廟有段古
南海神廟供奉的南海神是南海雄圣大王,民間傳說中,他是與北方真武玄天上帝(北帝)分別掌管凡間南北水務。因為古時一個印度船員流落至此,種下兩棵大樹菠蘿(菠蘿蜜),于是俗稱菠蘿廟或波羅廟。
康熙御碑
據傳雄圣大王有5個兒子,分別由附近的15個鄉供奉,波羅誕“五子朝王”當日,由鄉民抬著回南海神廟向父親祝壽,當中的老三“硬頸三”因為經常和老爹抬杠,要轉身倒著進入廟門。
圖片來源:冷眼看世界的新浪博客
南灣水鄉怎樣玩?
游完南海神廟,循著廟后的綠道,向東穿過廟頭村出馬路,再拐進南灣西路的南灣涌綠道,就可以到達被譽為“廣州小周莊”的南灣社區。南灣社區即舊時的南灣鄉,已經建村600多年,保留著大量舊時廣州東部郊野水鄉的建筑和民俗,經過整治后,變成嶺南水鄉的活標本。
古碼頭
沿著綠道來到南灣,最先會遇到蟠龍橋。它是南灣的古橋之一,和另一座古橋彩龍橋構成了廣州“周莊”的“雙橋”,建議在彩龍橋入鄉,開啟嶺南水鄉之旅。
1.看護龍古廟:在彩龍橋入鄉后馬上就會見到護龍古廟。古廟不大,從廟門口的“蝦公梁”能看出其極具嶺南建筑特色。廟小但供奉的神不少,最特別的是南海神二兒子元安,當地口音稱為“元案”。這位南海神二公子因為助父有功,在波羅廟位列六侯。他慈眉善目地端坐在廟里,紅面黑須,接受著鄉民的供奉。“五子朝王”當日,他就是在這里被抬出去沿黃埔大道接受鄉民上貢、一直被抬到波羅廟的。
2.登文昌塔:文昌塔在護龍古廟不遠處,依舊時村莊的風水格局而建———祠堂前的廣場喻意“紙”,水塘喻意“墨”,所以一定要建一座塔喻意“筆”,保佑當地學風興盛,開科中舉,文昌塔就是南灣的文脈所在。文昌塔高3層,一層供奉文曲星,二層供奉財神,三層供奉文魁星。塔里香火很旺,也算秉承先祖遺訓。
3.觀人民會堂:和另一個著名水鄉小洲村一樣,南灣也有個人民會堂,文昌塔后面就是了。建筑不用上年紀,有時代特色就值得保留。蘇聯風格和頂上的五角星能讓人猜出建筑的年代。現在它發揮著會堂的功能,吃龍船飯等村中盛事都在這里舉行。
4.風水塘嘆風:顧名思義,風水塘就是關于村里風水的池塘,集風聚氣,和人民會堂隔路相望。塘邊的秋楓古堤年代久遠,但卻修整一新,雖沒特別景致,但大樹底下,村民閑敘聊天,也是個騎車的好地方。古堤的對岸,就是三座麥氏祠堂。
5.游逛三宗祠:三座祠堂分別是麥氏宗祠、初泰麥公祠、敬祖麥公祠。其中,麥氏宗祠最大,祠內有個曬書臺,古時只有官銜夠高的人家才有可能修建曬書臺。而這個宗祠稱為“序睦堂”,每逢節日要吃千人流水宴,都要從這里開始。平時可以看到這里祠內雕梁畫棟,古壁畫就有30多幅,還有屏風、對聯等。宗祠兩邊就是皆佳街和履理里,街道的名字在粵語中讀音都一樣,十分有趣。
初泰麥公祠位于皆佳街5號,始建于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這里原來是私塾,主人麥信堅無論官階還是地位都首屈一指,祠堂牌匾也是李鴻章手跡。皆佳街鋪路的石板都是橫著鋪的,以示與眾不同。
敬祖麥公祠位于南約大街17號,敬祖大廳是舞臺式建筑,也是“千人流水宴”舉辦地。
順道逛逛
●龍泉古井:南灣古村最有名的清代古井,位于南基龍泉里。
●南安市:南灣社區舊時的魚市場,一度繁華,連番禺蓮花山、東莞虎門一帶的漁民都直接劃船過來賣魚。
●常春巖:南灣古村旁的古海岸遺址,得明代大儒湛若水親題名稱。
圖片來源:冷眼看世界的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