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根據其多年坦桑尼亞旅行社旅游地接的經驗, 特別是針對華人游客習慣, 特別推出坦桑尼亞旅游信息發布和旅游線路預訂平臺-坦桑尼亞私人旅游定制網。
獅原旅行希望通過網站和微信商城, 隨時隨地為計劃前往坦桑尼亞旅行的游客提供量身定制的專屬旅行方案。 多年以來, 獅原旅行作為專業的定制旅游策劃公司, 積累了豐富的旅游接待經驗, 既能勝任高級別政府代表團, 商務考察團, 會展團等公務團組,也多次組織和接待過中國大陸, 臺灣和香港等地的電視臺攝制組, 外景隊和專業攝影創作團等;同時, 除普通草原游獵, 生態觀光, 休閑旅游等團組外, 對有特種旅游愛好的個人或團組, 例如賞鳥、觀鯨或是人文攝影、徒步探險等, 我們都能為您提供獨特的旅行接待方案。 所以您有團隊游, 個人游, 商務游神馬的要求,交給我們就妥辣!
非洲的經歷讓我看到了人類最本真的樣子
我開始理解我們現實的生活
我不再總想著去改變什么
不再只是評判
我開始學著尊重,學著理解。
本期嘉賓:徐晶
徐晶:80后,湖南長沙人,英國留學獲得金融碩士學位,野生動物保護者。曾在某上市公司工作,現專注于人類學研究、原始民族部落保護,個人微信號:xujing7754。
采寫 | 黃新玉
圖片+視頻 | 徐晶
編輯 | 綠光工作室
出生湖南長沙,遠赴英國留學,金融碩士畢業,辭去令人艷羨的上市公司工作,投身野生動物公益保護,孤身闖蕩非洲原始部落兩年之久……
被她吸引,不僅僅因為她的經歷,更因為流落出來的照片視頻中她臉上掩藏不住的開心。
貧瘠、荒蕪、落后、野蠻……
我疑惑,她在我印象中意味著“蠻夷”之地的非洲原始部落為何如此開心。
特約采訪她的時候,是在廣州歷史悠久的知名繁華街市——北京路的一個商場。
不久前,她剛剛從東非三個最原始的人類遠古部落回來,在朋友老劉的知途旅行社做完分享。
還沒見面就感覺到她的體貼:約好的地址,發好的定位,依舊擔心我找不到她,電話短信,溫柔的問我是否需要她接。
就這樣,一股細微的暖流隔著遠遠的電波擊中了我。
我笑著寬慰她,已經快到了,找路是一個采訪者最基本的本領。
保持原始狩獵生活方式的部落哈扎比人hadzabe
快到的時候,我遠遠看到一個瘦瘦小小的女孩正扶著一個自行車站在約好的地方門口。
坦率的說,我有點不敢認她。
雖然我知道,那就是她。
比我想象的瘦小,依舊笑容滿面,重要的是皮膚白凈,80后的她,看上去像個90后。
一開始坐下的第一句話,竟然是,你化妝了么?
她摸了摸臉,笑著說,沒有唉。
我暗暗驚嘆,上天果真有天生麗質這回事。詫異中,我們開始了我們充滿驚喜的訪談。
不一樣的非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問:為什么那么喜歡非洲?
徐:說不清呢。也許是機緣巧合,不喜歡按部就班的生活,辭了職,然后就去做了野生動物保護,后來機緣巧合接觸了那邊的一個中國人的公益組織。到了那里,就是感覺想探尋下原始部落,就這樣四處打聽,然后就不知不覺輾轉找到了那里,也許就是感覺在那里可以找到一種最自在的方式吧。
問:一個人不害怕么?
徐晶:為什么要害怕呢?他們很nice。
問:嗯?
徐:是的,他們真的很溫和,我被一個當地的朋友帶到了他的祖母家,一個以放牛為生,四處遷徙生活的部落。我和他們一起吃,一起住,一起唱歌,一起跳舞。到他們部落,就要穿他們的衣服,沒有那么多客套,他們見面和離別都沒有過多得言語,特別容易相處。
問:語言不通,沒有影響么?
徐:沒有。我朋友會適當翻譯一些他們的話,但是大多時候不用聽懂,融入其中,感受他們就好了。
問:吃住怎么解決的?
徐:跟他們一起啊。他們吃什么我吃什么。睡覺,我自己睡小帳篷,他們大多時候,自己就是隨便睡在外面的地上。
問:睡在地上,沒有垃圾么?
徐:沒有,那里很干凈?你想想他們的垃圾從何而來?
問:哦,工業廢物垃圾。
徐:是的,部落沒有這些,他們以自然為生,那是我見過的人類與自然最和諧共處的地方。牛的廢物在自己的特定區域自然歸于土地了,他們吃住的地方,難得的瓶子袋子都會被他們珍藏起來,他們非常懂得回收利用。其中一個部落他們吃野味,摘野果子,挖植物根莖生吃,幾乎沒有產生垃圾的機會。
問:那作息有什么規律么?一般什么時候起床?
徐:他們沒有時間概念。就是自然而然的睡覺,起床,吃飯,放牧,狩獵。
問:他們最打動你的地方是什么?
徐:他們的純粹,他們的快樂,你不能想象他們樂器的簡陋,就是隨便一個竹筒,他們就能演奏出美妙的旋律來,有一種發自內心的快樂,讓我內心很震撼。
還有他們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在知途的分享會上我特別講了一個故事。一個攝影師在非洲觀察一只母獵豹,有一天,母獵豹叼著三只小獵豹放在攝影師腳邊,然后走了,到了傍晚,她回來就把它們叼走。因為母獵豹要去獵食,帶著三只幼豹很危險。還有在非洲,有一種樹叫猴面包樹,里面有人們喜歡的蜂蜜,一種鳥也喜歡。但是人們不知道哪棵樹才有蜂蜜,而那種鳥即使在高空發現了蜂蜜也無法靠近取蜜。后來,鳥發現了蜂蜜后會鳴叫,陸地上的人聽到了也會作出回應,鳥在一棵猴面包樹上面停留后就說明蜂巢就在附近,人就爬上樹采蜜,采摘后就分一些蜂蜜給鳥兒。真正得人與動物和諧共生。
經常四處遷徙,以牧牛為生的原始部落馬賽人
問:有你不適應的地方么?
徐:水吧。那里太缺水了,隨著自然環境的惡化,他們不得不四處遷移,而且生存環境越來越惡劣,而政府卻無所作為。而且隨著那里發現了遠古人類的骨骸,石油煤炭的開采,開始有外界侵襲,我很擔心他們被侵擾。
經常四處遷徙,以牧羊為生的原始部落圖爾卡納人
他們,讓我看到了我們自己
問:去英國留學,孤身進入非洲原始部落,這些經歷給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徐:讓我更好的找到了我自己,看到了我們的曾經。
問:為什么這么講?
徐:在英國的經歷,讓我知道了我的生活不僅僅是結婚生子工作,還有歌劇,音樂,快樂,自我;在非洲的經歷,讓我看到了人類最本真的樣子,我們的遠古時代就是這樣,我開始理解我們現實的生活,理解現實的中國,我不再總想著去改變什么,不再只是評判,我開始學著尊重,學著理解。
問:比如?
徐:比如有一次去西藏,有個朋友指責一個當地一個小朋友隨地扔垃圾。我制止了他。我說人類原始就是這樣生存的,垃圾是后天產生的,也是外界帶到西藏去的,藏區出生的小孩還沒有被教育過要如何應對后天外界帶進去的垃圾,而且這些垃圾也不屬于他們生產的。
問:還有呢?
徐:比如哈扎比Hadzabe,是真正古老的人類,世界上最后存在的最初人類,在歷史約長達萬年,他們很好地保護了他們生存區域的生態環境。他們沒有等級之分,也不好爭斗。他們沒有食物,沒有牲畜,沒有規則和日歷。依然過著狩獵的生活。我們中國的遠古時代也是如此,想到這些會自然和他們親近很多,理解他們,尊重他們,也會更珍惜我當下的生活,做好自己。
問:從那里回來適應么?
徐:坦率的講,有些地方不太適應。感覺有一種說不出的壓迫感,這種感覺在上海逼仄的地鐵里,在北京擁擠的人群中感覺特別強烈。特別懷念那種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環境。
也許尊重他們,就是給他們最好的禮物
問:你覺得非洲這些原始部落,需要外界什么幫助么?
徐:你覺得他們需要什么呢?
問:比如醫療,教育?
徐:為什么要教育呢?咱們人類天生就沒有教育。他們就是自然而然的生活,他們大多少情況,可以找到最好治療蛇咬的野草,懂得如何找到自己需要的食物,知道如何利用自然避寒取暖。我其實覺得狩獵部落盡量不要去打擾,但是牧羊牧牛的部落是需要外來人的幫助的,因為他們已經被時代裹挾到現代社會,卻沒有被很好的安置,原來的環境破壞了,也無法繼續以前的生活。
問:已經在那里體驗了兩年,為什么還要回去?
徐:我希望做一些有意義的旅游,為已經侵襲到那里的旅游和開發的人做一些引導,比如引導去那里旅游的人去看野生動物,看自然風景,去采用正確的方式幫助一些進退兩難的部落,而還給狩獵部落他們原有的天地。
問:為什么那么害怕他們被打擾?
徐:因為(像哈扎比部落)他們真的很單純,對外界沒有任何辨別能力,有的游客給他們香煙酒大麻,不好的東西,他們都會全盤接納,比如我就看到小孩子吸煙。還有的人,會直接給他們捐助,這個也不好,因為捐助不可能常常有,這也會教壞他們。現在已經有小孩學會了抽煙喝酒學會了伸手要東西。
問:這樣的觀點,我知道一直游走世界的徐紫安,我采訪過的行走中國20年的知途旅行的老劉,致力于拯救瀕危文化的清華教授趙麗明老師也表述過。
徐:真的是這樣,我們需要尊重他們,想當然的簡單捐贈也許會害了他們。
問:還有什么擔心?
徐:圖爾卡納游牧民族的自然生存環境真的越來越差了,但我不知道怎么能夠幫助他們,我希望有人能關注并幫到他們。但我不主張直接捐贈,所以我正在探索文化旅游的商業模式,制定一定的操作規則,既能幫到他們,又能保存且尊重他們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一直覺得,他們目前的生活狀態才是最珍貴的。
后記
關于未來的暢想,徐晶后來給我講了一個故事。
印度有一個叫拉達克Ladakh,的小城市,隱藏在喜馬拉雅山脈里,海拔高,氣候惡劣,70年代以前都基本與世隔絕,沒有受到戰亂或現代政治和經濟的影響,語言學家helene曾在70年代去到那里,并學會了他們的語言,對他們有了很多了解,記錄下他們緩慢但是很快樂的生活,他們從來不急著完成什么,無論做什么都在享受生活。曾經她問到一個當地人說那里有沒有破舊一點的房子,那個人想了好一會說沒有。
但是后來這個地方被政府引入經濟開發,越來越多外來人到了這個地方,對那里的生活產生了很大變化,當Helena后來有一次又遇到這個當地人時, 那個人就對她說我們很窮,我們需要幫助,而以前這個人對外面的世界是沒有概念的,他們本來很享受自己的生活,一切美好被打破,在他們看到外面不一樣的生活之后。Helena通過研究這個突然發生改變的地方發現了很多現代社會問題的根源,拍攝了電影《古老的未來 :達拉克引發的思考 Ancient futures :learning from ladakh》,還出了書,提出了很有現實意義的解決模式,徐晶準備在以后的分享會上,免費放映她的電影,并學習摸索踐行推廣這些經驗。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參與其中。
康輝旅行社大型系列活動:
1996年,“康輝旅游”在全國率先推出中國公民赴東南亞旅游的第一架包機;
1999年,“康輝旅游”推出北京第一架赴韓旅游包機,并成功組織了赴荷蘭第四十五屆世乒賽觀摩團活動;
2000年,“康輝旅游”完成德國不萊梅音樂節、全英羽毛球公開賽及瑞士、法國、瑞典羽毛球賽觀摩助威活動;
2001年,“康輝旅游”成功策劃北京赴普吉島首架專線包機活動,并組織薩爾斯堡音樂節和泰國“千人宴”—中秋賞月活動;
2002年,“康輝旅游”包機赴韓國觀摩世界杯,組織一千五百人歌迷團赴香港參加“中國歌曲排行榜”頒獎典禮;
2003年,“康輝旅游”利用全國網絡體系成功組織接待在北京舉行的“皇馬”賽事;
2006年,“康輝旅游”組織廣州市政府高級代表團前往南非伊麗莎白港觀摩“哥德堡號”帆船進港及離港儀式;
2007年,“康輝旅游”組織深圳市文化局代表團赴米蘭都靈,參與申辦2011年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的宣傳活動;
2008年,“康輝旅游”組織接待奧運會各國代表團團員及家屬旅游團5000余人;
2010年,我部成功組織千人華東旅游;
2010年,廣州康輝國際旅行社網絡銷售部成功組織廣州知名化妝品企業千人韓國旅游;創造廣州康輝成立以來最大營業額。
2011年,500人貴州紅色之旅,獲得客戶好評,200人北京之旅獲得客戶好評;北歐考察團獲得用戶好評;
2012年,6000人廣州通信獎勵旅游
2013年,與您攜手
登高臨遠 海納百川 —— 中國康輝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