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卜小姐笑著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深圳正流行四種大運生活方式:“避運”,外出旅游避開大運;“受運”,留在深圳接受大運;“恭外運”,恭迎外國人參加大運;“懷運”,懷著激動的心情觀看大運。
傾力關注也好,置身事外也罷,不可否認的是,周末大運會的開幕,讓一座年輕的城市和一場以青春為宗旨的賽事激情相約。
大運會給深圳帶來什么?深圳關于發展轉型的諸多焦慮和渴望能否因為大運“世界之門”的開啟而化解?
事實上,一如開幕式舉辦地深圳灣體育中心的昵稱“春繭”,這座陷入發展瓶頸的城市正借勢大運,期盼破繭而出的第二春。
深圳大學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主任鐘堅坦言,單靠一次大運會不可能幫助深圳完成走向國際的目標。
“消瘦”的交通
當深圳灣體育中心的“世界之門”被一個叫“闖”的巨人打開時,深圳也打開了擁抱世界,迎接機遇和挑戰之門。
這場國際性賽事的處女秀,能否幫助年屆而立的特區打開又一扇面向世界展示的窗口?
值得關注的是,本屆大運會開幕式顛覆以往“文藝盛典”的傳統,提出了“回歸體育,回歸儀式”的理念,由大學生出演代替明星大腕,由高科技電子煙花取代高成本的漫天煙火,呈現了一場以儀式為主、文藝為輔、返璞歸真的簡約表演。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相比奧運會、亞運會,大運會的開幕式樸實、節約、大氣,打破了過去張揚浪費的開幕式風氣。
上周五開幕式當晚八點,深圳市委對面的中信廣場,露天酒吧座無虛席,各酒吧的電視幾乎都在直播大運會開幕式。
全民大運,并不為過。
經國務院批準,深圳市決定大運會期間增加放假并相應調休,其中,開、閉幕式期間的8月11日~14日和8月22日~24日(星期三)休息。
當然,并非所有深圳市民都會選擇收看大運會開幕式和賽事。
卜小姐告訴本報記者,他們一家會趁著難得的四天休假和家人一起到陽朔旅游。
然而,無論是“避運”、“受運”、“恭外運”還是“懷運”,很多深圳市民坦言,當地迎來了最舒服的時刻。
在經歷了最初“穿衣戴帽”工程——市容環境提升、地鐵建設等帶來的諸多不便后,當地換來的是整潔亮麗的城市形象和十年最優的空氣質量。
事實上,由于很多市民自愿申報大運期間綠色出行,加上很多人趁著大運會休假外出旅行,深圳交通一下子“消瘦”了很多。
“緊張”還是“自信”
“緊張”還是“自信”?此前,外界對深圳大運籌備褒貶不一。
有評論認為,深圳需要一個世界舞臺來展示它的魅力,為縈繞在它身上多年的焦慮和渴望尋找一個出口和一個再騰飛的機會。
鐘堅認為,大運會的舉辦是對深圳城市建設、管理能力,對城市舉辦大型賽事能力的一次大檢驗。
竹立家告訴本報記者,大運會之于深圳發展轉型的意義在于促使當地朝著服務型、創新型、未來型、社會型的政府職能發展。
竹立家認為,大運會是一個雙向交流的過程,既向世界展示中國,展示深圳,深圳也會吸收世界各個國家的好的理念、方式。
9年前,深圳的焦慮被一篇名為《深圳,你被誰拋棄》的網文點破,“特區不特”的焦慮和成功轉型升級的渴望一直糾纏著深圳。
各地統計部門數據顯示,2010年,深圳GDP總量達9510.91億元,位列上海、北京和廣州之后排名全國第四,但已經聽到了蘇州和天津的追趕腳步聲。
就2011年各地經濟半年報而言,深圳的“老四”地位逐漸不保。
深圳市市長許勤此前透露,上半年預計實現GDP5200億元,同比增長10.5%,略高于年初計劃目標0.5個百分點。蘇州市的半年報則顯示,預計上半年完成GDP5380億元,增長12%左右,總量再次超過排名第四的深圳。
深圳市委黨校副校長譚剛博士曾告訴本報,深圳這幾年投資增長都在個位數,投資對深圳經濟拉動的作用明顯低于其他城市。
香港是中國面向世界的窗口,廣州則是華南的門戶和珠三角的樞紐,夾在中間、年屆而立的特區深圳正在應對著“政策紅利”漸失的挑戰。
2010年2月出爐的《全國城鎮體系規劃》中,重慶與北京、天津、上海、廣州一起,被確定為國家五大中心城市,深圳被確定為華南地區的區域中心城市。
焦慮是動力
面對“內憂外患”,深圳理所當然把發展的目光投向香港,然而深港融合并不容易。
國家發改委特邀研究員、深圳大學國際金融研究所所長國世平認為,深圳和香港兩個金融市場并不一致,香港可以制定自己的金融政策,而深圳則沒有這個權限。
“深圳和香港的毗鄰當然可以產生合作效應,但這種合作也是在市場化調節下的合作。”鐘堅表示,“從政治架構來看,深圳是深圳,香港是香港,深圳未來發展的空間不僅僅在香港,而是應該通過香港走向國際,香港未來的發展也不僅僅在于和深圳的合作,而是和珠三角的合作。”
對于深圳的焦慮,專家更愿意理解為一種動力。
“任何一個發展型城市,包括發展中國家,在發展中有種焦慮感、緊迫感是很正常的。”竹立家表示,“只有在這種焦慮緊張之中才能找到自己未來的發展導向、發展出路。”
他認為,憂患意識是發展的動力之一,這次的大運會給深圳帶來的發展方向,就是大力發展社會型和服務型政府。
鐘堅則強調,一次大運會不可能幫助深圳完成走向國際的目標,未來深圳還可以舉辦那些能夠固定下來的單項國際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