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累計升值5.5%
赴美留學消費旅游省錢,但出口企業壓力大,匯率理財有風險
東方財富通手機炒股軟件 某些股割肉出逃肯定會后悔 突發暴漲很可能不期而至 股民福音:套牢股票有救了! 昨天是央行宣布“二次匯改”周年。去年6月19日央行宣布“二次匯改”,人民幣匯率重歸2005年匯改確定的路徑。2011年6月17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4716,創出匯改以來新高。匯改重啟一年來,人民幣對美元累計升值5.5%,2005年匯改以來累計升值27.9%。
這一年,
匯率更富彈性
A.中國為何要二次匯改?
2005年7月21日,我國央行宣布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當天,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由8.2765上調至8.1100,一次性升值2.05%。開啟匯改進程后,人民幣匯率波動性逐漸增強,并走上了小幅.漸進升值之路。
興業銀行資深經濟學家魯政委在接受本報記者連線采訪時介紹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發生之后,為抵御危機的沖擊,人民幣對美元保持了固定匯率狀態,在6.8235上下微幅波動,這只是我國應對金融危機做出的特殊舉措,不是長久之計。2010年,當確定全球經濟平復大局已定,我國央行6月19日啟動了二次匯改,再度回到此前的浮動匯率狀態。”
B.二次匯改帶來啥變化?
魯政委說,從去年6月19日至去年12月31日,他們通過跟蹤分析興業銀行綜合匯率指數(是人民幣對15種貨幣匯率的變化指標,15種貨幣為澳元.阿根廷比索.加元.新臺幣.歐元.港元.印尼盧比.日元.韓元.馬來西亞林吉特.俄羅斯盧布.新加坡元.泰銖.英鎊和美元)驚訝地發現,線性趨勢線是完全水平的。這意味著對“一籃子貨幣”匯率基本穩定,而非單一盯住美元匯率。他認為,重啟匯改以來有5大變化:一.人民幣匯率更富彈性;二.匯率避險市場萌芽,避險工具多樣化;三.外匯市場深度和廣度繼續發展,過去我國外匯市場主要是人民幣對美元,現在很多非美貨幣都引進來了;四.國際收支不平衡有所緩解;五.外貿和經濟整體保持了相對平穩。
C.二次匯改帶來啥影響?
“二次匯改找到了‘人民幣貨幣錨’,即人民幣匯率調整有了參照和‘燈塔’,實現了對‘一籃子貨幣’名義有效匯率的穩定,這也意味著一旦美元進入升值周期,人民幣將無法對美元繼續升值!”魯政委同時強調,二次匯改后仍存兩大問題:一.人民幣對美元波動幅度仍然極其小,并成為儲備快速增長.儲備幣種過于集中于美元.非美貨幣交易不活躍.資本項下不敢開放等問題的根源;二.人民幣匯率籃子中的貨幣對詢價交易僅有美元.林吉特和盧布,使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虛置。
這一年,美元加速貶值改變生活……
A
他們去美國,受益于人民幣對美元升值
去美國旅游省了2500多元
南京市民嚴女士上個月正好去了一趟美國。她說,與二次匯改前的匯率相比,她這次出國的花費減少了2500多元,是人民幣升值的實實在在受益者。嚴女士告訴記者,聽說最近人民幣對美元加速升值,于是趕緊在上個月報了一個赴美旅游團,當時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在6.49左右,即1美元可兌換6.49元人民幣,旅游團費加上自己帶的零用錢,她一共在國內兌換了8000美元,旅游回來后,她算了一下,這一趟共花了將近5萬元人民幣。如果是在去年這個時候她去美國旅游,同樣是兌換1萬美元,要比今年多花2500多元人民幣。
赴美留學四年節省了9萬元
陶同學2007年從南京大學畢業后赴美留學,目前在美國一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盡管他每年可獲得校方提供的2萬美元獎學金,但家里每年仍要給他匯去3萬美元才夠用。昨天,陶同學的媽媽告訴記者,自去年人民幣對美元加速升值以來,家里的壓力減輕了不少。她給記者算了一筆賬,2007年9月兒子去美國留學時,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在7.5左右,到2008年9月,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升值到在6.8左右,之后基本上在這一水平上下波動了近兩年,直到啟動二次匯改后的今天升值到6.48左右。與2007年兒子赴美留學時每年3萬美元需22.5萬元人民幣相比,今年她換3萬美元只需19.5萬元人民幣,節省了3萬元人民幣,四年來累計節省的費用接近9萬元人民幣。
出國購物能省至少20%-30%
美元相對于人民幣貶值,讓中國內地人在美國消費時感覺“淘了便宜”。楊小姐說,前不久去美國探親,感覺美國商場里的東西和國內相比價格便宜很多。以奢侈品路易威登.GUCCI為例,價格是國內的70%—80%,這還不加上國內的關稅。一條兒童牛仔褲在美國的商場里只需15美元,而在國內則要150元—200元人民幣。另外,超市里的飲料.牛奶.蔬菜等也很便宜。
B
他們去歐洲,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并沒受益
赴歐留學一年要多花3萬元
在人民幣對美元升值的同時,人民幣對歐元等主要貨幣卻呈現出貶值的態勢,赴歐旅游.留學的人群不僅沒有享受人民幣對美元升值的好處,卻增加了旅游和留學成本。一位女兒在德國留學的市民劉先生告訴記者,他女兒每年在德國的花費在4萬歐元左右,他記得很清楚,2009年底1歐元可兌換10.05元人民幣,去年6月二次匯改時1歐元可兌換8.48元人民幣,而上周五,1歐元卻可兌換9.1978元人民幣。相比之下,去年二次匯改之前人民幣兌換歐元最劃算。他給記者透了個底,2009年他換4萬歐元花了近41萬元人民幣,2010年換同樣多的歐元他花了34萬元人民幣,而今年他卻花了近37萬元人民幣,雖然比前年少花了4萬元人民幣,卻比去年多花了3萬元人民幣。
美元單邊下跌出口利潤直降
與匯率關系緊密的對美出口貿易,在人民幣對美元重啟匯改的這一年里壓力較大。做服裝外貿出口生意的南京市民卓女士說:“我們做服裝出口生意,都是以美元結算。因為做外貿有周期,至少要對3個月至半年之內的預期匯率有個數,才能知道用什么價格去和老外談判,從而保證純利潤。”她說,重啟匯改這一年,美元呈現單邊下跌趨勢,而且跌幅較大,對出口企業而言意味著純利潤直線下降,但是對進口企業有利,因為用美金直接接單,兩三個月后美元繼續貶值,企業純利潤無形之中反而多了,“所以我們現在與銀行鎖定遠期匯率以降低風險,同時,做點進口服裝生意,利潤低的外單就不接了”。
這一年,人民幣加速升值影響理財……
A.掛鉤美元產品表現較差
在二次匯改一周年之后,外匯理財產品表現如何呢?南京某銀行理財經理告訴記者,外匯類理財產品一般分為兩類:投資幣種為外幣的理財產品和掛鉤標的與匯率有關的理財產品。匯改對外匯類理財產品的影響,首先要區分外匯類理財產品的分類,區分投資幣種是人民幣還是外幣。如果投資幣種是外幣,那么人民幣升值肯定是有負面影響的;但如果投資幣種是人民幣,掛鉤標的是美元或歐元,那么人民幣升值對這種外匯理財產品是有益的。
記者了解到,投資幣種為外幣的理財產品中,二次匯改以來,表現比較好的主要是澳元.歐元類理財產品,因為他們對人民幣是升值的,美元類產品表現比較差。而在掛鉤標的與匯率有關的理財產品中,今年以來國內銀行共發行了30款產品,表現最好的仍是掛鉤澳元的產品,因為澳元一年來匯率及利率單邊上漲,掛鉤美元的同樣表現不佳,少數幾家銀行的匯率類產品出現零收益,個別甚至是負收益。銀行理財經理建議客戶購買外匯理財產品時,應規避人民幣升值風險。
B.用外匯炒B股賺15%
相比于購買外匯理財產品這種被動理財,不少持有外匯的市民選擇了自己操盤——通過炒匯或者炒B股等方式來實現外匯的保值增值。南京某銀行外匯分析師告訴記者,美元.歐元.澳元等的走勢還是比較容易判斷的,不少炒匯者都獲得了10%左右的收益率。
南京市民吳先生則把持有的外匯用來炒B股,他去年初開了個深圳B股賬戶,這一年多來,他的B股賬戶收益已將近20%,即使除掉港幣對人民幣貶值5%左右的幅度,他也賺了15%左右,還是很可觀的。他告訴記者,炒B股其實比炒匯更容易,因為B股上市公司都是國內企業,不僅基本面比較清楚,不像國際金融市場那樣變化多端,而且,B股上市公司的價值不隨人民幣升值而改變,因此,持有B股能自動規避人民幣升值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