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旅游報訊 “十二五”期間,西安旅游業進入新一輪發展發軔之年,站在新的起點,建設國際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路在何方?昨日市政府常務會上,《西安建成國際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行動方案》獲研究通過,十年磨一劍,我市將用10年時間,加快推進西安國際化大都市建設,將西安建成國際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
旅游——發展藍圖
2020年旅游總收入超1800億元
把西安建成國際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彰顯華夏文明的歷史文化基地、全國自由行旅游最方便城市、中西部最重要旅游口岸城市……
一個在世界旅游大格局中占據重要地位的旅游中心城市,它應該是立體的、多維的。展望未來,一幅震撼世人心靈的西安旅游發展藍圖即將展開。
到2015年,國內旅游人數突破1億人次,國內旅游收入900億元;入境旅游人數達到150萬人次,旅游外匯收入8.5億美元;旅游總收入突破970億元;旅游業增加值約占全市GDP比重的10%。
到2020年,國內旅游人數達1.8億人次,國內旅游收入1700億元;入境旅游人數達到300萬人次,旅游外匯收入18億美元;旅游總收入突破1800億元;旅游業增加值約占全市GDP比重的15%。
旅游——文化之城
締造十二大旅游集聚區
10年中,我市將打造世界遺產之城、國際文化交流之城、華夏文化源脈之城、中國博物館之城、中西部旅游集散之城、世界佛文化之城和中國航空航天之城等七大之城。
締造十二大旅游集聚區:古城區文化商貿、曲江文化產業、浐灞國際會議與生態度假、臨潼秦唐文化與度假、秦嶺樓觀道文化、秦嶺終南山世界地質公園、戶南生態文化、周秦漢國家遺址公園、藍田國家溫泉休閑度假,西安樊川佛教祖庭、涇渭漢帝王文化旅游和秦咸陽宮文化體驗等旅游集聚區。
同時,我市將推廣西安·世界古都、絲綢之路起點、秦嶺·國際名山三大頂層品牌,以及絲綢之路溯源游、世界遺產西安游、文化休閑游、山水生態游等十一大國際、國內旅游品牌。
主推包括歷史文化慢品游、博物館之城觀光體驗游、遺址公園之城觀光體驗游、中國書法體驗游、終南山地質公園科考游、秦嶺山水文化游、動感西安歡樂游等二十二個旅游產品。
旅游——行動方略
“三步”打造國際一流
三年夯實基礎,五年重點突破,十年基本建成,按這一行動方略,我市將分三個階段完成所有旅游工程與項目。
2011年到2013年,夯實國際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設基礎。完成中國博物館之城重點工程和中西部旅游集散地之城重點工程,完成世界古都西安旅游頂層品牌策劃和推廣,申報樓觀臺、漢長安城和大明宮等三大5A級景區等。
2014年到2015年,國際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設突破發展。啟動世界遺產之城、華夏文化源脈之城建設工程,在世界古都西安旅游品牌建設基礎上,完成絲路之源頂層旅游品牌的策劃包裝,建成臨潼國家旅游休閑度假區和浐灞生態區兩大5A級景區,完成景區提升改造等。
2016年到2020年,基本建成國際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建成世界佛文化之城工程和中國航天航空博覽之城等兩大之城,基本建成國際文化交流之城;完成國際名山秦嶺旅游品牌建設,建成秦嶺終南山地質公園核心景區、大草堂景區、古城景區等五大5A級景區,“東方文化之都、國際生態名城”旅游形象完全樹立,關天旅游一體化基本實現。
2011年~2020年十年間,西安將啟動七大之城旅游行動,打造世界遺產之城、國際文化交流之城、華夏文化源脈之城、中國博物館之城、中西部旅游集散之城、世界佛文化之城和中國航空航天博覽之城等七大之城。
世界遺產之城
依托大遺址實體,展現中華之盛世文化。以秦始皇帝陵博物館、大明宮遺址公園為龍頭,做好漢長城、灃-鎬京、阿房宮、昆明池、秦咸陽宮等著名遺址的保護和利用,增強旅游體驗性,建設中國遺產之城。
國際文化交流之城
以世界古都為形象,構筑中外文化交流之平臺。
完成國際古跡遺址保護研究交流項目、國際文化演藝與體育賽事西安落地項目,依托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西安國際保護中心和中國古都學會,積極開展國際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利用等方面的合作交流,使我市成為該議題國際對話交流的中心之一。
華夏文化源脈之城
重點建設和優化半坡博物館、臨潼姜寨遺址、藍田華胥陵、藍田猿人遺址以及黃帝陵等華夏文化源脈遺跡;分步推出華夏歷史文化源脈影視精品。
華夏文化源脈聯動共建,聯合實施關于華夏文化源脈歷史遺跡調查、舉辦“華夏文化源脈”全球高峰論壇,多渠道共同打造“華夏文化源脈”的文化品牌和旅游品牌。
中國博物館之城
策劃推廣西安博物館之城品牌,推進博物館城旅游公益性事業,設立每月一日的全市博物館免費開放制度,積極實施西安中國博物館城計劃。遴選并積極籌建西安非質文化遺產博物館,至2020年建設并向公眾開放5個以上的公益性非物質文化博物館。
鼓勵企業、民間團體、個人建設特色博物館,使其成為我市博物館之城的有效支柱和精品。到2015年我市的博物館總量超過100個。
中西部旅游集散之城
及時開通更多的國際航空路線。加班、加密周邊國際航線;力爭增加日韓通航線;適時籌備歐美航線開辟前期準備,爭取開通歐美直達航線;初步形成通過歐美、澳洲的航線網絡。鼓勵航空公司加大對西安市場運力投入,開通與國內主要客源地城市的“航空”航線,開通“陜京”,“陜寧”“ 陜青”快線產品。
實施旅游出入境便捷項目,依托領事館,優化簽證流程。此外,建設由高鐵、高速公路、城市軌道交通和大型航空樞紐構成的復合交通體系,為游客提供無縫隙中轉服務。
世界佛文化之城
通過世界佛教論壇項目、長安佛教文化研究中心籌建等項目,通過宗教旅游活動擴大在東南亞市場的國際影響力,塑造西安“世界佛文化之城”的形象。在我市建立東方佛教文化中心。
中國航空航天博覽之城
充分利用閻良國家航空制造基地等資源,結合旅游市場需求,開發航空科技旅游產品,建設主題類航空科技體驗項目。打造室內結合室外、靜態動態交流互動的中國航空科技博物館,重點展示新中國建國以來的航空科技發展史。
保護修復漢太上皇陵、櫟陽古城等文物遺址,以遺跡探秘旅游產品作為航空高科技旅游產品的補充,使閻良成為我國著名的航空旅游基地和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交通愿景
2020年 實現交通“零換乘”
本報訊 記者昨日獲悉,我市將實施交通“零換乘”工程,2020年之前將建成優良的旅游交通基礎設施。
以西安咸陽國際機場二期工程投運為契機,在咸陽機場設立長途客運站的基礎上,進一步銜接軌道交通,設立軌道交通站點,設計航站樓進出口與地鐵站、出租車停車場、長途客運站之間的銜接通道,實現航空—的士—地鐵—公交交通的無縫對接和零換乘。
在西安火車北站和西安火車站,建設相應的地鐵站點,在地鐵站臺和火車站候車廳入口、出站口之間配套垂直電梯、自動扶梯等設施,實現地鐵集散功能與鐵路長途交通之間的零換乘。
借鑒其他城市經驗,結合火車站改造和北站建設,建設專門的車站廣場公交總站,開辟車站候車廳入口,出站口與公交總站之間的專門通道。實現鐵路一公交交通零換乘。
隨著西安地鐵的建設和運營,調整城市公交線路走線和站點布局,實現地鐵與公交系統的便捷對接。此外,在城市主要客源中心設立獨立的旅游中心車站;延伸城市公交網絡,建設和開辟通達主要旅游聚集區、旅游景區的旅游公交線路,實現城市交通—景區交通零換乘。
慢品西安
建成古都漫步游覽便捷工程
本報訊未來,游客可乘電瓶車古城一日游,也可以用IC卡租借自行車,騎著自行車優哉游哉游古城,漫步、細品、感讀西安古都文化。
乘電瓶車 古城一日游
“歷史文化散步道”與電瓶車一日游項目,將梳理北院門、粉巷、順城巷、建設西安歷史文化散步道;依托大唐不夜城、通易坊、貞觀廣場、騾馬市、解放路、萬達步行街等,建設彰顯文化特色的休閑設施,實施電瓶車古城一日游。
旅游街區景觀小品項目,將在主要旅游街區,規劃和設立景觀小品、小噴泉、小廣場、小綠地等,并提供座椅、飲水、文化解讀碑牌等休憩設施。
用IC卡 租自行車游古城
城市自行車自助游項目,在各主要街區和旅游景點設立通租通還的標準自行車租用點,發售公共自行車租用IC卡,并逐步在全市推廣。
“慢品西安”旅游線路項目,構建“公交+慢行”的一體化交通出行模式,使游客能漫步、細品、感讀西安古都文化。同時,實施無障礙設施建設項目,在城市主要旅游交通道路,按照國家標準,規劃建設利于殘疾人士通行的無障礙通道和設施。
樂游全天
打造24小時“不夜西安”
公共設施開放延時 建設四大歡樂城
本報訊公共設施開放延時、建設不夜西安四大歡樂城……記者獲悉,未來我市將建“不夜西安旅游”工程,打造24小時“不夜西安”。
實施24小時“不夜城”項目,在城市主要旅游街區,建設24小時旅游服務設施,提供便利的旅游服務。公共設施開放延時項目。主要旅游街區的公共服務設施,在旅游旺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