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廈外服曾做過拓展培訓,常宇還親自上陣做過培訓師。漸漸的,常宇發現拓展培訓是一個容易受季節影響,且嚴重依賴于培訓師的業務。
“這個業務投入大、收益小。”常宇說,即使在業務量最大,年培訓人數達到4000人時,公司一年獲得的業務收入也只有20多萬元。尤其他感到在大連發展拓展培訓,市場空間非常有限。因此在2007年,他就停掉了這項業務。
同時,華廈外服并沒有放棄培訓業務,他們轉而開始利用IT工具為客戶做起了內部培訓。2007年,常宇在市場上看中了一款不錯的E-learning產品,之后華廈外服就成為那款產品在大連的代理商。
利用E-learning,華廈外服開始為很多企業提供內訓服務。他們針對不同企業對各個崗位的能力要求,設計相應的課件,然后根據企業的培訓計劃,讓員工在網絡平臺上有步驟地完成培訓。
“E-learning是一種幫助企業固化崗位知識的好方式。”常宇說,華廈外服提供的這一服務很快就得到了眾多企業的認可。然而,隨著市場的壯大,那家E-learning廠商也看到了發展機會,他們收回了華廈外服的代理權,開始自己做市場。甚而,他們將華廈外服的相關團隊挖走,就在華廈外服的樓上設立了新公司,開始了他們的業務。
那次變故讓常宇意識到自主研發的重要性,同時,他也堅定了利用IT工具為客戶提供服務這一新方向。
FESCO大連——
“藍海生存”
“機會總是留給那些有準備的人。”在市場競爭激烈異常的今天,這樣的生存之道似乎顯得有些落伍。至少就常宇而言,他更喜歡主動出擊,尋找機會。
9年前,研究生畢業的常宇在偶然的機會下接觸到了人力資源服務行業。當時的大連,還很少有人聽說過人事外包這個詞。但年輕的常宇相信,這是一個極具發展前景的行業。因此,2003年,他注冊成立了大連華廈外企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廈外服”),成為當地第二家從事人力資源服務的企業。
盡管此后華廈外服一度突飛猛進,成為大連最具實力的人力資源服務公司,但受地域所限,發展僅僅5年之后,華廈外服就進入了瓶頸期。
“市場有限,我們必須拓展新的生存空間!”常宇很早就這樣告誡自己。于是他開始帶領團隊摸索。然而,到底什么樣的新產品才是最適合華廈外服的?常宇認為,新產品一定要具有核心競爭力,不僅能為大連當地企業服務,還要適用于遼寧之外的企業。
為了開發新產品,華廈外服每年都將公司一半的利潤投入到研發中去。常宇自己也將他們這種投入形容為“非理性”,但這種非理性正源自緊迫的危機感。“我們這個行業容易讓企業陷入‘溫水煮青蛙’的境地——不用創新,只要維護好老客戶,就能過上還算舒服的日子。”常宇說,絕不能等到市場異動,企業不得不變時才著手準備,“因此,只有盡早意識到這點,做出改變的企業,才有機會成為最后的贏家。”
當業內很多企業還在盤算如何通過提高服務質量來增加收入時,常宇已經跳出了發展傳統業務這一思維定勢。在他看來,華廈外服應該充分利用大連IT產業發達、人才聚集這一優勢,結合人力資源服務的需求,打造IT產品。按照他的規劃,未來的華廈外服將是一家“軟件與服務外包企業”。
盡管大連只是一個小小的海港城市,但常宇相信,今后華廈外服的機會絕不會止步于那一泓淺淺的海水。只有鼓起風帆,駛向廣闊的藍海,才能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摸索前行
盡管初涉人力資源行業時,常宇對前景充滿信心,但他很快就發現,由于大連并非省會城市,因此僅僅依靠自己的實力,只能開拓一些當地客戶,再加上東北國有企業較多,能夠接受人事外包服務理念的當地企業數量十分有限。
常宇意識到,他們必須與一家業內巨頭結盟,才能獲得更大的發展機會。經過接洽,2005年,華廈外服正式成為FESCO在大連的子公司。
“FESCO對于華廈外服的成長幫助很大。”常宇說,一方面FESCO是國內最大的人力資源服務企業,因此華廈外服能夠借勢成為很多跨國公司在大連的服務商;另一方面,FESCO積累了多年的人事服務經驗,因此能夠幫助華廈外服統一服務標準、提升服務水平。
盡管大連的人口有限——市區人口僅為200萬人,但它也是國內最開放的城市之一,因此到2006年時,大連從事勞務派遣、獵頭等業務的人力資源服務公司數量就激增至1000家。
作為大連人力資源服務業的先行者,常宇很早就感到了來自市場的壓力,為了增加公司收入,他決定搭建一條完整的產品線:從人事外包、培訓到獵頭、人力資源咨詢,幾乎做了當時人力資源服務公司所有可以嘗試的業務。
“那時候我什么都想做,目標是為客戶提供一站式服務。”常宇說,當時,他將華廈外服定位于“泛人力資源業務”公司。
打造利器
2008年,華廈外服的服務人數達到了1.5萬人,雖然與FESCO其他子公司相比,這一數字并不顯眼,但就是憑借這樣的成績,華廈外服已經成為大連最大的人力資源服務公司。也就是從那時起,華廈外服的發展進入了“瓶頸期”,服務人數的增長越來越緩慢。
“沒辦法,大連市市場容量有限。”常宇感嘆。如果說之前的危機意識還只是源自對公司成長的鞭策,但彼時他已經真真切切感到了來自市場的寒意。
2008年1月,《勞動合同法》出臺。多年的人力資源服務經驗告訴常宇,這是一個新機會!
此前多年間,華廈外服的客服人員就經常接到來自企業HR的咨詢,詢問勞動關系管理中的種種法律問題。但是客服人員的精力畢竟有限,且“就事論事”的咨詢模式不能使企業從根本上實現用工流程的規范進而防范勞動法律風險。因此,常宇希望借助大連IT人才豐富的優勢,打造出一款信息化產品,幫助企業做好相關的管理工作。
其實,不僅企業的HR缺乏勞動法律知識,市場中專門為企業提供勞動法律服務的律師也并不多,更重要的是,與普通民事糾紛不同,在勞動糾紛中,無論企業是原告還是被告,都要由企業負責舉證。但企業由于缺乏相關的風險意識和法律知識,往往難以舉證。
“因此我們認為在勞動仲裁中,企業是弱勢群體。”常宇說,基于這樣的原因,從2008年起,華廈外服調研了2000多家各類型的企業,組織了100多名專家律師,開始研發E-Lawyer華廈通。
E-Lawyer 即Employment-Lawyer,由專業軟件及在線咨詢平臺兩部分構成。它能夠幫助企業梳理人力資源管理用工流程,使企業具備正規、健全的管理體系。隨著勞動糾紛的減少,企業也能合理降低人力資源管理成本。同時,在E-Lawyer的幫助下,企業HR的管理水平將不斷提高。正確處理員工關系將使企業不斷獲得人才的積累,和諧用工環境的打造,將有利于企業在市場中提升競爭力。
經過一年多的研發,華廈外服推出了兼具人力資源實操性和勞動法律專業性的“E-Lawyer華廈通”。之后經過兩次升級,目前的E-Lawye已是第三版。
“E-Lawyer華廈通”由E-Lawyer顧問軟件和華廈勞動在線兩部分組成。華廈外服希望通過這種多維度的幫助,為企業HR提供一個貼身的專業顧問。E-Lawyer顧問軟件由風險評估、風險規置、法規羅盤、案例集錦、問答方圓、華廈解析、勞資計算通、范本一點通八大模塊組成,通過“評估診斷——找出風險——解決方案——個案咨詢——流程梳理——學習提高”的一體化方式,為企業在“事前”規避勞動法律風險。
風險規置是E-Lawyer顧問軟件的核心模塊,它將HR日常工作中涉及的幾乎所有法律風險都羅列其中,針對每個風險點,都有相應的風險提示、風險評析以及解決方案。所有解決方案都是經過E-Lawyer律師團集體討論并多輪篩選出的最佳方案。
“風險評估”雖然是第三版中新增的模塊,但它的作用不容小視。對于HR來說,他們更希望能有的放矢地解決問題,因此在“風險評估”中,E-Lawyer針對HR日常工作中的各個環節,設計了標準的調查問卷,企業在做完一套選擇題后,系統就能顯示該企業在某環節中的風險點有哪些。針對這些風險點,系統會給出相應的“規避風險要點”。同時,系統中還附有該風險所涉及的法律法規、相關案例、相關范本和相關問答,使HR在處理風險時能夠輕松地找到與之相關的一切有效信息。
在檢測出風險之后,系統還可以自動生成一份詳盡的評估報告,通過對風險點的等級分析、嚴重程度、發生頻率等數據進行綜合運算,得出一份企業的“健康報告”。該報告不僅可以作為提交上司的工作報告,還可以作為企業人力資源制度改革的藍本和依據。
“通過風險評估,企業可以把風險規避當成項目來管理,最終讓企業實現無風險的用工流程。”常宇說。在系統中,企業不同的風險點被視為是一個“風險項目”,有各自的編號。HR可以隨時登陸查詢,只要選擇某個風險點,該風險的內容、等級以及規避要點等都一目了然。企業可依此有步驟地展開風險規避工作。
在人力資源的日常管理中,HR經常深陷法律、法規的大海,找不到相應的法律依據。 “法規羅盤”就是一個涵蓋全國各省市法律、法規的數據庫。在“法規羅盤”中,HR不僅可以通過地方、分類兩個參數查詢有關法規,還可以按照頒布日期、關注度來查看自己關注的法規內容。
“勞資計算通”是E-Lawyer顧問軟件中的一個實用工具。其中,勞資信息板將全國的勞資政策法規和數據進行了統一的整合,企業可以根據不同省市選擇性查詢。勞資計算器則根據各地政策,設計出了精確的計算公式。與一般ERP軟件相比,勞資計算器不僅能夠計算工資、加班費等日常項目,還可以計算終止勞動合同補償金、生育津貼、工傷、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