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游旅游網因為專注所以專業 海外旅行社網站之一
在2010年10月13日,張敏(化名)準備去北京出差。
這一天,她打算預定一張11月1日上海到北京的單程機票,以及即日起在北京住宿9晚的酒店一間。
習慣性地,張敏開始在國內幾家網站進行搜索;最終,她將機票鎖定為:早上7點整,東航MU5137,頭等艙,價格1500。
在另外一個網站——“同游旅游網”,她同樣搜索到:早上7點整,東航MU5137,頭等艙,價格1500,與前面幾大網站的價格并無差別。
但在同游旅游網,讓張敏驚訝的是,與她鎖定航班相對應的“機+酒套餐”信息,例如:“加 CNY 844”住北京飯店;“加 CNY 1,130”住北京麗晶酒店,等等。
以麗晶為例,如果單獨在同游旅游網站預定11月1-10日的一個豪華間,價格為2128元/晚。張敏再到攜程、藝龍、芒果等網站查詢,這一時段,要住麗晶酒店的一間豪華房,每晚最低價均在1500元以上,最高要2000多元。
很顯然,一旦通過同游旅游網預訂這份“機票+酒店”套餐,張敏9晚就可少支出幾千塊錢。但不同的是,她需要預付費。
讓張敏好奇的是,同游旅游網是誰?
“對行業拆散重裝”
在百度第一頁顯示的結果中,更多的是諸如“同游旅游網怎么樣?”、“同游旅游網可靠嗎?”這一類信息。
事實上,這是一家2009年3月才正式運營的“海外旅行社”。中國最大的航空票務代理商之一上海不夜城國旅、賽富和KPCB前合伙人周志雄創辦的凱旋創投等都是同游旅游網的投資方。
海外旅行社在中國已絕非新鮮事物。
1999年成立,2003年即登陸納斯達克的攜程,如今幾乎家喻戶曉;同時,諸如藝龍、芒果這樣的分食者眾。
就連凱旋創投負責該項目的合伙人金鵬自己都說,海外旅行社在國內已是一個“看起來比較成熟、穩定的行業”。
但這并不影響他的樂觀。
“同游旅游網從它啟動的第一天開始,就證明了它可以改變如旅游業傳統且保守的產業結構”,金鵬說。
與已有的海外旅行社相比,同游旅游網的商業模式是否是革命性的改變?
同游旅游網CEO史習德并不這么認為,他甚至坦承,同游旅游網的角色依然是“代理”。
那么,同游旅游網與別人究竟有何不同?
如果將“線上查詢、線下交易”的模式稱為“海外旅行社1.0”,同游旅游網就是2.0版本,是對原有模式的“創新”,但史習德說,“創新”體現在細節里。
從覆蓋范圍講,同游旅游網面對的是“全球”個人及商旅用戶:其一,不僅可以B2C,也可以B2B地為其它代理商服務;其二,目標消費群體不僅可以是中國范圍內以及從中國出境的商旅人士,同時也推出英文界面,可以為來華的商旅人士服務。
以酒店和機票為例。
同游旅游網力圖用“五全”理念給消費者帶來體驗上的“不同”:即要做一個可以向全球個人及商旅用戶提供“全實價、全網購、全天候、全球通、全支付”的高承諾旅行產品和服務的在線旅行預訂網站。
何謂“全實價”?
在“線上咨詢、線下交易”的傳統海外旅行社,網絡服務背后需要人工詢價、往返確認等環節,這段時差可能導致消費者想要的酒店/機票未必都能在短時間內成功預定,也會導致實際訂到的價錢未必都是網上看到的價格。
史習德稱,在同游旅游網可以搜索到的產品,全部是“實價、實位、即訂即有”。全球的消費者,可以在任何時間到同游旅游網搜索需要的產品,進行下單;從查詢、預定、支付到出票,這些環節可以在“幾分鐘內完成”,而且只能全部在網上完成,同游旅游網并不提供呼叫中心的預定服務,“不經人手”。
但對中國的消費者來說,同游旅游網另一個更大的不同是,預訂酒店需要預付費,不接受“前臺現付”。
2010年5月,上海的周瑾(化名)在同游旅游網訂了兩家酒店,被要求“預付款”,不過,這反而讓周瑾覺得是“方便”,“不需要再找酒店做double check,到店能確保肯定有房,也不會出現預訂了沒有按時到酒店,酒店就取消房間的情況”,周瑾說。
但是,萬一出現消費者“付了錢,沒房間”的情況,怎么辦?
“消費者付錢給同游旅游網,是跟同游旅游網交易,付了錢,就等于是有了合約”,史習德稱,同游旅游網“必須兌現承諾”。
同游旅游網承諾,一旦出現這種情況,消費者可以在同一個酒店,獲得同等甚至更高檔次的房間,如若酒店爆滿,會在附近同級酒店獲得更高檔的房型。
不過,在一位業內人士看來,想各種辦法兌現承諾都只是最后的選擇,關鍵是要保證用戶的消費體驗。
推出“五全”服務,同游旅游網的信心來自其“對行業拆散重裝”的商業邏輯,和在此基礎上開發了2年多的后臺系統。
開始做之前,史習德“首先用了6個月時間去研究如何將行業拆散重裝”。在他看來,中國旅游業50年不變的是,有客人來了再去抓產品,但互聯網需要拆散重裝,“把流程倒過來才可以做一個在線預訂網站,不然只是一個網頁”。
然后,再根據這個商業邏輯進行后臺系統開發。
史習德表示,同游旅游網的預訂系統可以直接與航空公司對接,向消費者呈現所有合作的航空公司最實時的信息。因此,消費者可以“即訂即有,實價、實位”。
至于與酒店,同游旅游網采取合約的方式,并將預訂系統與酒店系統對接。以A酒店為例,假設根據合約,要向同游旅游網保證10個房間,而如果一天內已經賣掉7間,系統就會自動顯示“房源緊張”,同游旅游網就會“智能”或電話通知對方,是否增加房源。
但是,對于后臺系統不健全的酒店,還必須用人工打電話與他們溝通,只是,系統會配合人工。目前,同游旅游網有80-100個人主要在做酒店房源信息維護的工作。
與傳統模式不同的是,同游旅游網與酒店合作,賺取的是價差,非傭金,雙方商定結算方式,“有些酒店要預付,有的定期結算”。
一位酒店業人士也表示,“前臺現付”是中國酒店業的“特色”,但酒店當然更喜歡預付費客戶,這樣訂單的有效性更高,而且有利于酒店的資金流動,最重要的是對于客人來講,所訂的房間有了保障。
在不夜城國旅董事長施紀軍看來,傭金模式的不足在于,為了少支付傭金,酒店可能會“飛單”,預訂網站就必須安排專門的人員到賓館抽查、核賬,“這都是成本,工作量也很大”。
低價的秘密:產品組合套餐
問題是,同游旅游網在這些細節上的“便利”,足以吸引消費者嗎?事實上,史習德坦承,如果預訂單一酒店或機票產品,同游旅游網和其他預訂網站的價格相差無幾。
那么,同游旅游網憑什么博得多少用戶的“芳心”呢?
在便利和便宜的問題上,金鵬認為,同游旅游網的邏輯與傳統海外旅行社不同。
以機票為例。機票的價格,包括哪個航班有多少票,什么價格,決定權在航空公司。傳統旅行,包括傳統在線訂票網站的做法是,在消費者下單后,通過人工打電話的方式到航空公司確認是否有票,什么價格。消費者通過第三方代理機構在不同的時間下單,價格可能不同,或高,或低,也有可能訂不到票。
“假設A代理訂到的機票比B代理便宜,有人會說,A家的票便宜,價格不是它家的,便宜是因為同樣一張便宜票就被A訂到了,B就可能沒有了。”金鵬認為,在同游旅游網買機票、訂酒店就像買股票,它永遠是把此時此刻所有最真實的信息告訴你,省卻了由第三方幫消費者找票的過程,一切由消費者自己選擇,自己決定,但它不能擔保下午買的話,一定會比上午的價格更便宜,或者更貴。
因此,在金鵬看來,同游旅游網與傳統旅行社,包括攜程、藝龍等這樣的在線預訂網站,面臨的是不同的客戶群體;同游旅游網要“籠絡”的是那些喜歡網上預訂、希望在很多產品中選擇自己需要的東西,并且即訂即得的消費者。
2009年5、6月份,當同游旅游網CEO史習德第一次在北京見到凱旋創投合伙人金鵬的時候,倆人只談了30分鐘。
聽史習德說完他們在做什么,金鵬的結論是:“如果你能做到你所說的那樣,你就厲害了。”
經過嚴格的盡職調查后,凱旋創投首次投資500萬美金。據說凱旋本來還想投多一點,同游旅游網“不肯放那么多”。事實上,當時的同游旅游網才剛開張不久。
金鵬最感興趣的是,“同游旅游網的團隊對行業的理解非常深”。
他與同游旅游網的團隊有這樣一個共識:旅游產業再往后走,簡單的機票、酒店等產品代理,未來不是這個行業商業價值真正最大的地方。
可以佐證的是,近兩年國內航空和酒店業的直銷沖動。
2009年“兩會”期間,東航董事長劉紹勇拋出“航空公司為攜程打工”的言論,把“產銷矛盾”公開在鎂光燈下。
根據國際航空電訊集團(SITA)對129家航空公司的調查,全球航空公司都在加大直銷比例。中國航空公司的直銷趨勢也日漸明顯。
去年11月2日,東航與阿里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