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E和團”、“拉手網”、“窩窩團”、同游旅游網……在網絡上,各種各樣的團購吸引著我們的眼球,不但能團購到餐飲、日用品、服裝,還能團購旅游、酒店,只要你想得到的,沒有你團購不到的。盡管團購還不是主流消費模式,但它所具有的潛力已逐漸顯露出來,團購不僅成為一種新興的網絡消費,而且已經滲透到不少人的生活中。
團購“聚劃算”
新鮮又便捷
在網上輸入“團購”兩字,就會跳出很多團購網站,其中比較火熱的要數“拉手網”、“美團”、“E和團”同游旅游網等,這些團購網站只要輸入“紹興站”都能找到紹興本地的不少商家的團購信息。這些團購網站大多商品都打著不小的折扣,7折6折這不算什么,低到1折的商品也不在少數。像原價1688元的千島湖雙人自駕游,打折后只要358元,節省了1330元;原價1180元的紹興鑒湖-柯巖休閑之旅豪華雙人套餐,團購價只要499元。如此吸引人的團購低價格,刺激著網民們的消費。團購因為其優惠的價格,便利的購買方式,越來越受到網民的喜愛。
家住柯橋錦繡園小區的肖峰就是團購一族,他從去年開始就在E網里參加團購,但是今年主要在拉手網上團購了。他說:“我喜歡團購餐飲類,因為我和我妻子都比較愛吃,只要看見劃算的一般都會參加,自從愛上團購后,我們家庭開支也減少了不少。”家住城市花園小區的李女士是剛剛開始愛上網上團購的,她告訴記者,現在他們辦公室里的同事集體團購,剛開始只是圖個新鮮,但是操作了兩次后,覺得既方便又快捷,而且特有意思。
記者了解到團購的流程并不復雜,只要在網上找到想要參加的團購項目,用鼠標點擊一下,選擇參團,如果人數達到開團人數量的要求,則團購成功。通過網上付錢后,這時就會有一條對應的手機短信發過來,然后在商家規定的期限內,顧客可以憑著手機短信或打印券到你所選擇的團購項目的商場、店內或公司進行消費。
商家看好團購
多頭效應聚人氣
團購平臺創建的不僅是可以滿足消費者省錢的愿望,也能給團購商家帶去充足的客源和人氣。
柯橋笛揚路上的尚湯骨頭煲今年7月7日就開展過一次團購,該店的經營者告訴記者:“我們店之所以會去推出團購,是看好了團購帶來的廣告以及人氣效應,這個月是第一次在網上進行團購促銷,大約一個星期左右就賣出了165份。對于團購促銷我們都只是保本經營,沒有什么盈利,就當是做了一次廣告,拉一下淡季的人氣。”
鑒湖大酒店7月19日,在“拉手網”上開展了團購業務,一位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因為鑒湖大酒店比一些老的大酒店開業晚,所以在網上推出團購也比較晚一些,看其他酒店的團購促銷效果都不錯,也想嘗試一下。”該酒店負責人還透露,團購的價格比直接訂房要低,住宿規格一樣,所以對顧客比較有吸引力,從19日在網上推出團購以后,人氣效應已顯現,已經有不少顧客打電話來咨詢,已有很多人加入了訂房團購。所以酒店還是比較看好團購所帶來的效益,不僅僅增加了酒店的知名度,而且也增加了客源和人氣。
團購在旅游方面也是大放異彩,20日窩窩網上,紹興僅旅游的團購項目就有60多個,各種三亞千禧灣游,海南游,蒙古游琳瑯滿目,不少旅行社都比較看好團購。網上團購的人比較多,容易組團。柯橋一家旅行社的負責人這樣說:“我挺看好團購市場,現在每天報名和咨詢的人都比往常要多,年輕人是主要的團購消費群體,所以網上團購市場很有前景。”
省錢才是硬道理
團購已成一種生活方式
在團購網站和團購帖子“省錢才是硬道理”的號召下,小到圖書、軟件、玩具、家電、數碼、手機、電腦等小商品,大到家居、建材、房產等價格不很透明的商品,都有消費者因網絡聚集成團來購買。不僅如此,團購也擴展到個人消費、健康體檢、保險、旅游、教育培訓以及各類美容、健身、休閑等多個領域。“我們團購到哪玩到哪,吃到哪。”不少喜愛團購的人都會這樣說,因為團購已經改變了他們的消費方式,也成為現代人一種生活態度。
家住錦江花園的胡勇夫妻倆,他們是剛剛結婚不久的80后,自從有了小家庭后,團購不僅成了他們的消費習慣,也建立他們婚后的生活方式。“我們是哪里有團購吃的,我們就吃到哪里,哪里有團購旅游,我們就玩到哪里,哪里有團購便宜的生活用品,我們就趕緊買回家。”胡勇說。胡勇每周要團餐好幾次,因為他們夫妻倆都不怎么擅長做飯,但是每天在外面吃,生活開支實在承受不了。自從愛上了團購,原價幾百元的高檔美食,只要花上幾十元就能搞定,所以他們夫妻倆想吃什么就去參加團購。這半年下來,紹興和柯橋的不少餐飲店都通過團購被他們吃了遍。胡勇告訴記者,有了團購的生活,樂趣增加了很多。
時下,團購已經滲透到很多辦公室一族。在柯北一家外貿公司工作的小吳,他們參加團購總是辦公室集體行動,團購足療、團購KTV、團購旅游。“我們一看有劃算的團購,就集體出馬,看到好的團購項目就會與同事分享。現在辦公室里每周都會開展活動,一起聚餐,一起唱歌,辦公室的同事之間的感情也增進了不少。”
團購降價格
不能降品質
在消費者享受到了團購的實惠和便捷時,也發現了不少“貓膩”。一個顧客在網上留言:“一個韓式料理兩人套餐,原價是300多元,團購價100多元,但明顯不足兩人吃,到場消費還需要提前預約,實在限制條件太多了。”
家住興越小區的章先生在網上訂購了柯橋一家咖啡店的套餐,準備用來請客,可是去用餐的那天,卻讓他在朋友面前很沒面子。“食物與描述的嚴重不符。”章先生有些氣憤地說:“牛排和網上描述的是一樣,其他的比如酒,說沒有酒杯了,就用咖啡杯代替,水果沙拉只給了我們一盤切成小塊的梨。”章先生認為,商家在網上開展團購不講誠信,勢必會損害商家的信譽和形象。
市民汪海洋也遇到過團購商家服務態度不好的情況,他有次去團購的一家餐廳用餐,因為有過預約,就得到了一個位置。可是他看到還有幾個參加團購客人,因為沒有預約過,經理就推說沒位置了,拒絕讓他們用餐。“當時還有不少空位置的。”汪先生有點無奈地說,“這樣多少讓人有點難堪,覺得商家的服務打折扣。”問到汪先生對團購的看法,他說:“團購網站對商家的選擇或是管理還是有漏洞的,經常有一些不良的商戶混雜在其中,網站應對商家進行嚴格把關才對。”
商戶也有自己的苦衷,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商家向記者吐苦水:“團購旅游價格低廉,在增加客戶的基礎上,利潤并沒提升,只是同行都與團購網合作,若退出,價格拼不過同行,客戶被搶走更沒生意,團購網抽取傭金后,也只能以減少分量和降低服務水平去爭取人流量,在這部分人流中,回頭客占不到10%,實在是太少了”
專家提醒,為了確保購物安全,消費者在選擇團購博取優惠價格的同時,對團購平臺的選擇也應該謹慎小心,選擇專業、信譽高的平臺發起團購,或參加團購,即可以提高網購安全系數,團購旅游產品的質量及售后服務也能有所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