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來自AC尼爾森和世界免稅協會的一項最新調查顯示,幾乎100%的中國大陸游客在出國旅游和港澳地區旅游中有購物支出,平均支出為987美元,為全球之最。
數據支持:出國游和港澳游購物時一般買些什么?50名被調查者的所有購物意向中,32%的意向是買名牌服裝和化妝品;買土特產的意向占24.7%;當地手工藝品占21.1%;電子產品占14.1%;名牌手表占5.9%。
所購之物,用于自用的選擇意向僅占23.4%,其余都為送人。其中32.5%的意向是送朋友,29.9%是送家人,3.9%是送給商業伙伴,10.3%送領導。
面對如此巨額的旅游購物支出,我們感興趣的是,人們懷有的是怎樣的購物心態?我們發放了50份樣卷,進行了一次小型調查。
開銷:46%的人5000元以上
個例調查:醫生徐女士說到她1992年時第一次去香港,花錢那個多呵!如今的她說起這事還挺興奮的,說是花了大約有1.6萬元,占整次旅游總花銷的80%多。買的是什么?大多數是名牌化妝品和名牌服裝。買到那么多比杭州便宜的名牌,真的好開心。另一位周建平女士是某企業的高層,她第一次出境游的購物花銷超過了10000元,買了香水和手表。
數據支持:被調查者初次參加出國游及港澳游時,購物消費在5000元以下的為54%,46%超過5000元。其中花銷5000~7000元的占總數的30%,7000~10000元的、10000元以上的,各占8%。從購物花銷占整次旅游總花銷的比例來看,占20%~40%的最多,達56%;占40%~50%的次之,占18%;占70%~80%最少,只有6%。
在問卷調查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在第一次出國游和港澳游中,女性購物花銷明顯高于男性。96%的人都用現金購物。
在第二次或第三次出國游和港澳游中,僅20%的人表示購物消費額度會下降,其他人都表示購物費用將持平甚至上升乃至大幅上升。購物費用下降的游客,有的將這些錢用于泡吧或參觀藝術館,也有的用于提高飲食標準。
即時點評:中國大陸游客的購物消費能力之強,是有目共睹的。據悉歐洲一些國家的大商場里,已經推出中文購物服務、中文退稅專柜、中文商品標簽。
許多細節都很有意思,比如說,雖然女性購物花銷往往比男士多,但男士買起東西從不東挑西揀,許多會掏出一張購物清單,上面寫滿家人朋友要求購買的各種物品各種品牌各種尺寸,對上了就買,或者一買就七八件,超干脆。
意料之外的是,被調查的大多數人在二次出國游或港澳游時并未降低購物費用。
用途:6成東西送親友
個例調查:接受采訪的某企業職工鮑女士說,她出國旅游通常會買名牌服裝和化妝品,手表和電子產品也有。對于物品的去向,她排了排序:“一些是自己用的,再是送家人、朋友,最后是送商業伙伴和領導的。”
即時點評:采訪中明顯發現,通常女士會更多地購買名牌服裝和化妝品,男士則更青睞品牌手表和手機等,老年人喜歡當地土特產和藝術品,年輕人對電子產品更感興趣。對于旅游地的藝術品和土特產,大多數人都認為只要自己喜歡就會買。
當然,物品的去向與旅游者的年齡與職業有很大關系。老年人喜歡給孩子帶禮物,給朋友和給自己的不多。年輕人常常買得多也送得多。
心態:52%的人易沖動購物
個例調查:在杭州某家外企工作還不到一年的原先生,因為工作關系常常出國,游玩只能是蜻蜓點水,但是每次朋友同事都會讓他帶點東西。原先生說,雖然每次購物都很累,但能夠承載著那么多人的快樂,也是一種滿足。
數據支持:買東西送人一直是中國人的傳統購物理念,被調查者中有70%認為出境一趟不容易,即便自己用不著,送送人總是需要的。在調查過程中,8成的調查者表示不太信任跟團旅行中安排好的購物,他們喜歡自由的購物環境。即時點評:調查中我們發現,浙江人出國游和港澳游,有著以下幾種心態。
心情化的購物。54%的人認為,旅游中的購物是種快樂,不買點東西反而很悶。一位專職家庭主婦周女士說,她每隔一個季度就要去澳洲看兒女,那邊的海景、特色街已逛了無數次,但是每次回來她還是會買很多澳洲的特色貨品,對她這樣的人群來說,買東西本身并不是重點,而是一種心情的體現。
撿實惠的觀念。也有人是懷著撿實惠的想法去國外和港澳購物的。70%的人認為國外和港澳有很多東西比杭州便宜,例如名牌服裝、化妝品、電子產品等,所以邊旅游邊購物可揀實惠。接受采訪者小單偶爾一次跟旅游團去了韓國,團隊安排了大半天的購物,小單說,韓國購物的環境、服務態度讓游人感覺很舒適,有些產品價格也比國內便宜,所以就買了很多。
沖動型的購物。調查者中,52%可稱作“購物無計劃者”,他們認為的確有這種心態:旅游途中與在家不同,旅游途中看到新奇東西容易產生購買沖動。他們也承認,事實上不少東西買回來后基本是擺設,有時還會運氣不好買了次貨。
所以,64%的人認為出國游和港澳游時的購物花費會比境內游更多,因為覺得跑那么遠,買點紀念品很應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