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旅行社行業已經進入大資本、大整合、大故事的快車道時,32歲的康輝旅游也要開始發力了。
近日,康輝集團高管與全國40余家控股子公司總經理聚首大理,這算的上去年9月完成重組后,康輝旅游有歷史性意義的一次會議,“新康輝,大旅游”的發展口號,與“中國最具實力的全渠道旅游綜合運營商”定位被正式提出,而這將是康輝旅游將在資本市場講的故事,也一定是3年后實現上市的發力方向。
在90年代,康輝旅游曾一度與國中青并排處于第一梯隊,然而,當其他各家已經在傳統旅行社業務以外的旅游產業鏈環節掙得盆滿缽滿,在線上平臺搭建和供需端資源整合大門已經開啟很久之后,康輝旅游是否還有機會?
沒有掉隊的傳統業務
根據東勝中國入股康輝旅游時披露的數據,康輝旅游2014年實現營業收入90.35億元,超額完成全年80億元預算的13%,同比增長14.30%,實現利潤1583.80萬元。
中青旅在2014年的旅行社業務營收45.39億元,增長7.15%;中國國旅的旅游服務業務營收120.11億元,增長11.5%;港中旅上市公司部分的旅行社及相關業務收入為14.67億港元,受剝離芒果網業務影響,較上年減少3%,應占利潤為1.83億港元。
通過這些數據可以有一個基本的判斷,康輝旅游在旅行社業務的市場份額上并不低,據說在國內幾個省的收客人數與營收額上一直保持第一,雖然目前康輝的業務中有一部分品牌營銷和景區管理的收入,旅行社業務仍占到主導位置,整體利潤低,缺乏新的增長點及想象空間。
經營額之外的數據,據旅界(lvjienews)了解,康輝旅游目前在國內有40家控股子公司,共近5000家門店,算得上旅行社線下門店布局最多的企業,并且康輝旅游的消費者忠誠度非常高,但可惜的是,這么多年的運營積累與如此多的門店數量,康輝旅游并沒有建立自己的會員體系。
當然,這也與工人出身的康輝旅游前帶頭人李繼烈不無關系。李繼烈還是很有個人魅力的,講情義,待人不薄,“康輝給我的感覺更像是個大家庭”曾在康輝工作了4年的一位中層這樣告訴旅界,執掌康輝30年,李繼烈帶領康輝進行了規模化、品牌化和實體布點的結構網化,也曾在是否進行借助外部OTA平臺或自己搭建線上平臺上做過考慮,但仍然使線上平臺和互聯網化運作成為了制約康輝旅游發展的短板。
對賭下的三年上市征程
2015年9月,香港上市公司東勝中國的入股成為康輝旅游新競爭環境下重新發力的轉折點。
重組后,首旅集團繼續持有康輝51%的股份,東勝中國持有49%股份,公司高層也同時發生變動,首旅集團副總裁白凡出任董事長,東勝中國董事局主席石保棟任康輝副董事長,而69歲的李繼烈正式退休。
東勝中國是一家集地產、旅游、養老等方面資源于一體的公司,而他看中的正式康輝旅游在全國擁有的眾多門店,雖然業界對于年營收100億左右的康輝旅游獲得10億左右估值感到不解,但雙方貌似有信心在這場交易中實現共贏。
康輝高層透露,重組后,康輝旅游線上線下的融合,做“旅游+”方面的布局會明顯加快。
康輝重組無疑是借助資本收歸自然法人股權,為未來上市鋪路,借助資本市場也是傳統旅行社轉型的一大捷徑。去年10月,更名凱撒旅游后的易食股份也完成了借殼,成功登陸A股。
除了繼續在原有的傳統旅行社、景區運營和品牌營銷等業務上深耕,此次股權重組的一大對賭便是康輝旅游線上業務的發展。據旅界(lvjienews)了解,康輝旅游近期收編了一家線上旅游平臺團隊,并給出了很高的激勵機制,對賭不僅是與東勝中國,也包括這個團隊,因為這一部分業務是關乎康輝旅游未來估值與發展空間的咽喉。
目前,傳統旅行社的毛利率一般在7%左右,隨著線上平臺逐漸瓜分線下份額,空間也越來越小,康輝旅游能否借此次重組奇跡撬開資本之門,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