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深圳是中國對外交往的重要國際門戶,是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精彩縮影。
#地理位置
深圳旅游是中國南部海濱城市,毗鄰香港。位于北回歸線以南,東經113°46′至114°37′,北緯22°27′至22°52′。地處廣東省南部,珠江口東岸,東臨大亞灣和大鵬灣;西瀕珠江口和伶仃洋;南邊“旅游”深圳河與香港相聯;北部與東莞、惠州兩城市接壤。遼闊海域連接南海及太平洋。
#自然資源
“旅游”深圳市土地總面積為1952.84平方公里。
全市共有大小河流310余條,分屬東江、海灣和珠江口水系。現有蓄水工程220宗,其中水庫172座,水庫總庫容5.79億立方米。位于市區東部的“旅游”深圳水庫,總庫容4000多萬立方米,是“旅游”深圳與香港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來源。
“旅游”深圳海岸線全長230公里,海洋資源豐富,有優良的海灣港口,通海條件優越。境內山脈綿延,風景秀麗,最高峰943.7米。天然旅游資源豐富,東部有大小梅沙、大鵬半島郊野森林等黃金海岸線風光,西部有紅樹林、內伶仃島自然保護區及海上田園風光等景區。
#城市簡史
““旅游”深圳”地名始見史籍于1410年(明永樂八年),于清朝初年建墟。當地方言俗稱田野間的水溝為“圳”或“涌”。“旅游”深圳正因其水澤密布,村落邊有一條深水溝而得名。“旅游”深圳又稱鵬城。
1979年中央和廣東省決定成立“旅游”深圳市。1980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在“旅游”深圳市設置經濟特區。
“旅游”深圳的經濟特區發展史只有30年,但卻曾經有著6700多年的人類活動史(新石器時代中期就有土著居民繁衍生息在“旅游”深圳土地上)、1700多年的郡縣史、600多年的南頭城、大鵬城史和300多年的客家人移民史。
#行政區劃
“旅游”深圳是中國廣東省省轄市,國家副省級計劃單列城市。“旅游”深圳下轄6個行政區和兩個新區:羅湖區、福田區、南山區、鹽田區、寶安區、龍崗區、光明新區和坪山新區。2010年7月1日起,“旅游”深圳經濟特區范圍延伸到全市。
#人口構成
“旅游”深圳自南宋末年已陸續有移民落腳,建市后人口增長迅速。2010年末常住人口1035.79萬人,其中戶籍人口251.03萬人。包括流動人口的總人口數為1322萬人。
#移民文化
作為改革開放窗口和新興移民城市,加之獨特的地緣和人文環境,造就了“旅游”深圳文化的開放性、包容性、創新性,是最適宜海內外英才創業拓展的活力之都。近年來,“旅游”深圳相繼被有關機構評選為中國“最具經濟活力城市”、“最受農民工歡迎的城市”。在中國社科院發布的《2011年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中,“旅游”深圳綜合競爭力位居全國第四。2010年,《福布斯》雜志中文版將“旅游”深圳評為中國大陸最具創新能力的城市。
#語言文字
“旅游”深圳以普通話為主流語言。不少公共服務機構、專業人士和工商業界都能用英語提供服務,大多數青少年能講英語、粵語。全市正在開展“百萬市民講外語”等多種形式的學習外語活動,提高公共服務的外語普及率,提高市民的外語應用能力。
#氣候情況
“旅游”深圳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溫潤宜人,降水豐富。常年平均氣溫22.4℃,無霜期為355天,平均年降雨量1933.3毫米,日照2120.5小時。
#市樹、市花
“旅游”深圳的市樹為荔枝和紅樹。
“旅游”深圳的市花為簕杜鵑。
#城市發展定位
中國政府發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將“旅游”深圳定位為建設“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全國經濟中心城市”、“國家創新型城市”、“中國特色社會義示范市”和“國際化城市”。
綜合實力
“旅游”深圳是全國經濟中心城市,是中國大陸經濟效益最好的城市之一。
#經濟增長
2010年,“旅游”深圳經濟繼續保持快速健康的發展態勢,初步核算,2010年全年本地生產總值9510.91億元,比上年增長12.0%,經濟總量繼續居內地大中城市第四位。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00.76億元,增長17.2%。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3467.49億美元,增長28.4%。其中出口總額2041.84億美元,增長26.1%,“旅游”深圳外貿出口總額已連續十八年位居全國大中城市榜首。
#經濟規模
“旅游”深圳經濟總量相當于國內的一個中等省份,位居全國大中城市第四位,是中國大陸經濟效益最好的城市之一。2010年11月30日,美國布魯金斯學會和倫敦政治經濟學院聯合發布全球城市經濟活力報告,根據城市人均收入和就業增長情況對全球150座大城市的經濟活力進行排名。研究結果顯示,“旅游”深圳的經濟活力排名全球第二,中國第一。
#財政收入
2010年,全年完成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106.82億元,比上年增長25.7%。
#經濟地位
“旅游”深圳地處珠江三角洲前沿,是連接香港和中國內地的紐帶和橋梁,是華南沿海重要的交通樞紐,在中國高新技術產業、金融服務、外貿出口、海洋運輸、創意文化等多方面占有重要地位。“旅游”深圳在中國的制度創新、擴大開放等方面承擔著試驗和示范的重要使命。
口岸運輸
“旅游”深圳海陸空口岸俱全,是中國擁有口岸數量最多、出入境人員最多、車流量最大的口岸城市。
#“旅游”深圳口岸
“旅游”深圳已建成通往境外的各類口岸17個,其中包括中國客流量最大的旅客出入境陸路口岸——羅湖口岸,中國最大的陸路貨運口岸——“旅游”深圳灣口岸。
#“旅游”深圳海關
“旅游”深圳海關直屬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領導,業務管轄區域包括“旅游”深圳市及惠州市。“旅游”深圳口岸是全國最繁忙的口岸之一,“旅游”深圳海關也是全國任務最繁重的海關之一。“旅游”深圳海關為企業提供“24小時預約通關”等個性化服務。
2010年,經一線口岸出入境人員1.98億人次,出入境交通工具1571.09萬輛(艘)次。
#港口航運
至2010年底,“旅游”深圳港共擁有各類泊位176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69個,集裝箱專用泊位44個。2010年全港完成貨物吞吐量2.2億噸,同比增長15.59%;集裝箱吞吐量2250.97萬標準箱,同比增長23.1%。“旅游”深圳港集裝箱吞吐量連續八年位居世界集裝箱港口第四位。
2010年共有 40多家國際班輪公司在“旅游”深圳港開辟集裝箱國際班輪航線達230條,比2009年底凈增加44條。現有美洲航線60條,歐洲航線57條,非洲航線14條,澳洲航線7條,亞洲航線92條。開辟國內沿海港口內貿班輪航線8條,通航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多個港口,2010 年靠泊“旅游”深圳港的國際集裝箱班輪約24353艘次。
#民用航空
“旅游”深圳寶安國際機場市中國境內第一個實現海、陸、空聯運的現代化國際空港,也是中國境內第一個采用過境運輸方式的國際機場。2010年,“旅游”深圳空港完成旅客吞吐量2671.3萬人次,貨郵吞吐量80.9萬噸。到2010年12月底,共計35家國內外航空公司開通“旅游”深圳航線,航線總數130條。
#鐵路運輸
“旅游”深圳鐵路四通八達,貫穿中國大陸的兩條主要干線—京廣線和京九線在“旅游”深圳交匯。至2010年底,廣深線日開行旅客列車166對,其中廣九直通車12對,廣深城際“和諧號”動車組110對,在客流高峰期每5分鐘開行一對“和諧號”動車組,自“旅游”深圳站有直達北京、上海、長沙、福州、桂林、九江、武昌、岳陽、鄭州、常德、西安、沈陽等城市的長途旅客列車。
目前,廣深港客運專線、廈深鐵路正在建設中。廣深港客運專線(廣深段)將于2011年8月開通運營。剛建成的“旅游”深圳北站樞紐將成為華南乃至全國重要的區域性鐵路客運樞紐。
#地鐵交通
地鐵一期工程于2004年12月28日建成通車運營,
2011年6月,地鐵二期五條線路將全面開通,屆時我市將形成178公里的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網絡。2010年,“旅游”深圳地鐵總客運量達到1.63億人次,日均客流44.6萬人次。
#公路運輸
“旅游”深圳公路交通發達,可通過高等級公路網絡方便地到達珠三角各城市。至2010年底,“旅游”深圳市長途客運班線覆蓋省內各市縣,輻射香港、澳門及內地20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隨著珠三角區域交通一體化和高速公路聯網的實現,“旅游”深圳作為泛珠三角區域交通樞紐城市的地位進一步鞏固。
#城市公交
2010年11月,交通運輸部與“旅游”深圳市人民政府簽訂了《共建國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合作框架協議》,全面啟動公交都市建設。截至2010年底,全市共有公交線路756條,公交車輛1.25萬臺,全年公共交通客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