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論
劉思敏(北京旅游學會副秘書長)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召集外交部、公安部及國家旅游局等相關部門召開會議,研究從多方面采取措施提升出境管理服務、簡化公民出境手續。近年來,公安部陸續出臺了多個出入境手續辦理的便民措施,如將普通護照、往來港澳和往來臺灣通行證件申請表“三表合一”,推行網上預約辦理,縮短辦證時限等。但顯而易見,出入境手續還存在進一步簡化和便利化的空間,比如,除了可以進一步下放出入境證件審批權限,提高證件審批效率,堅決糾正和杜絕基層單位擅自增加一些證明材料的做法,進一步改進完善信息系統,加大與相關部門的信息共享等等之外,筆者還建議將每個公民的護照號碼與公民身份證號碼加以統一,也就是將身份證號碼作為公民申領的護照號碼,以實現身份證明的統一性、通用性與旅行信息的連續性。
當然,簡化出境游辦理手續固然很好,是現階段重要的便民服務措施,也是簡政放權的必然要求,但長期來說,更重要的還是提高中國公民護照的“含金量”。護照“含金量”問題,包括游客在內的民眾對簽證問題的普遍關注,反映了越來越多的人對出國游的參與和興趣,更充分說明了旅游對于國計民生的重要性,反映出旅游已經實實在在地成為民生的重要組成部分,凸顯了改革開放以來生活富裕的民眾走向世界、融入世界的強烈愿望。
據統計,2014年,中國出境游的人數達到1.09億人次,是全球增長最快的國家。這個數字證實了中國國力的日益強大和旅游需求的強勁增長。快速的工業化、城市化,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和政府對出國旅游政策的放寬,使出境游成為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心儀的一種生活方式。然而,所謂簽證或“免簽”,是主權國家的基本權利,不是哪個國家可以單方面決定的,都是雙邊或多邊平等協商的結果。我國護照“含金量”的增加必然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提高的過程。一些國家出于政治、社會、經濟層面的考慮,通過設置“簽證壁壘”來保護本國國內就業,這是種較為普遍的做法。
我國護照主要分為公務護照和因私護照。以目的地免簽為主要訴求的所謂“含金量”,一般是針對因私護照而言,主要涉及私人旅游和商務旅游。改革開放之初,中國人到歐美國家,主要途徑是探親、工作和留學。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可以通過旅游簽證到達部分發達國家旅游,本身就證明了我國護照“含金量”的顯著提升。
中國護照的旅游簽證,目前來說是主要通過ADS簽證來落實的,免簽的國家也在這個體系內。ADS(Approved Destination Status)的中文解釋是“被批準的旅游目的地國家”。也就是說,我們通過ADS(“中國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管理體制,使旅游而非商務、探親等成為中國公民看世界的主要途徑,實現了出境旅游的有序發展。目前已經有155個國家和地區成為中國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其中可以組團走的國家和地區達到117個,進一步提高護照“含金量”成為國人的普遍期待。
眾所周知,ADS國家的增加,是由我國旅游部門牽頭、外交部門支持,經過國與國長期磋商、獲得各國政府批準的結果。我國旅游部門、外交部門也一直積極與相關旅游目的地國家磋商,推進旅游免簽范圍的擴大。但談判、磋商只是程序和表象,免簽與否本質上反映的是國際社會對中國國家綜合實力、國民整體素質的一種認可程度。我國通過領導人高層互訪以及各個層級的戰略對話、外交磋商、領事磋商、會談等平臺,正在不斷推動相關國家調整對華簽證政策,簡化對中國公民簽證申請的手續。
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中國旅游市場的宏大規模和巨大潛力已經為世界各國所重視,越來越多的國家希望通過旅游的途徑增進彼此國家人民的深度交流,中國護照“含金量”大幅度提高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