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云亦云
低廉的團隊游,必定是需要走馬觀花淺嘗輒止,并且摻雜了其他的自費項目,而深入而更具品質的體驗式旅游,需要付出更多時間或金錢,所以品質和低價是難以共存的。
自去年《旅游法》施行以來,東南亞旅游市場遭遇了幾次波蕩,從一價全包的高價位對大眾游客市場造成的沖擊,再到事故、政局混亂等負面因素的影響,東南亞市場陷入低谷,這是業界難以預期的。如今東南亞低價團仍然充斥著市場,不到3000元的泰國游又成為了吸引眼球的產品之一。
實際上,零負團費的模式并未在泰國消失。一位普吉島的當地導游告訴我,大陸團隊客大部分都是如此,他們的團費低廉,行程緊湊,含有購物環節,這種業態一直在維持。
由于不會中文,這位會說英語的本地導游帶的多是澳洲、歐洲的客人,他受當地一些酒店的聘用,為想要了解當地歷史人文和其他深度游的住客提供講解服務。這個服務的收費并不低,按一天計算,人均約400元人民幣,包一餐中飯及交通。這樣的導游服務和團隊游地接服務大相徑庭,他熱情地為我們講解關于普吉老城的歷史,關于當地的齋月習俗,關于“雙條車”的來由,帶我們喝當地的泰式咖啡,吃當地最具人氣的大排檔等等。講解的內容不同于背書似的刻板生硬,而是聲情并茂地講述故事的來龍去脈,并且穿插著一些細節,生動的解說很快抓住了聽眾的注意力,為旅行體驗增添了不少樂趣。
實際上,這樣的服務,是旅行社的團隊游客難以享受到的。一方面要照顧幾十人的安全,以防他們跟丟,地接往往難以將更多精力放在講解的部分,更重要的是,帶低價團關鍵是在購物環節,導游的收入與游客購物的多寡息息相關,所以如何做好導購,比做好講解要事半功倍。盡管《旅游法》出臺后,如今團隊游要參加購物須游客簽署協議,然而零負團費的操作模式在泰國市場依然存在,因而參與低價團的游客,固然難以體驗一個不一樣的泰國。
實際上,所謂的深度體驗,或是一次有別于常規的旅程,都需要付出更高的代價,這并非只針對泰國市場,所有旅游皆如此。低廉的團隊游,必定是需要走馬觀花淺嘗輒止,并且摻雜了其他的自費項目,而深入而更具品質的體驗式旅游,需要付出更多時間或金錢,所以品質和低價是難以共存的。
當市場上充斥著所謂物美價廉的線路,或是打著低價的品質深度游,作為游客的你該了解,這并非正常現象,其中或暗藏貓膩。可惜的是,可以再做深做精的泰國游,在旅行社多年的操作下,已然構成了低廉目的地的形象,但凡提價,都會遭致反感。而能夠真正了解泰國更深層次一面的人們,大多靠的是自由行的方式,花費多些時間長些,但是總歸是一趟更豐富多彩的旅程,沒有一路的催促和導購,少了些遭受欺騙的風險。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包括泰國在內的其他東南亞國家的旅游業態會由此而改變,從低廉團隊游轉為品質自由行。
周人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