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辟 向 里
國內旅游踩線或者旅游推介,特別熱衷開大會、做大活動,想傳遞的仿佛不是這個地方多美多好玩,而是領導多重視,活動多上檔次,但請問:有幾個游客是關心這些東西的?
旅游踩線是每個旅游記者都會遇到的差事,在很多人眼里,尤其是在朋友圈的很多人眼中,每當看到筆者分享出差中的美圖,就認為那絕對是個“美差”。俗話說:“光看見賊吃肉,沒看見賊挨打”,有時候為了盡量看到目的地的美景,盡可能多地走相關景區景點,筆者所要付出的精力、體力和時間,是跟旅行團或者自由悠閑游的人無法想象的。比如,凌晨0點的夜航班,4小時后黑咕隆咚地到達,然后坐車1小時,到接近早晨6點才能躺下,結果7點就得起床,匆匆吃點早餐,就得出發踩線,一天都在路上,晚上回來還要寫幾篇稿件,一下又堅持到臨晨才能睡下,可第二天的行程是一早4點得趕下一班飛機,到另一個目的地……所以說,干這一行,需要有一副好身板,就如同筆者寫過的每一個旅行達人一樣——很難想象,一個身體不好的人能夠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達人。
不過,即使上述的踩線行程安排比較極端,但是在筆者看來還真算不得可怕,大不了辛苦一點,回到家后找時間呼呼大睡一陣做補償。可怕的是,名曰“踩線”,其實真正安排到走景區景點的時候極其有限,根本看不到希望看到的或者原本應該可以看到的東西,既浪費了記者、考察者們的時間,相關部門也徒勞支出了成本。
前段時間,筆者就受邀到國內某景區踩線,路途不近,時間緊張,行前的考察行程看似不錯。到了當地,相應部門非常熱情,看得出來其振興旅游經濟的決心,且宏觀政策層面也有極大利好。然而,接下來是冗長的所謂新聞發布會,一個領導照著“臺本”念一遍就半小時過去了,下一個領導再來半小時……一個下午就是這樣在效率并不高的活動中消耗了。既然文字資料是現成的,視頻資料也不新鮮,何必浪費這寶貴的時間?好話說十遍,不如親自做一遍,有這功夫,直接帶到景點邊看邊介紹就行了!開完會就是歡迎晚宴,規格在厲行節約的前提下中規中矩,但是流程還是頗為費時,筆者出于禮貌,又不便提前撤走,這個時間其實是可以進一步熟悉材料的……
剩下的幾天,由于景點之間路途較遠,大部分時間都在路上行走,而抵達景區之后,居然可以觀看的時間只有10多分鐘,浮光掠影尚嫌不足,又怎么給媒體的受眾、報紙的讀者們帶來真實具體負責任的旅游體驗?這不是典型的“喧賓”奪了“主”嗎?
還有一點必須提及的是,國內旅游踩線或者旅游推介,特別熱衷開大會、做大活動,想傳遞的仿佛不是這個地方多美多好玩,而是領導多重視,活動多上檔次,但請問:有幾個游客是關心這些東西的?筆者常想:要是把這個經費回饋給花錢來旅游的游客該有多好!“簡單粗暴”一點的方式,就是游客持住宿、花銷證明直接到當地旅游部門去折現返還,這樣對于一個城市或景區的旅游帶動作用該有多大!是不是從有關方面拿資金支持,搞活動容易,回饋游客難啊?
筆者認為,一個有質量的踩線安排,應該是以景點考察為主的,充分保證時間地盡量深入體驗,官員領導的推介宣講可以有,但應是基于有了深度考察體驗之后進行的精簡會面溝通,有的放矢。當然,也不宜過于緊張,完全不給踩線者休息喘息的機會,效果也不會太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將心比心即可。
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