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迎來春節長假,選擇自駕車返鄉的人們已經歸心似箭,甚至有不少已經踏上了回家的旅途。但無論多么憧憬著過年的溫馨場面,安全始終是第一位的。尤其考慮到春節期間的氣候、路況和駕駛者本身都處在一個較為不穩定的階段,安全問題就更加值得我們注意了。
車況健康是安全基礎
輪胎
出行之前應先檢查輪胎的花紋和氣壓(包括備胎),確保保持在良好狀態。輪胎是汽車磨損最為嚴重的部件之一,也是行車安全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一般車輛行駛六七萬公里就得更換。如果輪胎磨損較為嚴重或者曾經多次被扎破,也建議更換新的輪胎。不正常的胎壓會影響汽車的安全行駛,所以加壓時一定要嚴格按照廠家的標準,切不可任意為之。
安全起見,建議車主們為自己的愛車安裝一套胎壓實時監控裝置。后裝的胎壓監測裝置多為直接式胎壓監測系統,是在汽車輪胎上直接加入壓力傳感器和傳輸器,車內側有接收器接收信號,實時接收輪胎氣壓感應器傳來的胎壓信號。直接式胎壓監測系統在每一只輪胎中裝了壓力傳感器,所以其警示信號會比較精確,而且如果輪胎被扎破,胎壓迅速降低時,直接式胎壓監測系統也能提供即時的警示。這套系統原先售價非常昂貴,不過近年來已經降至幾百元區間,值得入手。
制動
行車前除了檢查電解液、機油、變速箱油、水箱水位外,還得檢查剎車油的油位和質量。剎車油容易吸收水分,特別是南方的空氣比較潮濕,剎車油容易被稀釋而失去最好的效果,一般使用期達兩年或者汽車行駛6萬公里都得更換。剎車系統靠油打通,所以要檢查油管水管接頭是否老化泄漏;另外,剎車比例分配閥也要看看。
現在大部分轎車使用的是碟剎,所以剎車片的檢查不能忽略。自駕游的路程可能不短,為了避免中途換剎車片,發現剎車片不足3毫米厚時,建議立即更換。
燈光
在長途返鄉途中應當盡量避免趕夜路。走夜路一是不安全,二是容易走錯道路。一旦迫不得已需要走夜路,我們也需要注意一些問題。目前大部分的高速公路、國省道路都是沒有路燈照明的,在這種情況下,司機都愿意使用遠光燈照明,這樣夜間對面的車大燈就變得極其刺眼。還有一些同向行駛的車輛尾燈不亮,也非常容易造成追尾事故。夜間行車還要特別注意路邊的行人,由于路上沒有照明,行人的衣著也沒有反光標志,經常是到了非常近的距離才發現前方有行人,這也成為經常發生交通事故的危險隱患。
正因為此,我們需要格外注意車燈的狀況。車燈是汽車的眼睛,出遠門前一定要保證所有車燈都處在完好狀態。如果大燈曾經維修過,建議根據駕駛者的高度,重新調整燈光的高度和聚光性能。有的車可以自動調整燈光的角度,但有的車必須親自動手調整。
發動機
很多人會忽視汽車內部的清潔,認為發動機艙不干凈并不會影響到汽車行駛,但是長此以往,只會對汽車造成很大的傷害。因為長時間不清理的話,發動機或是其他部件上會覆蓋大量的灰塵,時間一長會導致部件生銹。另外,大量的灰塵還會影響到發動機散熱,發動機長時間處于高溫的工作環境下會對發動機造成損壞,塑料部件也會發生老化和損害。因此在開始愉快的自駕旅程之前,不妨打開發動機艙蓋,好好清理一番。
最后,發動機艙內的傳動皮帶同樣也必要進行細致的檢查,尤其是傳動皮帶的張緊度與皮帶的表面檢查。張緊度要是過緊的話,會加劇軸承與傳動輪之間的磨損,而皮帶表面的劃痕或裂紋也極有可能影響到發動機的正常工作。
電瓶
蓄電池在寒冷的季節容易出問題。如果它不能正常工作,就會造成發動機打火困難。此外,蓄電池的電極接線處老化時會生成綠色的氧化物,這些綠色的氧化物會引起蓄電池不能正常充電,造成電量不足的情況。出行前必須仔細檢查一遍,尤其是家有第二輛車的車主們,使用長期停置的車輛前一定要重點檢查蓄電池。如果看到蓄電池接線處有綠色沉積物,要盡快用開水沖掉,并用砂紙打磨后再吹干,并噴上用于防止氧化層的防護劑加以保護。
雨刷器
雨刷器主要是與玻璃水搭配使用的,其作用是清潔車輛前風擋玻璃,使車主在日常行駛中可以擁有更清晰的視野。因此,在保證玻璃水不缺失的情況下,要檢查雨刷器是否可以正常使用,否則再多的玻璃水也無用武之地。平時通過觀察也可以判斷雨刮片的使用情況。如果雨下得很大時,雨刷使用得不錯,可是當小雨時,發現雨刷在玻璃面上留下擦拭不均的痕跡,影響到視野,這就表明雨刷已硬化。
雨刮片的更換很簡單。雨刮片的固定通常為U鉤型,只要將鉤子拉起來即可卸下雨刮更換,但要注意新舊雨刷片型號要一樣。更換雨刷后可將擋風玻璃弄濕,觀察雨刷的動作是否正常、刮水效果是否良好。選擇好的雨刮片是關鍵,除了選擇原廠的優質高價雨刮片外,購買市面上一些標注含有矽硅成分的雨刮片同樣具有較好的抗老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