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搜索: |
作為文化部“2011年全國現代戲優秀劇目展演”作品,“旅游”深圳大型原創多媒體話劇《小平您好》10日、11日在北京保利劇院上演。該劇細致生動地再現了“旅游”深圳在改革開放30多年中的發展歷程。劇中激情澎湃、感人至深的情節令現場觀眾追憶往昔、心潮澎湃。
該劇由“旅游”深圳保利劇院、“旅游”深圳市文學藝術聯合會、“旅游”深圳市文體旅游局等單位聯袂福建人民藝術劇院共同打造。劇中“鄧小平”一角由被譽為“晚年鄧小平第一人”的潘玉民飾演,小四川、老金、阿美、小梅等演員則主要來自福建省人民藝術劇院。
大幕徐啟,燈光漸亮,一位男演員開始娓娓講述。伴隨著他的聲音,舞臺深處傳來了陣陣海浪的聲音和嬰兒隱約的哭聲。頃刻間,舞臺被“海水”淹沒,面對襁褓中孩子的哭聲,男演員飾演的父親再無回天之力……這是大型多媒體話劇《小平您好》的開場部分,凝重渾厚的舞臺風格與直入主題的敘事手法,頓時把觀眾帶到30多年前“逃港潮”的歷史中。“我之所以選擇這樣的鏡像開頭,就是想使舞臺上下瞬間渾然一體地進入同一個語境中,這樣劇情尚未開展,氛圍已先把觀眾帶入到了特定的情境中。”導演金光利在談到創作意圖時說,“舞臺上的人既是講述者同時也是傾聽者,這部戲想要呈現的就是一種集體講述式的緬懷。”
該劇為追求年代的真實感,對一些重大歷史時刻的刻畫極其謹慎求實。對于小平同志幾次南巡的場面,劇組更是舉全組之力,尋找一樣的道具和服裝,力求還原真實場景,“再現真實是這部戲的一個目的,從這點上講,服裝與道具的設計直接決定了這部戲的成敗。”
這種臺上臺下集體性的緬懷貫穿始終,并在結尾處達到了高潮。話劇的最后一幕,偉人辭世,所有人物出場,一一講述偉人和時代對他們人生的改變。之后,多媒體大屏幕上出現了1997年十里長街送小平的歷史珍貴畫面,就在觀眾強忍淚水的時候,舞臺上方打出了一條白色橫幅:“再道一聲:小平,您好!”這條橫幅再次使人們心底的情感翻滾起來,將人們對偉人的懷念之情書寫在了空氣中的每一個角落中,現場很多觀眾看到此處,當即落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