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清遠訊 (記者曹菁 通訊員唐海浪攝影報道)遠古時期的地震遺址、正在發育中的罕見連片石筍森林……經過數年的籌備和規劃,陽山國家地質公園近百平方公里千姿百態的巖溶地貌即將向游客揭開神秘的面紗。近日,省國土資源廳組織專家組對陽山國家地質公園建設情況進行實地審查驗收。 堪稱凝固的南嶺地質史 記者在陽山縣神筆洞溶洞內拍攝到這根錯位的巨大鐘乳石,在遠古發生斷裂后,再有“幼苗”鐘乳在截斷面生長的奇異畫面。當地地質學者初步認為,這是十分罕見的地質奇觀,與一場幾十萬年前的史前地震有關。而神筆洞因完好保存了大片發育中的石筍,以其罕見的地質奇觀也名列地質公園。 陽山國家地質公園于2009年經國土資源部批準獲得建設資格。公園總面積79.72平方公里,由廣東第一峰園區和小北江園區(包括賢令山風景區、神筆山風景區、石螺溫泉風景區、地質公園中心廣場)兩個園區組成。 據介紹,陽山縣大地構造位于華夏活化陸臺的湘粵褶皺帶,境內在構造內動力和風化、侵蝕等外動力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眾多地質遺跡景觀,具有國家級地質遺跡5處,可用于科普和教育實習的地質遺跡逾20處,不僅對研究陽山局域構造形跡、地貌發育、地熱溫泉分布及其相互關系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研究南嶺地質、巖溶演化機理以及華南區域新構造有重要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