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招維護自身權益
面對優惠的團購旅游產品,消費者禁不住心向往之,但是,由于對這些旅游產品的運作情況知之甚少,也不可避免地會遇到一些陷阱。另外,多數旅游團購網站不提供發票和旅游保險,也不與游客簽訂旅游合同,一旦發生事故或糾紛,游客很難維權。
如何辨別旅游產品的真偽,又如何為自己維權呢,業內人士也紛紛為消費者“支招”。
首先,擦亮雙眼,不要盲目只追求便宜。商家不是慈善機構,畢竟是以盈利為目的的,如果費用低得實在太夸張,那中間肯定是避免不了購物、自費娛樂等環節。比如以300多元的雙飛海南游,就明顯不符合實際,300多元連機票錢都不夠,談何在海南吃、穿、住、行、游的費用呢?
第二,現在團購旅游網站數不勝數,一定要注意查看團購旅游網站的資質,要選擇信譽度較高的旅游網站購買旅游產品。
第三,要了解購買產品所在的旅行社的經營資質和服務水平,出行前盡量與旅行社簽訂旅游合同,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
第四,簽訂合同后,保存好書面合同及網站上的證據,以及在旅途中產生的各種費用單據,便于應對隨時可能發生的問題。
“今天你旅游團購了嗎?”已經成了一個日常問候語,大到家具、電器,小到不足幾元的生活用品,都可以在網上進行團購。隨著暑期的到來,旅游產品越來越成為市民、尤其是學生們熱衷的團購對象,打開團購網站,每天都會有形形色色的旅游團購項目,且購買的人不在少數。在“團旅熱”之余,我們又聽到許多消費者不滿的聲音。有許多團友紛紛表示,他們團購旅游產品出游后,碰到了不少貨不對板的情況“旅游團購”背后的真相究竟如何?團購旅游產品又要注意哪些事項、如何預防“貨不對板”的情況發生呢?
景區旅游變成購物游
打開團購網站,形形色色的團購讓人眼花繚亂,其中,旅游產品團購就占了很大一部分。如深圳某團購網站就推出了“僅售82元、原價225元的上海野生動物園高考生套餐大禮包”,具體項目包括“上海野生動物園門票(國家5A級景區)+叢林探險+三星轉椅+海盜船+甜筒冰激凌”,看起來十分劃算。
除了這種門票的“單項團購”,有些團購網站還推出了吃、住、行全包的組合型產品,如某網站推薦的“333元享原價1240元黃山雙人2日1夜自由行”,具體包括1晚五星級設施雙標間、2份酒店自助早餐、2張桃花源漂流門和2張熊貓樂園門票。由于團購旅游價格相對較低,吸引了不少人,團購人數少則十幾人,多則幾十甚至上百人。
剛剛高考完的小飛趁著暑期,前幾天和幾個朋友一起團購了海南游,過幾天就出發,他對這次旅行期待萬分:“我覺得旅行團購挺好的,價格低,也不用聯系旅行社,很方便。”
但也有部分體驗過團購游的市民對產品表示失望。劉先生曾隨某團購網站去云南旅游,雖然報價便宜,但整個行程卻幾乎成了“購物游”,5天下來,景點沒看到多少,店倒逛了不少“團購套餐里是包了景點門票、酒店住宿、機票這些大項目,但是很多的交通費、餐費和一些門票還是要自費的,去都去了,只能自己掏錢玩,一圈算下來根本沒有比旅行社便宜到哪去。”
盡量團購單一產品
記者發現,在多種多樣的團購旅游產品中,既有深圳周邊的旅游產品,也有較遠的旅游產品,深圳周邊的旅游產品包括廣州的百萬葵園一日游、長隆水上樂園一日游等,較遠的旅游產品就是去海南、云南甚至更遠的城市。
據旅游業內相關人士介紹,這些團購的旅游項目大多是團購網站直接與旅行社合作的。周邊旅游線路的毛利率大約是30元—80元,旅行社本身就可以訂到比市場價格低的酒店和景點,加上部分讓利,有一些旅游線路確實可以給消費者實實在在的優惠,這樣做旅行社一方面可以賺取口碑宣傳效果、積累客戶資源,另一方面,人數的優勢可以讓旅行社去和景區爭取更多的返利,旅行社仍然有利可圖。
但是,旅行產品畢竟不是暴利產品,利潤很低,一個短線游產品的利潤只有幾十元,長線游產品的利潤也只有上百元,能有數百元利潤的產品很少,因此盡管有折扣,也是非常有限的,對長線旅游產品來說更是如此。如果團購中的價格低于成本太多,就必將通過安排游客消費、增加自費景點等來獲取利潤。
同時,許多旅游業內人士也表示,在林林種種超值的團購旅游產品中,單一的景區門票、酒店住宿、機票等通過網絡團購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如果涉及組合旅游產品,就應該給予更多的考察和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