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城管局一年赴九國考察,花114萬元”風波還未停息,武漢市價格協會今年上半年三次組團赴臺灣考察一事,近日被當地市民舉報為變相的公款旅游。
以考察、培訓、學習之名,行公費旅游之實,是一些部門心照不宣的潛規則。中央三令五申禁止,仍防不勝防。
隨著記者深入調查,一條隱秘的公費出游利益鏈浮出水面……
旅游也是為了考察?
事情的起源是來自一本武漢市物價局內刊《武漢物價》上刊登的“旅游攻略”。
在2012年第6期《武漢物價》上,一篇名為《臺灣觀感》中記錄下完整的臺灣8日游,包括如何辦理臺灣通行證、入臺證,兌換新臺幣,還提醒前往旅游者應帶好防曬霜、清涼油、泳衣、薄外套以及空白本子(很多景點有蓋紀念章)等,比專業“驢友”論壇上的攻略內容還要詳盡。
不僅如此,文章還以日記體形式大篇幅記錄了8天的旅游觀光,最后因為時間不夠,沒能逛臺灣機場免稅店而流露出惋惜之情。
這篇文章的作者是來自武漢市水務集團的一名職工。
值得注意的是,記者在同期《武漢物價》上還發現了另一篇關于“武漢市價格協會組團赴臺灣考察”的簡訊文章。文章稱:“為了規范價格行為,加強行業自律,學習借鑒臺灣明碼實價經驗,充分發揮價格協會配合推進價格誠信建設的作用,武漢市價格協會于今年5月23日至30日組織17個會員單位26名同志赴臺灣學習考察培訓。”
一位內部知情人則告訴本報記者,《臺灣觀感》的作者是武漢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王某,正是武漢市價格協會最近一次組織前往臺灣考察的參與者之一。
武漢市價格協會秘書長代新元近日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今年上半年以來,該協會確實組織會員單位分批赴臺灣學習考察培訓,包括一批公務團和兩批商務團,總共涉及57人。
“因為是學習考察培訓,(團員)基本都是會員單位負責物價方面的干部,費用由會員單位出。”代新元說,商務團(團員)多來自市內水電氣、公交、商業等企事業單位。
他解釋道:“旅游也是為了考察明碼標價”,并稱此文發表是“工作疏忽”所致。
然而,記者反復閱讀《臺灣觀感》,始終沒能找到一句與“物價”、“消費水平”等相關的考察內容。
不僅如此,細讀文章還能發現,本次考察學習的行程與社會旅行社組織的跟團游無異,日月潭、阿里山、墾丁、太魯閣峽谷、野柳地質公園、臺北故宮等一個都不少。而且整個活動安排得非常緊湊,連半天時間都擠不出來安排與簡訊中提到的“臺灣物價和旅游保障協會”進行交流學習。
協會組織會員單位到臺灣學習考察培訓,為何變成了公款旅游觀光?
對此,代新元解釋稱:“考察行程、路線主要是由對方協會制定。”
邀請方否認
然而,對于臺灣方面的邀請單位,武漢市價格協會兩天來給了記者兩個截然不同的答案。
7月12日,代新元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本次赴臺的公務團邀請函由臺灣新北市“法制局”發出,商務團則由“中華企業經貿交流協會”發出,考察內容是對臺灣當地的旅游景點、購物場所的標價形式和執行范圍進行考察。
但記者通過網絡搜索,并不能找到前述簡訊中所稱的臺灣“物價和旅游保障協會”,記者又詢問臺灣當地一名教師,他表示從未聽說過有這家機構,然后他通過臺灣網絡也未搜索到此名稱的機構,只找到了與“物價和旅游保障協會”類似名稱的“旅游業品質保障協會”。
至于另外兩家武漢市價格協會所稱發出邀請函的“新北市法制局”和“中華企業經貿交流協會”,記者致電過去詢問,兩機構也均表示未曾于5月份邀請和接收過“武漢市價格協會”考察團。
次日,當本報記者來到武漢市物價局,并提出查閱邀請函原件時,代新元最終僅向記者出具了一份針對公務團的邀請函,發函方并不是新北市“法制局”,而是新北市經濟發展促進會。
據了解,新北市經濟發展促進會為一家法人社團,全稱為“社團法人臺北縣(新北市前身,編者注)經濟發展促進會”。
記者當即根據邀請函上的電話號碼聯系到本次活動聯絡人洪慶淋。他告訴記者,今年3月份,促進會方面確實邀請和接待過武漢市價格協會赴臺灣的公務考察團。但他拒絕向記者透露更多細節。
而商務團方面,代新元對本報“實話實說”,坦言委托代辦機構長江輪船海外旅游總公司,并沒有向協會提供臺灣方面的邀請函。即便如此,51名商務團團員仍順利拿到了赴臺的商務簽注。
當天下午,武漢市物價局相關負責人出面并向本報記者反復強調,價格協會2012年度開展的臺灣實地學習考察培訓活動,價格協會秘書長代新元作為團長參加了公務團活動。另外2個商務團,武漢市物價局和全市物價系統均未派人參加臺灣學習考察培訓活動。
上述負責人說:“策劃本次活動之初,我們確實曾考慮過安排全市物價系統即將退休的老同志借此機會到祖國寶島去走一走、看一看,但又擔心影響不好,最終作罷。”
至于《武漢物價》上驚現官方版臺灣游全攻略,這位負責人和代新元均認為,是內刊編輯工作疏忽所致,并坦言“旅游觀光也是為實地考察明碼實價”。
公款旅游多打“考察”名
“巡視”、“學習”、“培訓”、“調研”、“研討”……這些看上去特別正常的公務活動,實際上大都在行公款旅游之實——一方面是為了審批容易通過,另一方面則是為了在財務上更容易報銷。
武漢一家大型旅行社市場部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公務團是很多旅行社“偏愛”的團,因為旅行社收取的費用最高時可能是普通團的2倍。據介紹,目前“武漢包機直航臺灣臺北環島八日游”的市場價在5800元/人左右,而公務團最低報價也要7000元/人。
武漢市價格協會此次赴臺“考察”顯然被代辦機構狠宰了一筆。據代新元介紹,其赴臺的公務考察團雖然只有6名團員,但每個人的團費卻高達15800元,較市場價整整貴了1萬元,“商務團便宜多了,只要7000元出頭”。這意味著武漢市價格協會三批赴臺考察團僅團費就花了45.18萬元,這筆錢全部由“公家”來負擔。
至于為何商務團未獲邀請函亦能獲得商務簽證?昨日,記者以咨詢者身份暗訪發現,即便沒有臺灣機構發出的邀請函,仍有大批專業代辦機構可以為大陸居民辦理3個月有效期的商務入臺證,這筆代辦費高達3000元/人。
上述旅行社人士進一步道出其中奧秘:“我們可以提供一條龍服務,幫助客戶聯系到在旅游目的地專業從事商務交流簽注生意的華人組織,由他們發出邀請函,持有邀請函的公務團更容易通過審批。”
該人士還透露,“一般只有很強人脈關系的(旅行社)才能承接到公費組團的出國(境)游,而且(公費客戶)多以協會名義申報。近年來,僅武漢地區就先后有包括江漢區個體私營協會、武漢市物業管理協會等在內的協會組織赴臺灣展開公務考察”。
不僅如此,有旅游業內人士還向記者反映,一些旅行社更是形成了一整套“行規”:比如偽造邀請函、會議通知等進行出境旅游,把真的邀請函叫做簽證(注)函,假的邀請函叫做報批函,專門應付因公出境考察管理;再如,為了報賬方便,幫忙做兩份行程單,一份完全按照公務形式走,內容無外乎各種學習、交流和參觀,但實際卻按另外一份“旅游”行程單走,內容自然全部是游山玩水。
至此,一條掩護官員、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員工們利用公款漂洋過海出國(境)旅游的背后利益鏈終于浮出水面。
本月初,《機關事務管理條例》正式頒布實施,如何為“三公消費”消腫已成擺在各級黨政組織和領導者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對此,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認為,“這個條例現在還是粗線條的,什么叫情節嚴重、怎么叫豪華裝修、多少錢算奢侈品,這些都要具體規定才好執行。”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微博)也表示,有了條例還不夠,更重要的還是執行到位,“制度沒有嚴格執行,就會使許多限制和禁令,在現實中變成一紙空文。”
財政部公布的《關于2011年中央決算的報告》中,2011年中央行政單位、事業單位和其他單位“三公經費”支出中,出國(境)經費高達19.77億元,可見要遏制三公消費還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