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名錄、首批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旅游度假區、全球十大幸福地等幾十個桂冠的武夷山,在經歷了30年探索發展之后,旅游業踏上了轉型發展之路。
轉型機遇
去年,武夷山接待中外游客724萬人次,全年旅游總收入達123.5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4%和15.9%,財政收入7.86億元,同比增長17.9%,均創歷史新高。
“如此龐大的旅游消費市場,需要讓游客‘留’下來,不僅讓游客看景區還要觀城景。”武夷山市旅游局局長季和賓說。
“在旅游產品層面的打造及營銷上,武夷山走在了福建省縣域旅游的前列。”武夷學院旅游系主任周作明教授表示,“在‘觀光時代’,武夷山的客源沒有問題。隨著旅游由觀光向休閑度假轉變,人們的消費傾向發生了變化。適應旅游消費需求的變化,需要這種以旅游目的地建設為標志的轉型。”
預計明年底開通的京福高鐵福州至武夷山段,將給武夷山的發展帶來極大的推動力,客源有望出現“井噴式”增長。這種預期強化了武夷山踏上轉型路的決心。
“以前武夷山的旅游是‘景區旅游’,但是隨著高鐵即將開通,我們要把這種概念轉變為‘城市旅游’把武夷山作為一個整體推出,而不只是重點宣傳某幾個景點。”武夷山市政府副市長張賢軍表示,將把武夷山建成“一個大景區”,打造成旅游業體系健全、基礎和服務設施完善、生態環境優美的旅游目的地。
統一規劃
黃崇躍是武夷山市五夫鎮黨委書記,最近委托武漢大學做的 《五夫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與發展規劃》剛剛完成,他頓時感到輕松許多。
五夫鎮是福建省少有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著名的“朱子故里”。 近年來,該鎮通過建設荷蓮生態休閑觀光項目,已形成了一批特色休閑旅游和農業觀光點,吸引了許多中外游客。五夫鎮在修復紫陽樓、興賢書院、五夫社倉等名勝古跡后,還充分發揮朱子學校的教育平臺優勢和作用,開展朱子校園文化建設,開發校本課程,弘揚朱子文化,傳統文化特色旅游紅紅火火。
從“旅游景區”到“旅游城市”,武夷山市動作頻頻。據悉,武夷山已確定全力推進北城新區、創意產業園區、杜壩現代酒店服務片區、生態創業園區、九曲溪上游保護區五大片區建設發展,進一步拉大城市框架,初步形成梯度輻射、層次分明、布局合理、功能互補的國際性旅游度假城市發展格局。
此外,由武夷山市政府牽頭的大安、坑口、上梅、下梅等鄉村的旅游發展規劃已編制完成,武夷山九曲溪上游的旅游道路改造提升也在加緊進行。
圍繞旅游目的地建設這個中心,武夷山市政府提出了“五個一樣”,即鄉村環境面貌與城市環境面貌一樣整潔,旅游景區外的景觀與旅游景區內的景觀一樣美麗,晚上的旅游項目與白天的旅游項目一樣精彩,武夷山居民對待游客的態度與旅游從業人員對待游客的態度一樣熱情,來武夷山旅游與回家一樣親切。
商界熱捧
從“旅游景區”到“旅游城市”,亦受到商界熱捧。武夷山市透露,已有一些資質好的投資商表達前來投資建設酒店的意向,高規格高星級酒店集群即將形成。
“我們將加快餐飲、住宿、交通、購物、娛樂等服務配套設施建設,將旅游元素納入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各個環節,使城市旅游功能得到充分體現,使城市建設與旅游目的地體系建設融為一體。”武夷山市旅游局副局長林飛說。
在交通的改善上,目前,途徑武夷山的浦南、武邵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車,寧武高速今年也將建成通車;武夷山機場通過重組擴建,正加快二期建設,并引進新的山東航空公司,增加了航線和加密了航班,使武夷山與外界的往來更加便捷,預計今年武夷山機場的吞吐量將首破60萬人次。在武夷山市區內,完成濱江路度假區與市區的連通,貫通百花路,完成南北兩座大橋的建設,推進武夷大道“白改黑”,更好地服務和方便游客,使武夷山真正實現從旅游景區向旅游城市轉變。
從“旅游景區”到“旅游城市”,武夷山市自信滿滿。按照預期,未來5年,武夷山全市旅游接待人數每年遞增12%以上,到2016年將突破1200萬人次,旅游綜合總收入每年遞增15%,達到230億元水平。
(本文來源:東南網-福建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