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濺的水花之中,秀麗的峽谷山水間,活潑可愛的卡通人物乘艇順流而下,頭發迎風飛揚。他們就是清新漂流的吉祥物“漂漂”。昨日,清新縣舉辦2012漂流文化節開幕式,在熱辣歌舞的映襯下,可愛的“漂漂”盛載清新漂流的魅力面向全球首發,近萬名游客見證了這歷史性的一刻。
據介紹,清新縣屬下漂流景區還將進行“萬人同漂申請世界紀錄”的新創舉。此舉帶給人無限驚喜的同時,也彰顯了清新縣擦亮“中國旅游強縣”名片、打造國際休閑度假勝地的雄心壯志,預示著清遠市創意旅游的全新啟動和清遠旅游轉型升級、二次創業戰役的打響。
清新旅游遭遇“成長的煩惱”,縣委書記崔建軍妙解難題
“創意旅游”會讓清新重回紅火
■高端訪談
關鍵詞:創意旅游
《清遠觀察》:清新旅游發展迅速,但也存在一些困難,如何破解這些難題?
崔建軍:清新縣旅游資源豐富,經過近十年的旅游產業的大發展,打造了“親情溫泉、激情漂流、體育休閑、生態旅游”四大品牌,旅游經濟領跑全省縣域??闪硪环矫妫逍侣糜我裁媾R著綜合競爭力不強、文化旅游內涵挖掘不深、資源整合力度不夠等若干問題。與其他同時起步的很多地區相比,我們沒有做到與時俱進,有些落后了。
面對這些問題,清新旅游要想在下一個30年的歷史機遇中獲得飛躍,必須轉變觀念。今年,清新縣將“創意旅游”作為我們旅游發展的主題口號,提出“資源有限,創意無限”的思路,號召所有的旅游企業深挖潛力,多做一些有影響力的營銷活動。旅游業是一個古老的產業,同時也是一個常青產業,它需要不斷地推陳出新。清新縣的目標是通過創新,重現昔日紅火的場面。
關鍵詞:三大資本
《清遠觀察》:“創意旅游”的提法讓人耳目一新,您認為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是什么?
崔建軍:清新要達到創意旅游的目標,不是喊一兩句口號就可以實現的。必須要有現代旅游產業體系做支撐,必須要有戰略性思維做基礎。比如此次聲勢浩大的漂流文化節,只是一個載體,它的目的是為發展造勢,吸引眼球,聚焦清新,把清新資源和清新以外的資源結合起來。清新旅游的發展,其區位優勢、交通優勢都已具備,但我們的金融資本、創意資本、人才資本最缺乏,如何將三者有機結合起來激活清新,將直接決定“創意旅游”能否實現的大目標。
關鍵詞:組合拳
《清遠觀察》:下一步,清新縣是否也會出臺一系列配套措施?
崔建軍:是的。“創意旅游”的發展需要政策扶持,為了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積極發展現代旅游業,實現清新旅游的“二次創業”,我們打算從融資、人才培訓、行業監管提供一系列政策扶持,打組合拳。比如,原來清新的節慶活動少而散,現在有了一套比較規范的節慶活動規劃,達到每個月都有,讓政府搭臺,企業省錢。
同時,我們也加強對旅游業的整治與服務,總的來說,有以下三點:
一是整理。清新旅游資源豐富,但用一塊就少一塊,所以要倍加珍惜,現在我們通過旅游管理委員會整理全縣的旅游資源,貫徹從容發展理念。
二是整治。政府通過對行業和市場進行監管。讓欺行霸市、制假售假、哄抬物價、欺客宰客現象無處藏身,打造童叟無欺、誠信可靠的旅游消費環境。
三是整合。通過市場和行政兩手并舉,雙管齊下,將旅游資源放在同一起跑線上,通過市場供求關系,達到整合目的,提升清新旅游的質量和檔次。
關鍵詞:三化同謀
《清遠觀察》:未來,您如何謀劃清新旅游的發展目標?
崔建軍:清新旅游在業態方面,現在是主次分明,結構合理。在山水生態方面,我們提出了“國際旅游創意谷”概念,注重打健康牌、養生牌。在工業旅游方面,我們也在逐漸增加時尚元素,打造時尚之旅。在鄉村旅游方面,清新鄉村資源非常豐富,再造“魅力故鄉”是我們努力的方向,逐步實現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三化同步”,構建一個現代旅游產業體系。
清新旅游發展目標是規劃、策劃和標準化,實現旅游產業發展的“三化同謀”。規劃先行,高起點,嚴標準,同時以精彩策劃,創意旅游來加強清新旅游的營銷力和品牌度,最后通過標準化實現上水平提檔次,讓每位來清新的游客都乘興而來滿意而歸。
■漂流文化節看點大搜羅
◎看點1吉祥物漂漂亮相
6月6日上午,在玄真古洞生態旅游度假區舉行“幸福清新·美麗家園——廣東清新2012漂流文化節”開幕式及廣東省漂流大賽,頭部形狀酷似水滴,頭發迎風飛揚,活潑可愛的清新漂流吉祥物“漂漂”全球首發。
◎看點2三人燕尾龍舟賽
6月30日下午14:00時至16:00時,在清新縣山塘鎮舉行三人燕尾龍舟比賽。清新縣的三人燕尾龍舟競技活動傳承久遠。它是嶺南龍舟文化中的奇葩,起源于明代中期,有500年的歷史。
◎看點3萬人同漂
7月7日,在清新縣五大漂流景區同時舉行萬人同漂,并將邀世界紀錄專家認證,挑戰世界紀錄。
◎看點4漂流文化節攝影大賽
5月1日到7月30日舉辦廣東清新2012漂流文化節攝影大賽,攝影家和社會各界攝影愛好者,均可攜以清新各項建設事業為主題的攝影作品參賽。
????嫁接創意以大視野整合旅游資源
“要整合全縣的旅游資源進行打包推介,這就要求我們有大視野。清新有5個漂流企業,如果單打獨斗,誰都會做得很辛苦。而可愛的‘漂漂’,讓5個景區有機整合到了一起。”清新縣旅游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有了“漂漂”后,該縣將著手進一步實現對這一形象最大化利用,通過“漂漂”吉祥物的市場開發與文化傳播,實現本縣旅游的脫胎換骨。
作為傳遞文化、歷史并具有獨特親和力的吉祥物近年來越來越多運用到大型賽事和企業活動之中,但以一個地區政府的名義發布一款旅游吉祥物,在全省尚屬首次。以“漂漂”吉祥物生動可愛的造型宣傳清新縣城市和旅游文化的發展,5個漂流景區萬人同漂將申請世界紀錄,這都是清新的獨創,也是清新旅游的神來之筆。
????創意旅游清遠旅游業華麗轉身的必由之路
在清新縣漂流屢出奇招的背后,是坐擁“中國旅游城市”金字招牌的清遠市引導景區提升旅游品牌、進行轉型升級的良苦用心。關注清遠旅游動態的觀察人士認為,清遠的漂流業在經歷了一段井噴式發展之后,漂流景區陷入了同質化競爭階段,不少漂流景點紛紛打價格戰,行業利潤趨薄。“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將文化創意融入旅游業,對旅游業進行二次創業和包裝,逐步培育特色鮮明的新產品和新品牌,是主政者和行業本身都應該共同思考的問題。”
創意與旅游業的融合,正成為當今日益興起的新型旅游形態,在一些“先知先覺”的城市獲得很大成功。“清遠要成為珠三角休閑度假首選地,實現到2015年全年接待過夜游客人數突破1200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300億元以上的愿景,必須要有新思維、新突破。”觀察人士分析認為,創意旅游是實現清遠旅游業從低端到高端、從數量到質量、從過度依賴資源消耗和巨額投入到依靠產業創新和人才資源轉變的必然選擇,是實現清遠旅游業華麗轉身的必由之路。
專家視點
鄭澤國(中國城市和景區營銷專家):
重視本地市場 開發水上項目
鄭澤國認為,清遠目前大部分項目停留在漂流上,而清遠未來要做內河項目的包裝,把漂流上升為水上休閑項目,因為漂流跟水文化是緊密相連的,可以延伸開發水上的摩托艇等項目。清遠有87個景區,如何將旅游做大做強,還應該有一些突破方向。他建議應開發多類型、多品種、多檔次的水上項目,并重視本地市場。
鼓勵旅游景點向本地市場發優惠卡
清遠旅游在近幾年發展勢頭良好,出現墻內開花墻外香的局面,大部分景點七成以上的游客來自外地。對此,鄭澤國認為,清遠城市發展非???,廣清一體化的速度也很快。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看待一個本地市場的時候,不能狹隘地只看清遠城區。廣州離清遠坐高鐵只需15分鐘,清遠旅游的未來應該面向“大廣州”。這個在國際上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如大紐約,大東京。應該鼓勵清遠面向本地市場發優惠卡。丹霞山推出過年卡,20元一次,主要面向本地市民,效果非常好,促進了本地市場的消費,社會效益就非常好。但是反觀清遠本地旅游景點,很少推出這樣的優惠卡,導致很多當地人從來沒想過要去。
“本地的景區如果變成本地人從來不去,是不正常的。”鄭澤國說,面向本地市場的優惠應該納入廣東省國民休閑計劃。
清新旅游要進入e時代
清新在網絡營銷方面還很弱,很多景區現在依賴的只是旅行社。其實,現在網絡的發展速度非??臁R詮V州的嶺南印象為例,它一年網絡的預訂量就達到20萬張。未來的市場,網絡將成為一個極大的蛋糕。但是從清新旅游的景點來看,目前對網絡營銷的重視程度仍然不夠。整個清遠漂流行業對網絡營銷沒有概念,對營銷還處于初級階段。建議在網上公布最詳盡的旅游目的地的所有信息,把旅游信息和旅游資源相結合,例如手機終端的旅游信息。網絡營銷的第一步,本地新聞出現率要高。
■現場速遞漂流吉祥物閃亮登場
昨日,盡管天空飄灑著淅淅瀝瀝的小雨,卻沒能阻擋人們游玩的熱情,還給美麗的筆架山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清新文化漂流節暨清新漂流大賽在筆架山下的玄真漂流景區正式拉開帷幕。開幕式上,清新漂流吉祥物“漂漂”的全球首發成為全場最大的亮點。同時,來自省內各地的30支漂流隊在玄真漂流展開了激烈的漂流角逐,最終來自清新的古龍峽代表隊奪取第一。
開幕式上,“漂漂”的發布讓大家眼前一亮。“漂漂”是活潑可愛的卡通人物,全身為藍色,頭部形狀酷似水滴。象征人在秀麗的峽谷山水間乘艇順流而下,漂流驚險刺激,水花飛濺,頭發迎風飛揚。
活動上,首屆廣東縣域節慶經濟發展論壇組委會向“清新·漂流文化節”頒發“十大最具影響力廣東縣域節慶”。據介紹,清新從2000年開始舉辦首屆漂流大賽至今,已舉辦了12次,每年一個新主題,融入新的元素,讓人年年看到一個不一樣的清新,漂流節始終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具有越來越高的品牌化程度,這對推動清新漂流產業,起到了相當的促進作用。
記者了解到,本屆漂流文化節最大亮點是突出了清新縣豐富的“水文化”,并且融入了傳統三人燕尾龍舟的競技活動和挑戰漂流世界紀錄的“萬人同漂”活動。清新縣將通過轄區內的玄真、古龍峽、萬里山影、清泉灣和筆架山等5家漂流景區,統計這5家漂流景區當日的游客人數來申請世界紀錄。
策劃:梁有華 楊世華 統籌:趙強編輯統籌:蔡秀娟撰文:南方日報記者 周東輝 趙強 通訊員 豐志毅 高峰 溫桂英 攝影:李細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