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新華網友 天津華遠國旅2012 提供
西點軍校 美國武裝力量之根
在紐約42號街的長途客車站,就可以搭車去兩個半小時車程外的西點軍校憑吊這座歷史和現實交錯的美國武裝力量之根。這座成立于1802年的軍校培養過南北戰爭時敵對雙方的主將羅伯特.李和格蘭特,大名鼎鼎的巴頓、李奇微和斯瓦茨科普夫也是從這里走出,并因“責任、榮譽、國家”的校訓和“西點軍校女學員”之類的“內部片”,在中國人心中具有極高的知名度,更因傳說中的“學雷鋒小組”和“孫子兵法教程”,引發了中國游客的濃厚興趣。
如今游客可以在西點游客接待站搭乘專用旅游車,在退役軍官(有時甚至會是一名參加過多次戰爭的退役將軍)的帶領下進行“定點參觀”。游覽路程中可以看到著名的美國大兵塑像和南北戰爭殉難學員紀念塔;可以看到紀念塔旁樹林里,無數門古老的火炮,這些都是自獨立戰爭至美西戰爭,1個多世紀里美軍從外國軍隊手中繳獲的戰利品;可以看到埋葬著諸多畢業自西點、歷代美軍名將的西點公墓和公墓邊祭尊獨立戰爭功臣的西點小教堂。如果運氣好的話,操場、紀念塔或公墓周圍偶然碰到的活生生的西點軍校在讀學員,會把人猛然間從前面厚重的歷史氛圍中拉回現實——這是一支至今仍在全球部署、多處開戰的世界最大規模軍隊,這支軍隊中相當一部分軍官,就出自這些學員之中。現在這所軍校仍然有著嚴格的準入標準,沒有議員或者相應級別要人的推薦,一切免談。如果問起的話,領路的軍官會告訴你,中國國內傳得沸沸揚揚的西點軍校“學雷鋒小組”并不存在,當然也沒有孫子兵法的專門教程。
其實在“9.11”事件之前,西點軍校的游覽內容要更豐富得多。恐怖襲擊發生后,原本半開放的游覽已大大縮水,變成了如今的“走車觀花”。1小時或2小時的游程內只能在幾個指定地點下車,不經允許不得拍照,更無法進入曾經允許進入的一座座以名將命名的禮堂、教學樓和紀念建筑內部,對于軍事迷來說這是一大損失。
斯普林菲爾德 全球最大的步槍博物館
紐約東北約200公里外的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是一個會令槍械迷愛到發瘋的城市,因為它曾經是美國的槍都。
美國是槍的王國,憲法賦予的自衛權,讓許多美國家庭合法擁有槍支,而俗稱“春田”的斯普林菲爾德,正是美國一代又一代名槍的誕生地。如今的槍都已是座安謐的小城市,以籃球故鄉、家的城市著稱,普遍全城的古典豪宅別墅和大名鼎鼎的籃球名人堂,已取代槍支成為這座城市的招牌。但曾幾何時,這里卻是槍的故鄉和王國。春田兵工廠誕生于獨立戰爭硝煙方散的1794年,近200年歷史中,這里不僅生產過早期西部牛仔手中的左輪手槍、活門步槍,以及南北戰爭、美西戰爭中大行其道的杠桿槍、連珠槍,1911年還開始生產至今仍裝備美國軍警的M1911,以及春田式、“大八粒”、M-14和M-16,整整100年里美國陸軍全部四種制式步槍,都誕生在這座現在已嗅不到硝煙的“春之城”。如今,在康涅迭戈河畔,昔日龐大而嘈雜的春田兵工廠也已停止了忙碌,和平對普通民眾而言是最大的福音,對槍卻是無情的宣判書。1964年,春田兵工廠停產了,人們在這里建造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步槍博物館,在這里不僅能找到200年里春田的各種槍械杰作,包括一些匪夷所思的設計和罕見的珍稀槍械,還能找到19、20整整兩個世紀世界上的各種名槍。
紐約 軍事榮耀與屈辱,在此雜交
紐約是北美獨立戰爭時的重要戰場,也是華盛頓大陸軍一敗涂地的所在。如今,在這片“地球上被改造最徹底的鋼筋水泥森林”上已難覓獨立戰爭時的遺跡,但在這里,卻凝結著美國這個超級大國的軍事榮耀與屈辱。
所謂榮耀,指的是世界上最大的海軍博物館——航空航天海軍博物館。這座博物館里不僅擁有全球海軍博物館里最大的展品——經歷過太平洋戰爭和越戰、負過13次傷,功績赫赫的埃塞克斯級勇猛號航母,還簇擁著“太平洋快車”——謝爾曼級驅逐艦艾迪遜號、美國唯一的一代戰略巡航導彈潛艇黑鱸號和在海灣戰爭中大顯神威的“準航母”——兩棲直升機航母瓜達爾卡納爾號,甚至還能看到曾在紐約這座世界名港忠實服役60年的“燈塔船爺爺”——南塔基特號。博物館坐落在紐約46街最西端、哈德遜河岸邊的曼哈頓86號碼頭,正門口擱置的5輛坦克裝甲車輛看似古舊,卻個個來頭不小:M48坦克和M42雙管高炮,都是冷戰前期美軍用來對付蘇聯“坦克洪流”的利器,而另外3件,則是上世紀90年代初海灣戰爭中從伊拉克駐科威特侵略軍中奪取的,一頭一尾,恰見證了美國在冷戰中的“完勝”。順著“大電梯”(能提起一架噴氣飛機的升降機平臺)步行進入勇猛號內部寬大機庫中的一個個展館,可以看到美國歷代海軍制服、徽章、太平洋海戰史、海軍科技發展史以及阿波羅太空探月計劃歷史的相關展覽,欣賞有關飛機在航母上起降的影片,還可在高高的機庫頂端,看見吊掛在半空中的老爺飛機。參觀完航母“肚皮”,登上10層樓高的航母甲板,40多架各國新、老艦載機一覽無遺。連接大門、航母和其他戰艦的通道兩側,矗立著許多旗桿,旗桿上飄揚的,則是二戰參戰國當時的國旗。
毫無疑問,這間博物館的每一件展品,都無聲卻醒目地鐫刻著“勝利”兩字:二戰勝利,冷戰勝利,一次次大小海戰的勝利。正是憑借這些鋼鐵巨獸,美國才成為今日的世界第一強國,也正是憑借強大的軍事實力,如今的紐約港已不再是軍事重鎮,卻依舊可以坐擁曼哈頓之繁華,長島之安謐。
然而榮耀與屈辱,往往只有咫尺之遙——同在曼哈頓,自由女神像邊的“9.11”遺址,帶給美國人的是戰后前所未有的錯愕與屈辱。
“9.11”已過去10年,被摧殘的世貿中心雙塔已成一片“零地帶”——冷冰冰的水泥地面、臺基,用來給憑吊者懸掛花圈的、粗糙的木質三角架。盡管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的美國人最終在今年擊斃了本.拉登,并引來“零地帶”的一片祝捷煙花;盡管就在“零地帶”周圍,7號樓等一些“9.11”廢墟已悄然修復,被稱作“自由塔”的新世貿中心塔樓正緊鑼密鼓地施工,耗資8000萬美元的“9.11”紀念博物館也初具輪廓,或許不久后,這片廢墟將不再是廢墟… …然而正是這次驚天動地的撞擊,讓“無需設防的紐約”和美國,從此成了一個草木皆兵、處處設防的區域——或許可以這么說,當人們手持護照和簽證,在紐約機場海關接受包括脫鞋、透視、按手印在內的嚴格檢查時,“美國軍事旅游”的第一既是歷史的、也是現實的體驗項目,已在不經意間完成了。
波士頓 一切都關乎“獨立”
從斯普林菲爾德再向東,就是獨立戰爭名城波士頓了。在這里矗立著華盛頓的騎馬銅像,保存著打響獨立戰爭第一炮的火炮,還是獨立戰爭時期著名的康科德.列克星敦和邦克山戰役發生地。獨立戰爭的序幕——波士頓傾茶事件,正是發生在波士頓的港口,而搭載著成批愛爾蘭清教徒抵達北美大陸的五月花號帆船復制品,現在就靜靜地躺在查爾斯河畔。如今的康科得和列克星敦古戰場,早已是花團錦簇的公園,但昔日鳴響自由之鐘的小教堂猶在。在英軍出動偷襲康科得和列克星敦時飛奔報信的銀匠保爾.李維墓地里,這位不為大多數人所知的關鍵人物,卻與100多年后叱咤美國政壇的肯尼迪家族墓地為鄰。列克星敦戰爭遺址的一塊大石頭上,奮勇抵抗的民兵隊長約翰.帕克的命令被鐫刻其上,不遠處則是被稱為“一分鐘人”的北美民兵雕像。在康科得,500民兵大破3連英國正規軍的小木橋——康科得北橋宛在,橋頭矗立著帕克的雕像,不遠處可覓得英軍陣亡士兵的墓地,歷史滄桑感油然而生。而在邦克山上,則矗立著仿造埃及風格塑造的戰役紀念方尖碑。
波士頓港灣里,古老的憲法號帆船靜靜地停泊著,這是美國海軍最古老的6艘戰艦之一,也是至今美國國土上最老資格的戰艦。可以說,曾一度擁有15艘航母、600艘軍艦的美國海軍,就是從這艘老爺帆船的甲板上誕生。值得慶幸的是,憲法號完全對外開放。每年的7月4日獨立日這一天,憲法號上還會有鳴放禮炮紀念1776年7月4日通過《獨立宣言》的儀式。
波士頓是紅綠兩色的城市:城市的基調是綠色,象征著愛爾蘭人的傳統,但在各處紀念公園的地面上,卻用醒目的紅漆標明了憑吊獨立戰爭遺跡的道路,“革命大本營”——列克星敦芒羅鄉村客棧則通體紅色,依然保持著當年的風貌。
波士頓周邊的戰場都已成故事,但“茶黨”的復活,仿佛又讓人依稀嗅到昔日北美大地的硝煙氣息。如今美國政壇上,不是朝夕上演著沒有硝煙的“傾茶”之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