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駐新加坡旅游辦事處 來源:中國旅游報·第一旅游網
2011年,東南亞地區多數國家政治局勢安定,經濟發展平穩,入境旅游、出境旅游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發展,赴華旅游形勢總體不錯,與上年相比實現一定幅度的增長。其中有些國家公民赴中國旅游增長幅度較大,有些國家增長平穩,但也有部分國家因自然災害等負面因素的影響,赴華旅游人數出現下降。
一、2011年東南亞地區國家政治、經濟情況
(一)政治穩定,重大政治事件較多
2011年,東南亞國家政治局勢穩定,沒有出現大規模的政治動蕩。但是2011年卻是東南亞的“選舉年”,新加坡一年之內舉行了政黨選舉和總統選舉兩次大選活動,泰國進行首相選舉,馬來西亞則宣布隨時解散國會重新舉行選舉,差不多一年的時間都是在對選舉的等待中度過的。
選舉等國家重大的政治活動,關系到國家民生,民眾普遍比較關注,一定程度上對出境旅游產生一定的影響,民眾的出境旅游處于“抑制”狀態,市場清淡,往年的出游旺季沒有出現應有的興旺景象。由于大選的原因,不少民眾選擇將假期延后。
(二)經濟穩步增長,面臨挑戰
2011年,盡管由于受美國和歐元區經濟形勢不穩定等因素影響,東南亞經濟發展被迫放慢步伐,多數國家都下調了經濟增長目標,但與盡顯疲態的美歐經濟相比,東盟經濟形勢依然向好,發展勢頭依然強勁。
東南亞主要客源國2011年經濟表現如下:
1. 新加坡:快速發展,就業率創新高
2011年新加坡從世界金融危機的陰影中走出,經濟持續增長。據新加坡貿工部公布的數據,今年第三季度新加坡經濟增長6.1%,預計全年經濟增長率在5%左右。新加坡人力部統計顯示,今年新加坡的就業率創歷史新高。據瑞士信貸銀行的統計,新加坡的人均財富在全球排第四,在亞太區則僅次于澳大利亞,位列第二。
2. 馬來西亞:穩定增長,超過預期
2011年馬來西亞經濟經受到多種不利因素考驗。但下半年仍出現快速增長,全年增幅有望達到5%,超出預期。經濟轉型計劃自2010年實施以來,共吸收100億令吉投資,預計2011年將達到150億令吉。2011年馬來西亞私人企業對經濟信心逐漸提升,上半年私人投資達170億美元,同比增長23.4%。
3. 泰國:內憂外患中曲折增長
近年來泰國經濟盡管受到了憂外患等各種不穩定因素影響,2010年經濟增長率仍達到了7.8%,為15年來最高。但2011年,泰國經濟克服區域及全球經濟發展不確定、國內發生特大洪水災害等不利影響,國內需求穩定,對外出口增長,預計泰國經濟全年仍將增長1.5%左右。
4. 印尼:逆勢中強勁增長
據印尼中央統計局統計,去年前三季度,印尼經濟同比增速均超過6%。印尼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將連續8年基本保持5%-6%的水平。印尼經濟展現出“高增長、低通脹、低失業”的良性態勢。有關機構預測,未來5年,印尼經濟將是東盟國家中發展最快的。
5、東南亞國家經濟發展前景
雖然東南亞國家經濟增長穩定,但受外部經濟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不少國家調低了今年經濟增長的預期。新加坡預計今年經濟增長率僅在1%至3%之間。馬來西亞預計今年的經濟增長也將低于2011年。同時,東南亞不少國家經濟面臨著通脹壓力。因此,東南亞未來經濟的發展局勢并不十分樂觀。
(三)與中國關系密切,一些爭議影響經貿往來
中國與東盟國家的交流越來越密切,經貿往來不斷擴大,為東南亞旅華市場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的不斷推進,東盟有關國家看好中國東盟旅游交通建設等重要項目建設,兩地旅游合作也不斷深入。近年,中國與東盟國家高層領導互訪頻繁,不僅推動了兩國在貿易方面的合作,也推動了兩國人員往來便利化措施的落實,增強了中國與東盟國家旅游業界交流的愿望。
但是,中國與東盟國家在諸如南海問題上不斷出現爭議,在東南亞國家民眾中產生了一些負面影響,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兩地的經貿和人員往來,也給這些國家旅華市場蒙上了陰影,產生了很大的不確定性。
二、2011年東南亞主要國家旅游業表現
隨著世界范圍內金融危機影響的消退、世界各國經濟普遍恢復和發展以及地區政治、社會形勢的安定,2011年東南亞地區國家旅游業獲得了良好恢復和發展。
(一)新加坡:旅游業強勁增長
旅游在新加坡的經濟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2011年1-10月,新加坡入境旅游人次達到1093萬人次,同比增長14.4%。其中,中國游客136萬,同比增長39.4%。
同時,經濟增長和貨幣升值,也促進了新加坡出境旅游的發展。據新加坡移民和關卡局的統計,2011年1-8月,新加坡出境旅游人數(不包含陸路出境)為484萬人次,同比增長5.6%。
(二)馬來西亞:喜憂參半,總體增長低于預期
馬來西亞是東南亞地區第一大旅游市場。2010年,馬來西亞入境旅游業逆勢上揚,吸引2400萬國際游客,創下入境人次的歷史新高,成為全球第9大入境旅游市場。去年初,馬來西亞旅游部將2011年入境游客人次目標鎖定為2500萬。但由于主要客源地中的日本出現地震海嘯自然災害,中東國家政局不穩、鄰國泰國發生嚴重水災等各種外部因素的影響,這一目標未能實現。
雖然入境游客總量不盡如人意,但中國游客人次的增長卻成為其入境旅游中的一個亮點。
(三)泰國:旅游曲折增長
2011年雖然是泰國的大選之年,下半年又發生了嚴重的洪災,但旅游業整體形勢卻相當不錯。據泰國旅游部門統計,去年11月,由于洪水災害的影響,泰國入境旅游人數為121.4萬人次,同比下降17.9%。但由于上半年泰國旅游業的強勁復蘇,1-11月入境總人次依然達到1711萬,同比增長21%,其中中國游客數量157萬,同比增長57.6%。
由于泰國經濟增長、泰銖升值,泰國的出境旅游市場受到良性刺激。預計2011年全年實際出境總人數將與2010年大致持平。
(四)印尼:成績驕人
印尼旅游部設定的2011年入境旅游人數目標為770萬人次,旅游收入84億美元。據統計,去年前10個月,僅巴厘島的海外游客人數就有232萬人次,同比增長10%。前10個月印尼入境游客人數為627萬,同比增長8.5%,預計全年入境旅客人數將接近去年初設定的770萬人次的目標。
隨著印尼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印尼出境旅游人數也快速增長。2011年前11個月,僅到泰國旅游的印尼游客人數增長幅度就超過30%。新加坡預計全年印尼入境游客人數同比增長幅度將達到13%。鑒于這種情況,不少國家已將印尼列為重要客源市場。
(五)菲律賓:增幅明顯
據菲律賓旅游部統計顯示,去年前10個月菲律賓入境游客總人次達到319萬人次,同比增長12%,韓國、美國、日本和中國為菲律賓的四大主要客源市場。同時,有關調查也顯示,菲律賓出境旅游人次也大幅增長。去年前10個月,到新加坡的菲律賓游客人次同比增長29%,到泰國旅游的菲律賓游客人次增幅也達到19%。
三、東南亞地區國家旅華市場情況
(一)東南亞旅華市場基本情況
根據中國國家旅游局的統計,2011年1-10月,東南亞旅華市場大致情況。
(二)旅華市場特點
根據相關統計數字分析, 2011年東南亞地區國家赴華旅游市場呈現如下特點:
1、東南亞入境旅游市場呈平穩增長態勢
2011年10月份,東南亞主要客源國中,除了泰國因水災原因,赴華游客人次大幅減少外,其余國家入境旅游人次呈增長態勢。1-10月,東南亞主要客源市場的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印尼和越南等6個國家入境總人次441萬人次,比2010年同期的427.81萬人次增長3.3%,總體增長水平略高于全國入境外國游客增長的平均水平。由此可以看出,東南亞入境旅游市場處于穩定增長的狀態,市場預期良好。
2、新興市場增幅明顯,傳統市場增長不足
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泰國等國家,為我東南亞地區傳統的入境旅游市場,這些國家經濟發展相對較快,旅游市場起步較早,但經過近10年的快速增長之后,增速已經逐步放緩。而越南、菲律賓和印尼等新興國家,隨著經濟的發展,出境旅游人次增長較快,市場前景比較樂觀。從統計數字看出,去年前10個月,越南、菲律賓兩國旅華市場增幅明顯。
3、東南亞入境旅游市場仍是旅華的基礎市場
2011年1-10月,我國累計接待的外國游客中,東南亞的主要客源國中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印尼和越南等6個國家的游客總人次為441萬人次,超過日本、韓國,在入境外國游客總數2265萬人次中,占19.5%。由此可見,東南亞仍是我入境旅游的重要客源市場。
4、中國與東南亞國家旅游交流不平衡趨勢加劇
隨著中國公民出境旅游的強勁增長,赴東南亞旅游的中國游客增長速度遠遠超過來華游客增長速度。根據國家旅游局的統計,2011年赴東南亞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印尼和越南旅游的中國游客總人次534萬,超過這些國家到中國旅游總人次數441萬20%。特別是中國赴泰國、馬來西亞等國旅游人數的增長率均超過50%。柬埔寨等國家到中國旅游的人數很少,而中國人前往旅游的人數卻超過100萬人次。
2011年1-10月中國公民赴東南亞國家旅游情況
近年來,中國已成為越南、柬埔寨等國家最大的客源市場,新加坡和泰國的第二大客源市場,馬來西亞的第三大客源市場。這種不均衡發展的趨勢,促使有關國家的旅游部門和業者加大了招徠中國游客的工作力度,使中國在與東南亞旅游交流中,處于不利的地位。根據我辦的調研了解,隨著中國出境旅游的強勁增長,一些中國旅行社加強了出境旅游,淡化了入境接待業務。一些東南亞國家的旅行社看好中國游客數量的強勁增長態勢,逐步放棄了出境旅游,專注于接待中國游客。旅行社的這種調整,為今后吸引更多東南亞游客到中國旅游增加了難度。
(三)旅華市場增長的主要原因
作為我入境旅游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東南亞旅華市場近年來穩定增長。綜合分析,有以下幾個主要原因:
1、地緣和文化相近,傳統市場穩定
東南亞地區與中國地緣優勢明顯,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強。新加坡、馬來西亞等不少國家華人比例較高,旅華市場的發展有著先天的優勢。這些華人市場,是我東南亞地區入境旅游的傳統市場。在這些華人中,尋根游及探親旅游等市場較大,重復旅游比例高。這一相對穩固的客源市場,成為東南亞旅華市場增長的重要基礎。
2、經濟條件好,居民熱愛旅游
新、馬等國家經濟發展相對較早,居民就業率提高,收入增長,外出旅游需求不斷增長。此外,東南亞國家居民消費習慣上,往往將出國旅游放在重要的位置。據有關調查顯示,新、馬兩國居民,第一消費項目就是旅游。而印尼、越南等,經濟發展速度相對較快,出游人數增長較快。這些都為我爭取東南亞游客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3、中國形象提升
中國經濟快速增長,國際形象不斷提升,在區域中的影響力不斷提高,大大增加了中國作為一個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尤其是奧運、世博等重大活動的成功舉辦,對宣傳中國起到了積極作用。
4、中國旅游宣傳深入人心
近年來,隨著中國在東南亞旅游宣傳投入的不斷增大,中國旅游產品在業界和民眾當中的影響力不斷增大。新加坡辦事處按照國家旅游局的總體要求,認真研究東南亞旅游市場的情況,有針對性通過廣告、展覽等形式,開展旅游推廣,收到了良好效果。中國各地對東南亞旅游宣傳工作也一直比較重視,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推廣工作,并采取了許多獎勵東南亞旅行商組織游客前往旅游的政策措施。這些都是促進東南亞旅華市場增長的重要因素。
(四)東南亞旅華市場主要不利因素
在開發東南亞旅游市場方面,我們也面臨一些不利因素。
1、未來經濟的不確定因素加大市場開發的難度
受全球和區域經濟不確定因素影響,東南亞經濟發展也面臨嚴峻考驗,不少國家降低了經濟發展的預期。整體經濟發展不樂觀,對居民消費信心產生較大影響,對開發東南亞旅游客源市場造成一定困難。
2、區域內旅游目的地國家的有力競爭
為促進旅游業的增長,區域內各旅游目的紛紛加大旅游產品的開發和宣傳的投入,對我入境旅游市場形成嚴峻的競爭態勢。
在政策層面,東盟國家在積極討論單一簽證政策,希望仿效申根國家,讓游客憑借一張簽證,就可以在整個區域旅游。目前這一政策得到了越南、泰國等國家的積極支持。
在產品內容方面,新加坡兩個含賭場的綜合娛樂城投入運營,改變了區域博彩業的格局。為吸引更多國際游客,馬來西亞政府在注重新的旅游產品(諸如民宿旅游、醫療旅游)開發的同時,在今年取消了服飾、化妝品、紡織品、珠寶和體育用品等300多種商品的進口關稅,努力把馬來西亞打造成購物天堂。日本和韓國近年加大了冰雪旅游產品的開發和推廣,對我東北地區冰雪旅游產品市場形成了一定的沖擊。印度佛教旅游產品的開發,吸引了大批泰國游客。
在宣傳手段方面,泰國旅游局充分利用了互聯網、手機等新興媒介。馬來西亞則針對各不同客源地游客的習慣,將要推出16種語言的宣傳方案。
3、價格成為影響中國旅游的重要因素
人民幣的持續升值,帶動了中國出境旅游市場的強勁增長,卻使得中國旅游成本相對提高。另外,隨著油價上漲,航空公司普遍調高了各種稅費,機票價格一路攀升,加上國內物價的不斷上漲,不少游客認為,到中國旅游,已經不如以前那么便宜。中國旅游的價格優勢削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入境旅游市場的發展。
由于東南亞國家貨幣普遍升值,美元和歐元等貨幣的相對疲軟,相對降低了去歐美國家旅行的成本。因此,不少游客紛紛將目標瞄準了遠程的旅游市場。在新、馬、泰等國的出境市場中,歐美等遠程旅游產品的銷售增幅明顯。相對而言,區域旅游市場的增幅就有所縮減。
4、新的客源市場開發有待加強
目前在東南亞旅游市場的開發中,我們一直比較注重傳統華人市場的開發。而在東南亞主要客源國中,馬來西亞穆斯林人口占近70%,印尼穆斯林人口近90%,穆斯林人口占東南亞人口總數超過60%。要取得東南亞入境旅游市場的突破性增長,應該大力開發東南亞穆斯林旅游市場。
在開發穆斯林旅游市場方面,馬來西亞旅游部門利用自身的優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且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目前,馬來西亞已經成為吸引穆斯林游客最多的國家之一。印尼也為吸引穆斯林游客做了大量的宣傳工作。即便是以佛教為主的泰國,近年也在積極爭取吸引穆斯林游客前往泰國旅游。
隨著東南亞穆斯林民眾日益富裕,出游需求不斷提高。但中國尚不是他們關注的旅游目的地,中國穆斯林旅游資源豐富,如果適當重視穆斯林旅游產品的開發,加大對穆斯林客源群體的宣傳力度,完全有條件吸引大批的穆斯林游客。
5、局部自然災害對入境旅游產生沖擊
今年3月,日本發生地震海嘯自然災害,并引發了核輻射危機;今年8月來,泰國等東南亞國家出現了罕見的洪災。這些自然災害對旅華市場的沖擊直接的結果就是入境游客人次的減少。由于災害損失嚴重,災后恢復重建尚需要一段時間,因此,這些災害對相關國家旅游業的影響還將持續一段時間。
(五)2011年東南亞旅華市場規模及2012年展望
目前,東南亞旅華市場運行相對平穩。由于經濟發展的不確定因素較多,部分國家自然災害的影響尚未消除,預計2011年全年東南亞入境旅游總人次增長率將在3%左右,主要客源國的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印尼和越南等6個國家全年入境總規模將在535萬至540萬左右。2012年,東南亞旅華市場的總體增長率將在2%-4%之間,6個主要客源國的入境總規模將在550萬至560萬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