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往年相比,今年初冬游的大幕提前拉開,各大旅行社已籌劃力推冬季游線路。初冬新線搶先出閘,首批推出的線路價格呈現“低開”走勢,“游價”同比下降20%-30%。11月出游趕上最低價,讓我們一起體驗國內的寒冷線,尋找屬于這個時節的魅力。 ● 寒冷線 推薦地:峨眉山 立冬剛過,峨眉山已出現了冰雪幾重天的獨特景觀,在海拔與氣候的作用下,大坪上已是雪花滿天飛舞,常綠喬木披上了晶瑩的流蘇。而溫泉也是峨眉山冬游的一大亮點。 推薦看點:雪景+溫泉+美食 近日,峨眉山連降兩場瑞雪,伴隨著冬雪的到來,彩色世界的峨眉山漸漸披上了潔白的盛裝。因為有著浩瀚森林和濃厚文化做陪襯,峨眉山的雪景顯得格外出眾,不同氣候條件,不同程度的雪景都有著不同的美感。其中,“大坪雪霽”是峨眉山最美的雪景。 站在金頂,看到的是“岷山千里雪”;而站在群峰環合的孤峰之上,環顧玉峰素裹的四壁,油然而生一番蒼涼空明的心意。待到晴雪初霽之時,從山壁上鳥瞰大坪,則是另一番“幽峭精絕”的冬景。在海拔2500米的接引殿下車,登上架空索道,上海拔3077米的金頂,觀看日出、云海、佛光、晚霞等四大奇觀。 玩雪之后,峨眉溫泉不可不試。“佛之圣湯夜溫泉”是峨眉山溫泉的最大特色,這里有中國西部最大的溫泉群,更有稀世獨有的氡水溫泉。 夜晚的峨眉山,最熱鬧地方當屬美食長廊、好吃街、靈秀苑這些品嘗四川地道美味的地點。大家圍坐在桌邊,品嘗著地道的燒烤、火爆的龍蝦……辣椒、花椒混合的香味沸騰了初冬的溫度。 出游貼士: 住宿:金頂住宿不是很貴,可以住“臥云庵”、“臥樹庵”,建議住703電視臺招待所和氣象站招待所,金頂賓館條件好一些,但是較貴。在四川成都有各類標準的酒店,游客選擇空間更大。 美食:肉包谷粑是峨眉山有名的小吃,甜品三合泥同樣值得回味。另外,四川麻辣燙以及水煮魚也讓人辣得大呼過癮。 推薦地:東北 提起東北旅游,你會想到什么?晶瑩剔透的冰燈、白雪皚皚的雪鄉還是充滿異國風情的城市美景?今年有更鮮活的樂趣———冬季捕魚等著你去體驗。 來到東北,不妨也來一趟工業游,到重工業制造基地、長春一汽等親身感受工業新面貌以及壯觀的規模。 推薦看點:冬捕+霧凇+名企 查干湖,這個很少為外人所知的湖泊,靜靜地隱藏在松花江畔前郭爾羅斯大草原上,一年當中只有冬捕這幾天才算熱鬧。冬捕之前進行的傳統習俗傳統(祭湖、醒網儀式等),神圣中帶著幾分神秘色彩,充滿原始北方漁獵文化氣息。漁民撬開查干湖的冰面撒下網,再哼著小調起網,收獲的豐盛景象尤為震撼。 看過精彩的冬捕,還有一種奇觀是冬季必看———霧凇。吉林市十里長堤的霧凇早已遠近聞名,松花江下游的霧凇島,更是觀霧凇的好去處。霧凇島因霧凇多且綺麗而得名。這里樹形奇特,沿江的垂柳掛滿了潔白晶瑩的霜花,江風吹拂銀絲閃爍,景色帶有原野氣息之美。 說起東北工業游,不得不提沈飛航空博覽園。該園以航空科普為主題,游客能通過影像、模型等形式,觀看世界飛機飛行表演、飛機彈射救生系統演示、各種飛機飛行打靶實況演示等。在外展坪,與各種型號的飛機一起拍照留念。 此外,長春一汽也值得一游。游客可以參觀到馬自達6的生產線———組裝中的汽車、組裝生產線、整車生產線,可謂大開眼界。 出游貼士: 住宿:東北的酒店從11月中下旬開始啟用冬季旺季價格,在此之前,均實行淡季價格。因此,初冬前往東北旅游,入住4-5星酒店也比較劃算。 美食:東北的美食獨具特色,每個地方都有代表菜,沈陽的元味齋烤鴨、長春的人參汽鍋雞、哈爾濱的東方餃子王和正陽樓醬骨都值得一嘗。 推薦地:云南香格里拉 冬季的云南,以香格里拉為核心的雪山風光最為迷人。境內分布著二十余座雪山,與北面的梅里雪山、白茫雪山,南面的玉龍雪山,構成一個龐大的雪山世界。在眾多的雪峰中,石卡雪山山頂公園上遠眺群山涌動的奇景,絕對會讓人放慢行走的步伐。 天生橋溫泉緊靠著石卡雪山,在純天然的雪域溫泉盡情浸泡,體驗冰火兩重天的刺激感覺。 推薦看點:雪山+溫泉 冬季的云南,以香格里拉為核心的雪山王國風光最為迷人。在初冬日出時,乘坐亞洲最長的旅游觀光索道纜車登上石卡雪山山頂公園,隨著海拔的升高,你會經歷浩瀚云海的洗禮。石卡雪山的特別之處,在于登頂的同時,能看到幾座雪山———西北方向可見聞名中外的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在她的左邊還看到緬茨姆峰;同樣名聲顯赫的玉龍和哈巴兩座雪山也出現在東南面,蔚為壯觀! 石卡雪山開啟了浪漫的冬季之旅,而天生橋溫泉則把旅程推向了浪漫的高潮。天氣晴朗的冬日,一邊浸泡著溫泉,一邊欣賞環抱四周的皚皚雪山。如果幸運地遇上了飄雪的日子,那才是真正的享受大自然。 出游貼士: 交通:石卡雪山景區距離香格里拉縣7.34公里,距離香格里拉機場4.5公里,景區入口有一條四級油路與214國道相連,交通十分方便。從石卡雪山到天生橋只需要20分鐘。 美食:飲食多為藏族風味,建塘餐廳和庚奔民族酒樓不錯。 文/羊城晚報記者 王敏 實習生 何彩霞 陳綺平 通訊員 吳穎薇 周靜靜 李曉健 鄺穎君 林婕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