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黃金周拉動旅游市場 旅行社跟著黃金周發展
1999年,國務院公布了新的《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決定將春節、“五一”、“十一”的休息時間與前后的雙休日拼接,從而形成7天長假。1999年國慶第一個黃金周,全國出游人數達280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141億元,假日旅游熱潮席卷全國。長假制度也被視為是拉動內需、促進消費的一大舉措。
2008年,國務院對法定假期重新做了調整,將“五一”黃金周改為短假期,并設立了清明、端午、中秋3個短假期。
13年來,黃金周在寧波從初期一種集中爆發式的旅游消費,逐步轉變為旅游意識提高的推手,拉動整個旅游市場及關聯產業的大發展。
今天,我們推出“黃金周13年”特別報道,挑選了旅行社、酒店、商場等從黃金周里受益良多的一些行業,通過親歷者的回顧,展現這些行業伴隨黃金周的舞步,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甚至從無到有的歷程。
旅行社
跟著黃金周發展
“黃金周剛開始的時候,我在一家旅行社做導游。我記得第一個黃金周,我帶團去千島湖,到了那里傻眼了,到處是人。而且原來訂好的酒店,坐地起價,把房間以更高的價格賣給了散客。我只好一個酒店一個酒店找房間,一有空房間就馬上交錢讓我的客人住進去。直到半夜,才把所有的游客都送進酒店的房間。”飛揚國際旅行社連鎖企業(集團)董事長何斌峰回憶起第一個黃金周時說,突然暴增的客源讓整個行業手忙腳亂。“當時沒有想到一下子會有這么多客人,黃金周開始的頭幾年,黃金周與非黃金周時段的客流反差非常大。黃金周7天的營業額,可以抵得上平時兩個月的營業額。以至于黃金周一到,旅行社里凡是有導游證的工作人員要全部跑出去帶團,有的公司連財務人員也出馬了。”
在旅游行業已工作了整整18年的何斌峰說,黃金周對于旅游行業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它不但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巨大的客源,更重要的是,它培養了國人的旅游意識。“在黃金周推出之前,對大多數人來說,旅游還是一個比較高端的消費品,而且一般是單位組織員工去旅游,當作一種福利,散客的占比相當少。黃金周出現之后,感覺一下子把旅游的需求給發掘出來了,長達7天的休假,使得出游有了很廣泛的選擇。散客的占比明顯上升。旅游越來越成為一種生活習慣。”
看好旅游業的前景,何斌峰2002年成立了飛揚旅行社。“當時在鼓樓有一個15平方米的門面,工作人員連我在內,只有4個人。做的線路只有一條北京線。”10年之后,飛揚已發展為在全省各地擁有多家分支機構、近千名員工、年營收總額超3.7億元,跨旅行社、航空票務、餐飲、旅游推廣投資開發等多項關聯行業的浙江省旅游界大型企業之一。目前飛揚旅游連鎖正全力推進“中國票搜”工程,即在全國建立以旅游廣場為載體,以景區票務分銷、散客旅游時代為核心的網絡旅游事業,預計2012年營業額將達10億元。
飛揚是寧波旅游業快速發展的一個寫照。截至2010年底,全市共有旅行社279家,全年全市旅行社組團出游396.58萬人次。預計到2011年底,旅行社總數將突破300家,形成集團化企業、品牌企業、特色中小企業并存共生的多元化發展格局。2011年年營業收入超過1億元的大型旅行社將達到8家。http://www.dypwk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