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日品牌壟斷的泰國旅游車市場上,中國品牌還有機會嗎?
旅游自然少不了旅游客車。對于跟中國鄰近的這樣一個大的旅游客車使用國,中國客車的出口情況如何?未來的出口前景又會怎樣呢?
記者走進泰國,為您講述泰國的旅游客車市場。
在路上行駛的泰國旅游客車
舊車底盤翻新多 市場邁入增長期
泰國,國家不大,旅游是其支柱產業,因此,公路客運車輛不多,遍地都是旅游客車。旅游業的發達,促進了大量中小型旅游公司、旅游車隊和租車公司的興起,也推動了泰國旅游車產業的快速發展。
同時,這個東南亞國家雖然經濟不夠發達,但是歐美旅游團常年不斷,乘客對車輛的性能要求比較高。因而,這個市場對于客車品質有著很高的要求。這就不難理解為什么歐洲客車在泰國很有市場。
“泰國旅游車一開始以斯堪尼亞、沃爾沃和奔馳三大品牌為主導。”泰國旅游業領軍人物、OA運輸公司總裁廖宏泰告訴第一商用車網記者,這幾個跨國巨頭在泰國建立了分公司,以底盤散件組裝的形式進入泰國,可靠性較高,價格也不算過于昂貴,很快就贏得了旅行團的青睞。之后,日本日野HINO和五十鈴ISUZU也進入到泰國,形成五大品牌掌控泰國旅游車市場的競爭局面。“中國客車品牌從2006年開始才逐漸被泰國客戶所認識和了解”。
泰國旅游車市場的另一個特點是,由于沒有客車報廢年限規定,泰國出現了買新車的人少、換新車的人多的“奇怪”現象。這一現象一直延續到現在。記者了解到,這種現象的出現源于兩方面,一是泰國允許二手底盤不斷翻新,二是泰國旅游業發達,競爭激烈,因此當地旅游公司或租賃公司一般5年就換車。但是,這種所謂的換車并不是買新車,而是在原來的客車底盤上翻新車身。
泰國的舊車底盤
“買新車就意味著要處理掉原來的舊車底盤。在泰國,擁有50-100輛以上旅游車的運輸公司不會超過10家,其他都是一些小型車隊,購置新車的投資很大,所以他們一般不買新車,而是找到當地的客車組裝廠,在舊車底盤基礎上翻新車身。”廖宏泰解釋說道,“舊車底盤壽命往往有20-25年。”這一特點,也使得泰國旅游車市場每年的更新需求量不太大。
盡管如此,隨著全球金融危機陰霾逐漸散去,泰國旅游市場近兩年再次進入一個黃金時期,旅游車新增需求出現了一定增長。有數據顯示,2011年1-7月,來泰國旅游的外國游客達1122萬多人次,較上年同期增長27.7%。廖宏泰也告訴記者,他旗下的OA運輸公司之前擁有大型車輛400輛,最近再次采購了300輛12米大巴,以更好地滿足旅游團數量的增長。
在歐日品牌壟斷的泰國旅游車市場上,中國品牌還有機會嗎?
在看似一片大好的環境下,中國客車企業可以高歌猛進了嗎?
曼谷隨處可見的天然氣加氣站
市場陷阱多 中國企業需注意細節改進
需求量大,并不意味著在這個市場站穩腳很容易。
記者了解到,由于對當地市場的適應性改進不及時,已經有一家中國客車品牌退出泰國市場。
“泰國旅游團對車輛的要求比較高,也比較個性化,剛開始使用的時候對中國產品不太放心,這就決定了中國客車在進入市場的過程中,只能按照客戶的要求來整改,否則就難以獲得后續訂單。”申龍泰國經銷商BESTLIN集團總經理林可諾表示,之前退出的中國品牌,正是由于對產品的調整速度不及時,不愿根據當地客戶使用習慣來改變,最終失去了客戶。
事實上,第一個進軍泰國市場的申龍客車,也經歷了不斷改進的漫長過程。泰國YHONG THONG租賃公司在2006年采購了第一批申龍旅游車,到現在已經擁有155輛申龍大巴。其總經理吉瑞逮·懷洪桐告訴記者,在這幾年時間里,申龍按照實際使用工況進行了持續改進,才獲得了泰國高端用戶(大的旅行社,以及泰國電力局、郵政局等班車租賃)的廣泛認可。
泰國YHONG THONG租賃公司采購的申龍客車
“我從一開始接觸申龍,到現在已經有三年時間,先后采購了三批申龍客車,前兩批40輛車都是試用。”廖宏泰坦言,這段時間里,OA公司的工程師對申龍產品不斷提出各種各樣的意見,“但申龍公司改進很快,他們能夠隨時根據市場的具體情況和客戶的具體情況,進行靈活的變通和調整,這讓我對后續的車輛采購充滿信心。”在達到預期要求后,廖宏泰在今年9月份新增300輛旅游大巴時,毫不猶豫地全部選擇了上海申龍品牌。
如此看來,盡管中國客車在泰國的市場前景看好,盡管中國客車以其高性價比、及時的交貨周期受到青睞,盡管中國客車還會有更多品牌和車型進入泰國;但毫無疑問,只有精準把握當地用戶需求,及時改進產品,才能真正虜獲泰國客戶的心。
翻新過的奔馳客車
上海申龍率先破冰 眾中國品牌紛紛跟進
中國客車走進泰國的時間,與中國客車向海外進軍的時間表幾乎一致。不過,這次擔綱“吃螃蟹的人”,并不是一家歷史悠久的企業,而是客車行業的新軍——上海申龍客車。
有數據顯示,到目前為止,上海申龍已經向泰國市場出口客車2500輛之多,這其中,旅游車達到1200多輛,穩居中國客車出口泰國第一名。
據申龍客車副總經理黎明介紹,申龍在泰國市場的業績,在很大程度上歸結于起步早和改進快。“申龍公司從2005年9月成立起,就把國內、國外兩塊市場作為自己的發展重心。從2006年開始,我們逐步進入泰國,先從旅游車散戶做起,尋找適合自己的細分市場,第二階段則是結合泰國公交的改造,拓展公交領域。在第三階段,我們經過不斷改進,滿足了泰國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從而獲得很多大客戶的批量訂單。”這段時間里,申龍客車搭建起完善的經銷服務網絡,并在泰國建立了一家組裝工廠,以散件的形式進一步降低成本和關稅。黎明告訴記者,目前中國每年向泰國出口客車700輛左右,申龍就占了500多輛。
在申龍的出口帶動下,近幾年逐漸有更多的中國客車品牌進入泰國。廖宏泰告訴記者,包括一通三龍、中通、青年等在內的中國企業都已在泰國市場有所斬獲,但批量不大。“中國車的優勢在于,生產周期短,交貨時間很快,一般三四個月就能交付。”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歐洲和日本的大巴底盤從進口到散件組裝,再到泰國本土客車廠制造車身,沒有八九個月下不了線。“而且,泰國缺乏規模化的流水線生產能力,本土客車廠的上裝車身大多數依靠手工生產,內飾水平和精細化水平無法跟中國客車相比。”
泰國OA公司運營的申龍旅游客車
與此同時,泰國從2008年興起的天然氣熱潮,也給中國客車帶來了更多機遇。
上海申龍海外商務部經理裴建軍告訴記者,燃氣車受歡迎的原因有兩方面,一是泰國氣源豐富,加氣網絡也比較健全,這有效降低了客戶的使用成本;二是燃氣價格比較穩定,2008年金融危機后,尤其是2009年當國際油價飆升到147美元一桶的時候,泰國燃氣的價格幾乎沒有浮動,燃氣車的優勢大大凸顯出來,這刺激了泰國客戶購買燃氣車的欲望。“歐洲品牌幾乎不造燃氣車,日本品牌雖然有燃氣車,但中國車目前還具有一定的價格優勢。”
為此,中國客車品牌近幾年來出口泰國的車型,基本都以天然氣能源為主。也正是由于中國客車特有的這些優勢,讓申龍客車在歐日客車品牌為主的泰國市場站住了腳。http://www.dypwk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