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打工返鄉的村民有的進了旅游公司,有的開辦起“農家樂”
在日本打工的張忠飛回來了,在韓國打工的徐強回來了,出外打工的薛麗華也回來了…… 哈爾濱道外區民主鄉勝利村成立民主旅游公司不到半年時間,就有50多名外出打工村民返鄉發起“旅游財”。該公司在不到3個月時間里就賺了近80萬元,平均每月收入25萬多元。
緊鄰松花江的勝利村位于哈爾濱市道外區民主鄉。多年來,村里的1100多戶人家一直以種植和養殖為生。2010年人均收入約8000元。很多村民從未想過,收入的增加是從開發濕地旅游開始的。
“我們村是因水生金哪!”勝利村村委會主任楊九洲告訴記者。
松花江大頂子山工程截流后,勝利村除每人幾分的口糧田外,土地全被淹沒,村民們意見很大。為了幫助村民增收,楊九洲產生了開發濕地游這個想法。他告訴記者:“以前,農民靠種地的收入只夠維持生活,要發展經濟很難;現在由于濕地旅游的帶動,農民富了,同時壯大了村集體經濟。截流后淹沒區形成了多島、多河、多湖、多灘的濕地獨特風景。哈爾濱濕地節一開幕,這里就吸引了大量的中外游客,賞濕地風光,嘗農家飯菜。”
“濱江濕地”總占地面積104平方公里,民主鄉擁有濕地資源40平方公里,且自然形成的島嶼、葦蕩較多。勝利村過去人多地少,村民們大量外出打工。哈爾濱市開發濕地旅游資源后,讓村民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今年3月初,村委會決定用大頂子山截流時的村集體補償款,投資成立民主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利用濕地葦蕩、蒲蕩、島嶼建18個旅游景點,并動員村民們到公司工作,共有70名村民成為公司員工,現在每個月可掙到2000元。
楊九洲說:“當時搞濕地旅游沒有經驗,我們就到南方取經。濕地游需要游船,我們就引進了南方的畫舫。游蒲蕩需要竹排,為節省開支,我們把桂林陽朔的師傅請來,在哈市購買原材料,造了40只竹筏子。”濕地游需要新建一個大船停泊的碼頭,村民們自己動手焊接出一個40米長、9米寬的“望星島”碼頭。楊九洲告訴記者,勝利村濕地旅游景區的所有景點、雕塑、餐飲娛樂中心等都是村民們自己設計的,從開工到正式接待游客,用了不到3個月時間,擁有大小“畫舫”23只,竹筏40個。
據了解,現在濱江濕地景區18個景點仍在建設中,每天的用工量達200多人,除技術人員外,全部來自勝利村。同時,外出打工返鄉的村民有的進了旅游公司,有的開辦起“農家樂”。
據楊九洲介紹,明年景區設施進一步完善、接待能力增強后,旅游公司員工將增至200人,同時鼓勵村民投資入股,讓村民都享受到濕地資源帶來的好處。同時,公司還將給全體村民交納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對60歲以上的老人,還將發放一定的養老補貼。
“一產轉三產,農民變老板”,世代居住在松花江沿岸的近百萬農民將成為打造“萬頃松江濕地,百里生態長廊”的受益者,在哈爾濱獨樹一幟的新型城市化路徑選擇之下,迎來傳統產業升級和命運改變的契機。http://www.dypwk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