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是中國第二大淡水湖,在江蘇省南部,浙江省北部,太湖南岸的湖州市是唯一一個因太湖而得名的城市。古稱震澤、具區(qū)、笠澤、五湖。歷史上太湖水域基本屬蘇州所轄,今三分之二水域在蘇州行政區(qū)劃之內(nèi)。過去認為太湖是由長江、錢塘江下游泥沙封淤古海灣而成,有一種說法是近一萬年前隕石撞擊形成的湖蕩區(qū),產(chǎn)生了太湖、陽澄湖、淀山湖、金雞湖、獨墅湖、汾湖等眾多湖蕩,天體猛烈撞擊而產(chǎn)生了一次較強大的地震等破壞,故古人稱太湖為震澤。太湖水由北東兩面70多條河港下泄長江,以婁江、吳淞江、黃浦江為主(“三江”)。黃浦江為最大泄水河道,約占總出水量的80%。其余諸河港流量較小,每因海潮頂托或江水上漲而倒流。太湖位于富饒的上海、南京、杭州三角區(qū)域中心,周圍則群星捧月一般分布著淀泖湖群、陽澄湖群、洮滆湖群等。縱橫交織的江、河、溪、瀆,把太湖與周圍的大小湖蕩串連起來,形成了極富特色的江南水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