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東湖風景區位于武漢市城區的二環與中環之間,景區面積73平方公里,其中湖面面積33平方公里,不僅是中國最大的城中湖,而且,加上沿湖陸地風景區,面積達八十余平方公里。東湖湖岸曲折,港汊交錯,素有九十九灣之說,1950年開始在這里興建風景區,1982年被國務院列為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區,每年接待中外游客200萬人次,1999年還被國家授予“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示范點”,2000年成為國家首批AAAA級旅游景區,2002年又通過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至今已形成各具特色的六個游覽區,即武漢東湖聽濤區
本數據來源于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數據為準。
區、磨山區、珞洪區,以及還未完全建成的白馬區、落雁區和吹笛區。 秀美的湖光山色:景觀別致,風光迷人。東湖風景區共分為五大景區,目前已對外開放的有聽濤、 磨山、吹笛、落雁四大景區,景觀景點100多處。33平方公里的水域浩瀚,12個大小湖泊,120多個島渚星羅,112公里湖岸線曲折,環湖34座山峰綿延起伏,10000余畝山林林木蔥郁,湖水鏡映,山體如屏,山色如畫。東湖一年四季,景色誘人;春季山青水綠、鳥語花香,夏季水上泛舟,清爽宜人;秋季紅葉滿山,丹桂飄香;冬季踏雪賞梅。
厚重的人文底蘊:東湖是最大的楚文化游覽中心,楚風濃郁,楚韻精妙,行吟閣名播遐邇,離騷碑譽為“三絕”,楚天臺氣勢磅礴,楚才園名人薈萃,楚市、屈原塑像、屈原紀念館,內涵豐富,美名遠揚。東湖周邊聚集了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國地質大學等26所高等院校,中科院武漢植物園等56個國家、省、部屬科研院所,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國家光電子產業基地——中國光谷,九峰城市森林保護區、湖北省博物館,湖北省藝術館,文化底蘊深厚,旅游資源豐富。
聽濤區:該區南是一狹長半島。島上有先月亭、可竹軒、多景臺、露天劇場、溜冰場等。由此北去,則是聽濤軒。 此軒四周蒼松翠竹環抱,外景清幽,軒的建筑古雅別致。軒右下有"水云鄉"可以品茗,左下的聽濤酒家有誘人的活魚風味菜肴。向北越過荷風橋,迎面便是紀念楚國詩人屈原的“行吟閣”相當于二三層樓高的行吟閣,古風樸樸,令人肅敬思古。再北行過落羽橋,便見瀕湖畫廊和屈原紀念館,這里經常舉辦美術、書法展覽。再往北過一橋,便到梨園。園內以果園(梨)為主,又有奇花異木輔之。穿過梨園向北,是紀念太平天國九女犧牲的九女墩。至此,沿湖風景已畢,但從九女墩折向東有一長堤,一直通到湖水中央的一個小島。島上建有湖心亭(湖光閣),恰似杭州西湖中三潭印月邊的湖心小島。還有中國第一座雕塑寓言公園,按《盲人摸象》、《獵人爭雁》、《鷸蚌相爭》、《東郭先生》、《掩耳盜鈴》等寓言而雕塑的石質,銅質雕像,栩栩如生,游來別有一番情致。
磨山區: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東湖的重要組成部分,她三面環水,六峰逶迤,既有優美如畫的自然風光、眾多的奇花異卉,又有豐富的楚文化人文景觀,每年接待中外游客100多萬人次,是武漢市最靚麗的旅游休閑勝地。秀麗的山水,豐富的植物,別致的園中園和濃郁的楚風情是磨山景區的四大特點。充足的雨量與光照,使這里各種觀賞樹種達250多種,共200余萬株,在武漢有“綠色的寶庫”之譽。這里更是花的海洋,花的品種成千上萬。梅花、杜鵑花、櫻花、蘭花、荷花、桂花、月季、海棠、桃花是這些花卉的主要代表。其中,僅梅花品種就達206種,梅樹、梅樁2萬多株,為全國之最。栽培技術與研究水平均領先全國,中國梅花研究中心就設在磨山梅園內。優厚的旅游資源條件吸引了日本陸奧銀行在這里投資興建了與日本的弘前市、美國的華盛頓并稱世界三大賞櫻勝地的磨山櫻花園,美麗的櫻花燦若朝霞,白如初雪,日式的園林經典建筑法隆寺五重塔是中日人民世代友好的象征。磨山杜鵑園品種冠中南五省之首,陽春三月,花開時節,滿山遍野花海如織,千姿百態,令人目不暇接。磨山桂花也一向在民間享有盛譽,素有“八里磨山,十里飄香”之說。
白馬風景區:落雁區的北面是白馬風景區,區內有一白馬洲。相傳公元二○八年赤壁之戰后,魯肅轉回夏口騎馬過洲,戰馬陷泥而死,含淚葬馬于洲,故此地稱為白馬洲。落雁區和磨山區的東面是吹笛山,這里山巒起伏,群山爭秀。據傳明代皇帝朱元璋的第六子朱楨被封在武昌時,曾在此地吹過笛子,此山因而得名吹笛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