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鼻山:原名漓山,又叫儀山、沉水山,簡稱象山。1986年依象鼻山辟建象山公園,園內(nèi)以象鼻山為主體,還有“象山水月”、仿古建筑云峰寺、愛情島、明代建筑普賢塔等景觀,象鼻山是桂林重點的旅游景點。清代工部郎中舒書在《象山記》中寫道:粵之奇以山,粵西之山之奇以石,而省城相對之象,則又其奇之甚。已故國家領(lǐng)導(dǎo)人楊尚昆同志曾說:“在象鼻山前要照像,才算來過桂林,這是獨一無二的風(fēng)景。”有道是:桂林之旅,從象山公園開始。
水月洞:在象鼻山的象鼻子與象腿之間,有一東西穿洞,高大明亮的洞底,旅行家徐霞客曾有描繪:“飛崖自山頂尺跨,北插中流,東西俱高剜城門,陽江從城南來,流貫而合于漓,上既空明如月,下復(fù)內(nèi)外瑩波, 象山水月”之稱以此。每當(dāng)月朗清風(fēng),水平如鏡之夜,水月洞倒影,酷似一輪皎月浮江,江中二圓月并浮,一幅“水底有明月,水上明白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還流”的絕妙意境。
象眼巖:出水月洞,沿石級登山,山腰有個20多米長,左右對穿的巖洞,好似大象的眼睛,因名象眼巖,象山南北兩洞 景色各不相同,是眺望桂林風(fēng)景的絕妙窗口。
劍柄塔:山頂有明代所建普賢塔, 為喇嘛式實心磚塔, 高13.6米。基座北面, 嵌有青石一方, 平雕“南無普賢菩薩”之像。遠(yuǎn)看塔似劍柄, 又像寶瓶, 有劍柄塔、寶瓶塔之稱。
漓江雙月:與穿山、塔山分布漓江兩岸, 山形、塔影、明洞構(gòu)成美麗的“三山景色”。站在象鼻山公園愛情島上遠(yuǎn)望,穿山公園的穿山月巖與象鼻山水月洞遠(yuǎn)近相映, 呈現(xiàn)“漓江雙月”的奇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