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首都
美國首都華盛頓,美國首都華盛頓位于美國東北部,全稱“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 ,是為紀念美國開國元勛喬治·華盛頓和發現美洲新大陸的哥倫布(意大利著名航海家)命名的。華盛頓在行政上由聯邦政府直轄,不屬于任何一個州。
地理位置和居民
華盛頓臨近大西洋,位于馬里蘭州和弗吉尼亞州之間的波托馬克河與阿納卡斯蒂亞河匯流處,小型海輪可達。正式名稱為“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為紀念華盛頓和哥倫布而得名。市區面積178平方公里,特區總面積6094平方公里,截止2002年7月,華盛頓城區的人口減少了1161人,從57萬2千多人(2000年)降至57萬8百。但華盛頓郊區幾個郡的人口卻增加了。其中蒙哥馬利郡(Montgomery County)位列第一,增加了3萬6千8百多人,總人口升至91萬。黑人約占60-70%。居民主要為聯邦政府官員、雇員及其家屬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地理位置;勤雜人員幾占30%(大部為黑人)。
建都歷史
華盛頓原是一片灌木叢生之地,只有一些村舍散落其間。1789年,美國聯邦政府正式成立,喬治·華盛頓當選為首任總統。當國會在紐約召開第一次會議時,建都選址問題引起激烈爭吵,南北兩方的議員都想把首都設在本方境內。國會最后達成妥協,由總統華盛頓選定南北方的天然分界線——波托馬克河畔長寬各為16公里的地區作為首都地址,并請法國工程師皮埃爾·夏爾·朗方主持首都的總體規劃和設計。新都尚未建成,華盛頓便于1799年去世。為了紀念他,這座新都在翌年建成時被命名為華盛頓。
由第一任總統華盛頓提議,1790年定為首都(1800年自費城遷此),1812年為英軍占領,國會、總統府等均被毀。二十世紀以來建為現代化城市,成為美國政治、文化、教育的中心、有美國國會(國會大廈)、總統府(白宮)、國務院、國防部(五角大樓)等和國會圖書館、國立博物館、老國立美術館、新國立美術館以及喬治敦大學(建于1789年)、喬治·華盛頓大學(建于1812年)等文教機構。著名的紀念建筑物有華盛頓紀念塔、林肯和杰斐遜紀念堂等。旅游業及有關的服務性行業為主要經濟部門。
政治中心
華盛頓是美國的政治中心,白宮、國會、美國最高法院以及絕大多數政府機構均設在這里。國會大廈建在被稱為“國會山”的全城最高點上,它是華盛頓的象征。這座乳白色的建筑有一個圓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旗頂主摟和相互連接的東、西兩翼大樓,美國國會參眾兩院都在國會大樓里辦公。白宮是一座白色大理石圓形建筑,是華盛頓之后美國歷屆總統辦公和居住的地方。橢圓形的美國總統辦公室設在白宮西廂房內,南窗外邊是著名的“玫瑰園”。白宮正樓南面的南草坪是”總統花園”,美國總統常在這里舉行歡迎貴賓的儀式。國會大廈和白宮之間有“聯邦三角”建筑群,其中包括聯邦政府機構以及國家美術館、國家檔案館、泛美聯盟、史密森國家博物館和聯邦儲備大廈等。華盛頓面積最大的建筑是位于波托馬克河河畔的美國國防部所在地五角大樓。
文化中心
華盛頓還是美國的文化中心之一華盛頓紀念碑。全市有喬治敦、喬治·華盛頓等9所高等院校。創建于1800年的國會圖書館是馳名世界的文化設施,華盛頓歌劇院、美國國家交響樂團、肯尼迪藝術中心等都是美國著名的文化機構。此地有相當多博物館,國際女性藝術博物館就是其中之一。華盛頓還有美國國家藝術博物館、自然歷史博物館、宇航博物館等許多著名博物館。
華盛頓有許多紀念性建筑。離國會大廈不遠的華盛頓紀念碑,高169米,全部用白色大理石砌成,乘電梯登上頂端可把全市風光盡收眼底。杰弗遜紀念堂和林肯紀念堂等也都是美國有名的紀念性建筑物。
華盛頓市徽的外形看上去像是一只正在展翅的鷹,圖案近景是華盛頓紀念碑,遠景為國會山和波托馬克河。華盛的市樹為美洲橡樹,市花為鵑菊,市鳥為紅尾雀,市歌為《年輕的故鄉華盛頓》。
華盛頓的地鐵
華盛頓的地鐵有幾個特點。一是建筑新,火車信道都是圓穹高頂,裝飾著簡練的方格圖案,顯得大氣莊重。二是地鐵客大多西裝革履,儀表堂堂,年齡大的占多。我僅僅在7月4日的晚上,才遇到大量的地鐵客,或者叫地鐵人流。他們談笑著涌進車內,是去參加國會山廣場的獨立日紀念活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