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旅人們欣喜的描述里,在對南美洲向往的夢里,阿根廷都是一個浪漫的國度。但想象不到的是,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Recoleta國家公墓,長長的蔓藤、萋萋的芳草、深深的墓園,刻滿了歲月滄桑的雕塑,竟也處處彌漫著歐式的浪漫和憂傷。更想不到的是,這里的浪漫和憂傷,仿佛是在被不經意地經營著,一個公墓被不著痕跡地經營成了一座公園!
品牌:十世榮耀,貴族血統
Recoleta國家公墓又稱貴族墓園,迄今為止,這座占地10英畝的陵墓中安息著大約7000個阿根廷社會歷代精英。該墓園是布宜諾斯艾利斯最古老的公墓,公墓原是教堂后花園,1822年成為墓地。它僅限于安葬達官顯貴。而在阿根廷,貴族身份確定是十分嚴格的,需要其家族擁有十世以上的榮耀。歷經十世的榮耀保持,非“暴發戶”可以偶然“入流”。因此Recoleta公墓自誕生起就奠定了其“貴族血統”。而歐式宮殿的陵墓建筑風格定位則更強化了墓主的顯赫身份。阿根廷很多名門望族,都會在這里購買墓室。如今已有23位阿根廷正副總統安息此處。
環境:一墻之隔,生死相依
Recoleta公墓,憑借著高貴的定位,成了身份、地位和榮譽的象征,也成了阿根廷民眾最向往的“永久家園”。
Recoleta公墓所在的街區也是布宜諾斯艾利斯市最繁華的貴族區,墓園前面就是貴族咖啡廳、品牌商鋪。而這座世界知名墓園,不顯山不露水,寧靜地佇立在那一條條時尚的街道之間,與周邊售價昂貴的商鋪、裝飾典雅的咖啡屋,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墓園后面便是熱鬧的居民區,生者與逝者僅一墻之隔。因為Recoleta公墓是貴族墓園,安葬的都是達官顯貴,阿根廷國民反而認為這里是風水寶地,在周邊做生意可以沾染“貴氣”,因此,此地顯得人氣格外興旺。
規劃:家族布局,風格各異
走進公墓,人們立即被那一座座高聳的殿堂和迷宮般的大理石墓穴所吸引,阿根廷那些達官顯貴們的陵墓,大的占地有數十平方米,小的僅幾平方米,但都類似教堂普遍的哥特式風格,奢華而美麗。
Recoleta墓園的布局就象一個濃縮的街區,一條條約2米寬的墓地通道縱橫交錯,整齊而有序,井字型“街道”加上四條對角線斜街,沿街排列著大小不同、風格各異的墓室。這些墓室都由其貴族所有者自行設計、布局和裝飾,陵墓仿似一座座縮小版的宮殿,靜穆而肅然。
墓園內所有陵墓都是家族式的,陵墓宮殿內房屋的高度與正常房屋相仿,只是寬度按比例縮小。部分墓室布置得富貴逼人,彩色地磚、水晶吊燈、臺凳等家什十分齊全。還有鍍金、鎦金甚至純金的裝飾,用料精美,設計別致,而且絕無雷同,風格迥異。
文化:名人效應,世人景仰
Recoleta公墓埋葬著如此多的阿根廷權貴,一路走來,我們見到了不少熟悉的名字。但在這些生前或富或貴的名字中,沒有一個像貝隆夫人那樣,為世人所敬仰。在阿根廷,沒有一個像她那么短暫的生命,卻對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著名的貝隆夫人是阿根廷人的驕傲,她浪漫的傳奇一生永遠充滿著神秘,可供后人無限地追思和遐想。
她的陵墓并沒有想象中的壯觀,也沒有任何特別的標志,只是位于Recoleta公墓一條極其普通的墓道旁,沒有人指引,我們真的很難找到它。那也是一個家族的陵墓,U形的陵墓黑色大理石門框左側,一塊小長方形銅板雕刻著她的名字和頭像。對于她的貴族家族而言,她的地位從不顯赫,甚至曾經被懷疑過她的血統是否正宗,但今天,前來陵墓拜謁的,卻基本是為了尋找她。陵墓外,站著幾位象我們一樣遠道而來的旅人,其中一位正伸出手去,深情地撫摩著代表貝隆夫人的那塊小長方形銅板,另幾位在低聲地交談著,也許在追溯著這位非凡的女人的昔日舊事。
盡管貝隆夫人,這個已經去世50多年的女人,一直是個備受爭議的人物,但是她從來不缺少擁戴者,許多阿根廷國民在品味完咖啡的香濃后,會到她的墓前,靜靜地獻上一束鮮花。聽守墓人介紹說,有一位70多歲的耄耋老人,每天清晨都會來到貝隆夫人的陵墓前,如癡如醉地拉上一曲小提琴,仿佛想通過音樂向墓中的靈魂傳遞情感,場面十分溫馨而感人。可惜我們到訪的時候不是清晨,而是傍晚,只見貝隆夫人的陵墓前,擺放著三束鮮花,其中一束紅艷艷的玫瑰還帶著露珠,在陽光下顯得分外嫵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