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朝中友誼塔是朝鮮人民為了銘記志愿軍烈士們用鮮血和生命建立的豐功偉績,于1959年10月25日志愿軍入朝參戰9周年之際建成的。碑的底座是一間紀念館,里面放著兩本抗美援朝戰爭中犧牲的志愿軍名錄。其中有邱少云、楊根思、黃繼光、毛岸英等熟悉的名字。朝中友誼踏在平壤市中心的山丘上,塔下的浮雕表現了中國人民志愿軍和朝鮮人民并肩作戰的場面,塔穴里有大型壁畫和部分志愿軍烈士名冊,體現了鮮血凝成的戰斗友誼。
朝中友誼塔坐落于風景秀麗的牡丹峰麓,牡丹峰位于平壤中心,素有“首都庭院”之稱。這里有一個山峰,活像一朵盛開的牡丹花,牡丹峰這個稱謂也就成了全山的地名。友誼塔是象征朝中友誼的紀念塔,初建于1959年,改造和擴建與1984年。朝中友誼踏在平壤市中心的山丘上,塔下的浮雕表現了中國人民志愿軍和朝鮮人民并肩作戰的場面,塔穴里有大型壁畫和部分志愿軍烈士名冊,體現了鮮血凝成的戰斗友誼。 來到這里的中國游客都情不自禁的主動購買鮮花獻給英勇的志愿軍烈士們。
朝中友誼塔是朝鮮人民為了銘記志愿軍烈士們用鮮血和生命建立的豐功偉績,于1959年10月25日志愿軍入朝參戰9周年之際建成的。友誼塔于1983年至1984年又進行了改建和擴建。象征朝中友誼的紀念塔,紀念塔內部存放有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名單。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幫助朝鮮人民進行捍衛祖國自由和獨立的正義抗戰所建立的豐功偉績和用鮮血譜寫的朝中友誼。碑的底座是一間紀念館,里面放著兩本(部分)抗美援朝戰爭中犧牲的志愿軍名錄。其中有邱少云、楊根思、黃繼光、毛岸英等熟悉的名字。朝中友誼塔在朝鮮旅游期間可以來到雄偉肅穆的中朝友誼塔前,獻上了鮮花,并向高舉“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旗幟入朝參戰并犧牲在這片土地上的中國志愿軍烈士們默哀。以表達了對烈士的崇敬懷念之情。紀念塔內部存放有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名單。
具體設計
朝中友誼塔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碑的底座是一間紀念館。1955年2月23日舉行了隆重奠基典禮,周恩來總理寫了“中朝友誼奠基”六個字。1955年10月10日動工興建。于1956年10月11日竣工,1957年2月14日,舉行了落成典禮。塔高22.2米,共有兩層塔基,塔基四面有階梯,周圍有欄桿圍繞。在第二層塔基中央方座上立有十二角形塔身。塔基為花崗巖,塔身和欄桿是白色雪花石。塔身下部方座四面有浮雕;正面刻北京天安門和莫斯科克里姆林宮;西面刻友誼農場的收割機在收割;東面刻鞍鋼高爐;北面刻旅順港口和港畔的勝利塔風光。在十二角形塔身下部,雕有高達1.2米的20個神態各異的兩國人民群像。塔尖是雪花石雕成的蓮花瓣,瓣上有紅光閃耀的友誼徽。塔的周圍栽有78棵四季常青龍柏,襯托著蔚藍色的天空,使潔白如玉的友誼塔顯得更加秀麗壯觀,春夏之際,游人絡繹不絕。
友誼塔又名志愿軍烈士塔,是為了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的豐功偉績,朝方還特意對友誼塔進行了改建?,F在的友誼塔是由兩層基座和塔身組成,塔上面有紅星在閃爍。塔身的前面刻有‘友誼塔’的字樣。塔基座的一層正面刻有碑文,左右兩側有描述朝中友誼和中國人民志愿軍勇士戰斗英姿的浮雕。后面有個門可以進入塔的中心。墻壁上有描繪參戰、戰斗和戰后恢復建設三個場面的壁畫。友誼塔總占地面積為12萬平方米,高30米。為了象征中國人民志愿軍的參戰日期10月25日,塔身共有1025塊花崗巖和大理石組成。牡丹峰為老爺嶺北上之主峰,又名天嶺或大架子山,位于牡丹江市郊東南境,峰頂距市區僅30公里,與穆棱、寧安接壤,是牡丹江與穆棱河的分水嶺,海拔為1115米。南北走向,總面積約400平方公里。峰頂為一漫圓形的長方平臺,四周為云杉、冷杉林所包圍,地勢向西北傾斜面呈放射狀而下降,高低差近800米。在2500萬年之前,曾有過相當活躍的火山噴發。因此山嶺為玄武巖所覆蓋,成為少有的一熔巖中山。境內溝壑縱橫,巖巒林列,生物繁多,因而有天泉、玄武河、龍頭泉、杏花山、佛手山、鷹峰頂、磨盤山、白樺川、一線天、杜松嶺、古城、密營等眾多的風光名勝。朝中友誼塔的周圍種有矮松、檜樹、木蘭等1.9萬余棵花草樹木。烈士塔孤零零地矗立在朝鮮牡丹峰北邊的一個小山包上,烈士塔旁邊沒有士兵守衛,沒有松柏掩映。從正面看,左邊是高聳入云的朝鮮國家電視發射塔,右邊是剛才一晃而過的、雄偉壯觀的凱旋門。
周邊環境
友誼塔又名志愿軍烈士塔,是為了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的豐功偉績,朝方還特意對友誼塔進行了改建?,F在的友誼塔是由兩層基座和塔身組成,塔上面有紅星在閃爍。塔身的前面刻有‘友誼塔’的字樣。塔基座的一層正面刻有碑文,左右兩側有描述朝中友誼和中國人民志愿軍勇士戰斗英姿的浮雕。后面有個門可以進入塔的中心。墻壁上有描繪參戰、戰斗和戰后恢復建設三個場面的壁畫。友誼塔總占地面積為12萬平方米,高30米。為了象征中國人民志愿軍的參戰日期10月25日,塔身共有1025塊花崗巖和大理石組成。牡丹峰為老爺嶺北上之主峰,又名天嶺或大架子山,位于牡丹江市郊東南境,峰頂距市區僅30公里,與穆棱、寧安接壤,是牡丹江與穆棱河的分水嶺,海拔為1115米。南北走向,總面積約400平方公里。峰頂為一漫圓形的長方平臺,四周為云杉、冷杉林所包圍,地勢向西北傾斜面呈放射狀而下降,高低差近800米。在2500萬年之前,曾有過相當活躍的火山噴發。因此山嶺為玄武巖所覆蓋,成為少有的一熔巖中山。境內溝壑縱橫,巖巒林列,生物繁多,因而有天泉、玄武河、龍頭泉、杏花山、佛手山、鷹峰頂、磨盤山、白樺川、一線天、杜松嶺、古城、密營等眾多的風光名勝。朝中友誼塔的周圍種有矮松、檜樹、木蘭等1.9萬余棵花草樹木。烈士塔孤零零地矗立在朝鮮牡丹峰北邊的一個小山包上,烈士塔旁邊沒有士兵守衛,沒有松柏掩映。從正面看,左邊是高聳入云的朝鮮國家電視發射塔,右邊是剛才一晃而過的、雄偉壯觀的凱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