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魯閣國家公園(Taroko National Park),是中國臺灣地區(qū)的著名“國家公園”之一,位于臺灣島東部,地跨花蓮縣、臺中縣、南投縣三個行政區(qū)。園內(nèi)有臺灣第一條東西橫貫公路通過,稱為中橫公路系統(tǒng)。前身為日本侵略時期成立之所謂“次高太魯閣國立公園”。1986年11月12日公告計劃,1986年11月28日成立管理處。太魯閣國家公園的特色為峽谷和斷崖。另外園內(nèi)的高山保留了許多冰河時期的孓遺生物,如山椒魚等。
全區(qū)以太魯閣峽谷、立霧溪流域及中橫公路東段沿線為主體,并且涵蓋南湖中央尖連峰、奇萊連峰、合歡山群、太魯閣大山、清水斷崖、三棧溪流域。范圍東起清水,西迄合歡西峰,南及奇萊山主峰,北至 南湖大山,總面積達九萬二千公項。
太魯閣國家公園以高山和峽谷為主要地形特色,其中中橫公路太魯閣到天祥的立霧溪河谷,兩岸皆由大理石巖層構成,所以有大理石峽谷的稱謂。國家公園內(nèi)的游憩資源大部分都分布在中橫公路東段沿線,如長春祠、太魯閣峽谷、九曲洞、天祥、,另外還有鬼斧神工的蘇花公路清水斷崖、景色清新的娃娃谷,都是著名風景據(jù)點。
太魯閣國家公園的原始森林面積廣闊,生態(tài)環(huán)境也非常的復雜,園區(qū)內(nèi)因原始森林面積寬廣,同時也擁有許多生態(tài)資源,共有山椒魚,莫氏樹蛙,臺灣黑熊,臺灣獼猴豬,臺灣穿山甲,山羌,水鹿,長鬃山羊等數(shù)百種動物生態(tài),更有云杉林,臺灣蘆竹,冷杉林,箭竹草原,玉山圓柏及鐵杉林等多種珍奇植物,誠為園區(qū)內(nèi)的特有景觀。
人文史跡方面,位在太魯閣峽谷入口的麒麟文化遺址、立霧溪斷崖古道,以及上下梅園山胞部落等,都值得研究與保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