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名】梵蒂岡城國 (The Vatican City state)
【國旗】呈正方形,由金黃色和銀白色兩個豎長方形組成。傳說金黃和銀白兩色是耶穌12門徒之一圣彼得的兩把鑰匙的顏色。右側的白色旗地中,繪有教皇保羅六世的皇徽。
【國徽】即教皇徽,是梵蒂岡城國的標志。為盾徽。盾面為紅色,其上有兩把交叉著的鑰匙和一頂羅馬教皇的三重冠冕。紅色在歷史上曾是天主教教堂的顏色;金黃色和銀白色的兩把鑰匙傳說是基督給圣彼得(《圣經》中耶穌十二門徒之一)的,象征把天上和地上的一切權力都交給他;三重冠是主教冠和人間的皇冠結合產生的。羅馬教皇自稱是基督在世上的代表,教皇又是梵蒂岡的首腦,有最高的立法、司法和行政權,所以皇冠為三重。
【教皇】約瑟夫·拉青格,2005年4月當選第265任天主教羅馬教皇,稱為本篤十六世。
【自然地理】面積為0.44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位于意大利首都羅馬城西北角的梵蒂岡高地上。領土包括圣彼得廣場、圣彼得大教堂、梵蒂岡宮和梵蒂岡博物館等。國土大致呈三角形,除位于城東南的圣彼得廣場外,國界以梵蒂岡古城墻為標志。屬亞熱帶地中海型氣候。
【人口】0.1萬(2000年7月),其中常駐人口僅540人,主要是意大利人。官方語言為意大利語和拉丁語。信奉天主教。
【首都】梵蒂岡城(Vatican City)
【簡史】梵蒂岡在拉丁語中意為“先知之地”。早在公元4世紀,教皇康斯坦丁就在羅馬城西北角耶酥門徒圣彼得殉難處建立了康斯坦丁大教堂以志紀念。到了15至16世紀,康斯坦丁大教堂被改建成如今的圣彼得堡教堂,成為天主教會舉行最隆重儀式的場所。公元756年,法蘭克王丕平把羅馬城及其周圍區域送給教皇。其后教皇權勢日益擴張,在意大利中部出現了以教皇為君主的教皇國。1870年意大利統一后,教皇被迫退居羅馬城西北角的梵蒂岡宮中。1929年,意大利政府同教皇庇護十一世簽訂了“拉特蘭條約”,意大利承認梵蒂岡為主權國家,其主權屬教皇。梵蒂岡為中立國,其國土神圣不可侵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