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圈以北的地方稱拉普蘭(Lapland),號稱"歐洲最后一塊原始保留區(qū)",是芬蘭重要的觀光據(jù)點,而每年吸引大批游客的夢幻之地"圣誕老人樹"即位在此。目前約有六千名薩米人住在拉普蘭,保留許多傳統(tǒng)的風俗及生活習慣。
一到冬季,拉普蘭就成為滑雪者的天堂,賞極光、坐馴鹿雪橇更是少不了的活動。連住在北極圈的耶誕老人也以馴鹿(Reindeer)為代步工具,除視覺上逗趣可愛之外,其實還反映出北歐極區(qū)很重要的生活背景,拉普蘭人最重要的生活伙伴--馴鹿(Reindeer)。
很早以前,拉普蘭人趕著馴鹿、拖著帳篷在北極苔原上過著半游牧式的生活;如今拉普蘭人雖不再游移,馴養(yǎng)馴鹿依舊是拉普蘭重要的謀生產業(yè)之一。
在芬蘭,拉普蘭人和馴鹿的親密關系可以從數(shù)字上看得出來,芬蘭北極圈內的人口不過兩萬兩千左右,真正的拉普蘭人約七千,卻共有兩萬馴鹿。從肉類、皮革、毛皮到骨頭,全身上下都和拉普蘭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包括食物、衣服、帽子、皮革制品等。生長在蕭條的北國,馴鹿維生的工具是鼻子和地上的苔癬植物。馴鹿用它又圓又鈍的鼻子挖開厚厚的積雪,靠貼著地表生長的地衣等苔癬植物來果腹,捱過嚴冬。一頭馴鹿拉雪橇要快過六只哈士奇狗一起拉的速度,難怪耶誕老公公要選它作為遨游的座駕。不過,馴鹿這種動物生性謹慎頑固,并非很容易駕御,平均十只當中才能訓練出一只適合拉雪橇的馴鹿。你可以在拉普蘭享受搭乘"馴鹿雪橇"的快感,許多馴鹿農場都有安排這種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