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馬六甲河橋,到了河的東岸,映入眼簾的是一個整潔的廣場,廣場上有一座紅色的鐘塔和維多利亞時代所建的噴水池。廣場周圍都是荷蘭式的紅色建筑物。
荷蘭廣場最耀眼的是基督教堂和荷蘭紅屋,這個教堂的建筑和色彩已經是馬六甲的象征了,在很多宣傳馬六甲的影像中都可看到。廣場不大,更像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街邊花園。
在廣場中心,有一個英式風格名字叫維多利亞女皇的噴泉,噴泉造型清新雅致,是1904年為紀念英國維多利亞女皇而建的。廣場四周有幾個小小的花園,它們和噴泉一起構成了完整的廣場。廣場一側面臨著交通要道,其余兩側則被一個鮮紅的荷蘭風格紅磚建筑物和教堂環繞著,建筑物滿身橙紅色是荷蘭殖民時期荷蘭式的建筑物。它也曾是荷蘭總督的住處,約建于1641年,它被認為是荷蘭人在東方所保留最古老的建筑物,殖民時代已經時過境遷,紅屋也就成了歷史的見證,現已改為馬六甲歷史博物館。
廣場另一側,就是基督教堂。教堂是馬來西亞目前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教堂之一,建于1753年,是荷蘭人為慶祝統治馬六甲100年而建的。教堂被細細地漆成了鮮紅色,正門的外墻上部有一個凸出來純白的十字架,其半圓形的立面上是一個中間鏤空的塔形墻,鏤空部位掛著一口鐘。基督教堂在廣場上莊重靜穆地立著,顯得特別醒目,特別的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