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湛江(Zhànjìāng)是廣東省省轄市,中國首批對外開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國家一類大市,全國綜合實力50強城市。廣東省西部和北部灣地區的交通中心,粵西和北部灣經濟圈的經濟中心,大西南出海通道的物流中心。
基本信息欄
中文名稱: 湛江
外文名稱: Zhanjiang
別名: 港城,英文舊譯:Tsankiang
行政區類別: 省轄市
所屬地區: 廣東省
下轄地區: 赤坎區等
政府駐地: 赤坎區
電話區號: 0759
郵政區碼: 524001—524575
地理位置: 廣東省西南部
面積: 12490平方千米
人口: 725萬,其中市區294萬
方言: 雷州話、白話等
氣候條件: 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
機場: 湛江機場,湛江新塘機場
火車站: 湛江火車站
車牌代碼: 粵G
舊稱: 廣州灣(Kwangchowan)
時區: 北京時間,UTC+8
代碼: 440800
市花: 紫荊花
城市介紹
湛江東臨南海,西靠北部灣,南出太平洋,處于亞太經濟圈中重要的地緣戰略位置,賦有極大的經濟功能,有關專家在考察湛江后認為,以深水良港----湛江港為依托的湛江市, 具有成為北部灣經濟圈龍頭的巨大優勢,有條件成為中國大陸橋與環太平洋橋的又一個換樞紐,成為亞太經濟圈中新的經濟生長點和增長極,與新加坡、香港成鼎足之勢。
由昔日古老繁榮的“廣州灣”到今天的“湛藍之濱”的“湛江市”,歷經百年的蒼桑洗禮,中國14個沿海開放的港口城市之一的湛江市,不僅風華不減,反而越發地充滿活力,激情迎接21世紀的巨大發展機遇,將創造更多的輝煌,更多另人驚嘆的神話。
國內生產總值:全市生產總值1050億元,人均生產總值15300元。(2008年)
轄區:轄雷州市、廉江市、吳川市(三個縣級市)和徐聞縣、遂溪縣(二縣),以及赤坎區、霞山區、坡頭區、麻章區(四區),主要島嶼有:東海島,南三島,硇洲島,特呈島,調順島等。
政府:市委書記陳耀光,市長阮日生。
人口:約占廣東全省的10%,是廣東省人口第二大市。
民族:市大部份人口為漢族,有少數民族人口11萬多人。
方言:湛江除流行雷州話外,還流行多種方言,吳川話、白話、哎話四大語言分布,是廣東省內方言復雜的城市。在雷州半島主要流行雷州話,屬于閩南語系;在霞山、赤坎等區流行雷州話/白話兩大語言;郊區流行雷州話,坡頭區、吳川市主要流行吳川話,屬于粵語中的高雷系;在廉江部分地區流行哎話,屬于客家話系。
行政區劃
湛江市轄4個市轄區、2個縣,代管3個縣級市。
(注:湛江市中心城區為赤坎區,霞山區)
湛江市 面積12490平方千米,人口725萬(2008年)。
湛江市全圖(點擊可查看大圖)區
赤坎區 面積 79平方千米,人口 20.7萬。郵政編碼524033。
霞山區 面積 120.9平方千米,人口 44.5萬。郵政編碼524002。
坡頭區 面積 483平方千米,人口 37.2萬。郵政編碼524057。
麻章區 面積 769平方千米,人口 46.1萬。郵政編碼524003。區人民政府駐麻章鎮。
縣級市
吳川市 面積 902.3平方千米,人口100.7萬。郵政編碼524500。市人民政府駐梅菉街道。
廉江市 面積2644平方千米,人口150.9萬。郵政編碼524400。市人民政府駐羅州街道。
雷州市(原海康縣)面積2933.3平方千米,人口148.4萬。郵政編碼524200。市人民政府駐雷城街道。
縣
遂溪縣 面積2144平方千米,人口 74萬。郵政編碼524300。縣人民政府駐遂城鎮。
徐聞縣 面積1780平方千米,人口 56萬。郵政編碼524100。縣人民政府駐徐城街道。
此處區劃地名資料截至2008年12月;面積、人口數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2005)》,人口截至2008年底。
城市榮譽
湛江是我國首批對外開放沿海城市,國家一類大市,全國投資硬環境40優城市。
""綠島港城"-美麗的熱帶海濱城市-湛江市"1991年時獲得 “綠化達標城市”榮譽。
1999年以來,先后獲得“廣東省衛生城市”、“廣東省文明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市”、“全國綠化達標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十大休閑城市”等榮譽稱號。
地理氣候
位置:
湛江市位于祖國大陸的最南端,東經109°31"-110°55"、北緯20°-21°35"之間,包括雷州半島全部和半島以北一部分。
東瀕南海,南隔瓊州海峽與大特區海南省相望,西臨北部灣,西北與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合浦、博白、陸川縣毗鄰,東北與本省茂名市屬茂南區和化州、電白縣接壤。市區位于雷州半島東北部,東經110°4"、北緯21°12"。
霞山區海濱公園月亮(島)湖
地理:
湛江陸地大部分由半島和島嶼組成,地勢北高南低,以北部廉江市境內的雙峰蟑(382米)為最高點。全市平均海拔50至250米之間。雙峰嶂為湛江市最高點,海拔382米。
湛江較大的江河有: 鑒江,流經吳川市境內46公里;九洲江,流經廉江市境內89公里;南渡河,流經雷州市境內88公里。
氣候:
湛江,氣溫年均23.2℃,7月最高,月平均為28.9℃,最高曾達38.1℃;1月最低,月平均為15.5℃,最低曾達2.8℃。氣溫宜人,草木常青,終年無霜雪。年均降水量1417-1802,年日照時數為1864-2160小時,年太陽總輻射量為102-118千卡/平方厘米,≥10℃積溫8309-8519℃。
區域中心
粵西和北部灣經濟圈的經濟中心。
國內生產總值:全市生產總值1050億元,人均生產總值15300元。(2008年)
霞山人民南路的熱帶景色 廣東省西部和北部灣地區的交通中心。湛江歷史上管轄區域包括廣東的江門、陽江,廣西的北海、防城港等,一直以來就是粵西和北部灣地區的最大城市。
湛江是全國綜合實力50強城市和全國基礎設施40優城市之一,基礎設施完善,海陸空交通齊全,尤其是港口運輸發達,已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通航。鐵路有黎湛線、三茂線、湛海線與國家鐵路干線連通全國各地。公路有國道207線、325線以及將完工的廣湛高速、渝湛高速公路,縱橫貫通。四通八達,民航機場為4D級機場,現有航線20多條,每周上百個航班。郵電事業發展迅速。商業設施完善,交易繁榮,己在水產品、油品、糧食、鋼材、服裝、果菜等行業形成區域性中心。
大西南出海通道的物流中心。目前,西南地區云、貴、川、渝四省市每年經湛江港進出口物資占全省市進出口貨物總額的近50%,其中貴州省達到70%,西南各省區在湛江建立的辦事機構和興辦的經濟實體已逾100家。近年,隨著中國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加速實施,西南與湛江的聯系密切,湛江又先后與成都、昆明、貴陽等地建立了友好城市關系,分別在這些城市舉辦了高規格的大型經濟貿易博覽會,簽訂經貿合作項目金額達400多億元。湛江已初具大西南商品、貿易、勞務、信息中心的雛形,成為大西南走向世界的主要門戶,特別是最近,西南地區的大型企業紛紛來湛江考察,希望在湛江建立基地,通過湛江作為橋頭堡,加強與國際的經濟合作交流中心。
港口資源
湛江海岸線綿長,港灣密布,港口資源十分豐富。其中,位于雷州半島東北部的湛江港,
是得天獨厚的天然良港,其條件之優越,堪與世界上最著名的港口相媲美,可發展為世界一流的國際大港口。這是湛江最重要的優勢資源。
湛江港的海岸線全長460多公里,僅內港岸線長達241公里,為目前世界第一港——荷蘭鹿特丹港的3倍;其中深水岸線97公里,可發展為年吞吐10億噸的國際大港。現在的湛江港僅是內港西岸的一部分,其余大部分內港岸線尚未開發,還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內港航道水深一般為13~23米,其中東海島東北部的龍騰至蔚律6.5公里岸線,水深26~40米,超過世界10大港23~28米的碼頭前沿水深,航道距岸300米,可進出30萬噸級以上的貨輪和50萬噸級以上的油輪,可建年吞吐數億噸的大港。
港區海域達1419平方公里,其中內港海域面積達200多平方公里;進港航道寬達2公里,其中40米的深水航道寬650米,可同時通航兩對30萬噸級以上的貨輪或50萬噸級以上的油輪。
南方大港--繁忙的湛江集裝箱碼頭 外有硇洲島作天然屏障,內有東海島和南三島互為犄角之勢而形成天然的港池,屏障好,風浪小。水文條件也很好,潮差大,歷年最高潮位5.8米,最低潮位-0.02米,平均潮差2.6米;潮流方向與航道基本一致,漲潮慢,退潮快,使航道和港池受自然沖刷,回淤率只有吞吐量的3%至4%,新的人工航道建成后,回淤率還會大減。年平均降霧日數僅25.3天,且霧象極微。年平均氣溫23.1℃,最高氣溫38.1℃,最低氣溫2.8℃,終年不凍,一年四季均可通航。
此外湛江港還有幾個顯著的特點:一有獨特的地緣優勢,它處于亞太經濟圈的重要地緣位置,是我國沿海與非洲、中東、歐洲、東南亞、大洋洲海上運距最短的港口,特別是靠近東南亞和歐洲市場,在運輸成本上具有很大的優勢。二有廣闊的經濟腹地,位于黎湛鐵路終點的湛江港,通過黎湛鐵路與湘桂線銜接同廣闊的大西南緊密相連,腹地面積達100多萬平方公里,人口2億多,是大西南地區通向出海口鐵路運距短、條件好的港口。三有良好的配套環境,湛江港緊靠有相當經濟實力的市區,可作開發的依托。港區內有國內第五大島東海島,還有硇洲島、南三島及一些小島,這些島嶼都具極好的開發條件;尤其是東海島已作為經濟技術開發試驗區,其開發前景十分廣闊。
正因為湛江港的條件如此優越,所以,國家從50年代初,就開始有計劃地興建湛江港,并于1956年5月1日建成投產。經30多年的建設,湛江港現擁有4個不同運輸功能和特色的裝卸作業區,生產性泊位23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18個,最大泊位為5萬噸級,并配套一條長1155米、年輸油能力1000萬噸的輸運管道;有鐵路專用線70多公里,火車可達前沿碼頭,各類庫場面積50多萬平方米,門座起重機和多種裝卸機械600多臺(套),裝卸機械化程度達80%以上,2001年港口吞吐量2848萬噸,是全國8大港口之一,目前與世界上80多個國家和地區通航,年進出港船舶逾2000艘。“海港湛江,日與夜,勤勞無暇。看吞吐,往來汝我,歐非美亞”。60年代初陳毅元帥視察湛江港時,曾經寫下這樣的詩句,生動地描繪了祖國南方大港湛江港的繁忙景象。現在的湛江港,更是興旺發達了。
“八五”期間,湛江港仍作為國家重點建設項目之一。在第一作業區,建5個萬噸級碼頭,并在現有74公里鐵路專線的基礎上新建港內鐵路13公里。另外,在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內的霞海開辟第五作業區,新建2個5000噸級泊位。隨著東海島經濟技術開發試驗區的開發,將在東海島建設深水泊位。據湛江港10年發展的初步規劃,“九五”期間將增建10個萬噸級以上泊位。
湛江港挺進全國億噸大港行列
在胡錦濤總書記視察湛江港5周年、我國改革開放30周年之際,湛江港傳來好消息——成功挺進億噸大港。
截止12月15日,湛江港完成貨物吞吐量1.0016億噸,比去年同期凈增1345萬噸,同比增長15.5%。預計全年港口貨物吞吐量可超1.03億噸。
湛江港是新中國首個自行設計建造的現代化深水良港。開港52年來,經歷了半個世紀不平凡的發展歷程。全市港口貨物吞吐量登上第一個千萬噸臺階用了28年,登上第二個千萬噸臺階用了16年,登上第三個千萬噸臺階用了9年,從2004年以來,連續五年每年以超過1000萬噸的增量快速增長,實現了跨越發展。湛江港成為我國西南沿海港口群唯一的億噸大港,進一步確定了大西南出海主通道的優勢和地位,標志著湛江港正以跨越發展的姿態向區域性航運中心和物流中心奮進。
湛江港躋身全國億噸大港行列,更加堅定我市堅持“港口興市”的信心和決心。在新的起點上,湛江港將全力搶抓國家和省增加投資、擴大內需、確保發展的契機,加快建設南方大港。具體目標是:2011年全市港口貨物吞吐量達到1.5億噸以上,初具區域性航運中心、物流中心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