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鼻頭位于恒春半島的東南岬,介于臺灣海峽和巴士海峽的交界處,距白砂約3.5公里,為典型的珊瑚礁海岸侵蝕地形,鳥瞰似女孩的百折裙,故有裙礁海岸之稱,并與鵝鑾鼻形成臺灣最南之兩端。由于受到長時間的波浪侵蝕,反復干濕,長期鹽粒結晶,砂粒鉆蝕及溶蝕等作用,因而產生崩崖,壺穴,礁柱,層間洞穴等奇特景觀,極具地形教學及研究價值,使這里成為看海觀石的好去處。貓鼻頭名稱的由來,乃因巖岸旁一塊突出的珊瑚礁巖,其外型像蹲坐的貓而得名。
位于恒春半島西南頂端,距白沙灣約3.5公里,全長5公里,寬3.5公里,為恒春半島向巴士海峽延伸而出的突兀點,其外形狀如蹲伏的貓,因而取其名為「貓鼻頭」。是臺灣海峽和巴士海峽的分界點,與鵝鑾鼻形成臺灣最南的兩端。
貓鼻頭半島地勢西高而東低,受海蝕、鹽漬及風化影響特別強烈,以隆起的珊瑚礁海岸為主,有海蝕溝、海蝕壺穴、海蝕礁柱等造就當地鬼斧神工的自然地形,也成為看海觀石的好去處。貓鼻頭位于低緯度,具有獨特的熱帶風貌,湛藍的大海更讓人心曠神怡;傍晚時刻,夕陽染紅了整個海面,景致十分狀麗,早為恒春八景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