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陵坐落在內蒙古鄂爾多斯草原中部的伊金霍洛旗甘德刮草原上,距包頭市185千米。這里牧草騰碧浪,羊群卷雪花。藍天綠草之間,三座蒙古包式的大殿肅然仁立,明黃的墻壁、朱紅的門窗、輝煌奪目的金黃琉璃寶頂,使這座帝陵顯得格外莊嚴。陵園占地面積5萬多平方米,主體建筑由三座蒙古包式的大殿和與之相連的廊房組成。
陵園分作正殿、寢宮、東殿、西殿、東廊、西廊六個部分。正殿平面呈八角形,重檐蒙古包式穹廬頂,高達20余米;東西兩殿為不等邊八角形單檐蒙古包式穹廬頂,穹頂外面為黃色琉璃瓦,房檐均覆以藍色琉璃瓦。三殿的房檐屋頂與白色墻壁和朱紅門窗相輝映,構成了一幅絢麗奪目的建筑外貌。整個陵園的造型,猶如展翅欲飛的雄鷹,極富濃厚的蒙古民族獨特的藝術風格。陵園的正殿為成吉思汗紀念堂,正中有5米高的成吉思汗塑像。他戎裝端坐,雙眼遠望,神態威嚴。塑像背后的弧形背景是“四大汗國”疆圖,象征著700多年前成吉思汗統率大軍南進中原,西進中亞和歐洲的顯赫戰績。堂后的寢宮安放著4個蒙古包式的大靈包,上面覆蓋著巨大的橘黃色緞子,這就是成吉思汗和他的三位夫人的靈樞,兩旁還安放著成吉思汗兩個胞弟的靈樞。靈樞前陳列著3個巨大的“蘇勒定”,相傳這“蘇勒定”就是成吉思汗出征時用的大旗上端的鐵矛頭。此外還陳列著他生前使用過的三個馬鞍及其他紀念物品。東西殿高23米。東殿安放著成吉思汗的四子拖雷(元世祖忽必烈之父)及其夫人的靈柩。西殿則供奉著象征其九員大將的九面旗幟和當時用過的武器和其他物品。在正殿的東西兩廊有大型壁畫。西廊的壁畫主要描繪成吉思汗出生、遇難、西征、東征、統一蒙古各部等重大事件,其中有成吉思汗登基的場面。壁畫還表現了自從成吉思汗當上蒙古地區的皇帝后,部落之間的隔閡打破了,經濟聯系加強了,牧民的生活安定了。
成吉思汗在征服蒙古各部落的過程中,為了不斷加強自己的力量,建立了軍事、政治、護衛、宮務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