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岡石窟位于大同市西16公里處的武周山麓,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公里。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國三大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聞明的藝術寶庫。因石窟建在武周山麓,而其最高處名云岡,故取名為云岡石窟。
大佛像高大雄偉,顯示舉世獨尊,無可對比的氣概。其它石像,各按品極一個低似一個,全體服從大佛像。再配上飛天和侏儒,為大佛服役。飛天手執樂器,飛舞天空,表示在大佛庇蔭下服役的愉快。
侏懦身形矮小,軀干健壯,雕刻在龕基、座礎、梁下、柱頂等處,用力舉重物,神情仍甚歡喜,表示為大佛服重役是快樂事。大佛象征皇帝,其它各級石像是大小群臣,飛天侏儒是各種服役的奴隸和民眾。
現存洞窟53個,石雕造像5萬1千余尊。大佛最高者17米,最小者僅幾厘米。武周山南崖,東西伸展一公里,云岡石窟的佛龕,象蜂窩密布,大、中、小窟疏密有致地嵌貼在云岡半腰。這里石佛聚會,石人、石馬、石刻,浮雕群集,是我國規模最大的石雕群之一。云岡石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始建于公元453年(北魏興安二年),由當時的佛教高僧曇曜奉旨開鑿。大部分完成于公元495年,歷時40余年,加上其余小窟,先后近50年時間。參加開鑿人數,多達四萬余人,連當時的獅子國(斯里蘭卡)的佛教徒,也參與了這一舉世聞名的藝術創作。
云岡石窟雕刻在吸收和借鑒印度犍陀羅佛教藝術的同時,有機地融合了中國傳統藝術風格,在世界雕塑藝術史上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今天,它已成為中外游人傾慕和向往的旅游勝地。云岡石窟是中國三大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聞名的藝術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