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五臺山臺懷鎮顯通寺南側。這里,原是五臺山顯通寺的塔院。明代時,重修舍利塔,獨成一寺,因院內有大白塔,起名塔院寺。
聳入云天的大白塔,是寺內的主要標志,寺廟也因塔得名,塔的全稱為釋迦牟尼舍利塔,從產便簡稱其為舍利塔,或者習慣地稱這為五臺山白塔。這座塔拔地而起,凌空高聳,在五臺山群寺簇擁下頗為壯觀。人們把它當做五臺山的標志。
舍利塔,外形為藏式,高50米,塔基為正方形。建塔時,磚縫全部用米漿、石灰攪攔后砌筑而成。塔面呈白色,舉目爺觀,高高鉆入云天,白塔形如藻瓶,塔利、露盤、寶珠,都是用銅鑄成的精致裝飾品。白塔上,風磨銅寶瓶高1丈6尺,復盤7尺,系以垂帶,懸以銅鈴,風吹鈴動,252個銅鈴叮當作響,清脆悅耳,回蕩在臺懷上空。白塔下層,建塔殿三間,內有三大士銅像,瓷質濟公和尚塑像,木雕劉海戲金蟾像。白塔旁,東面還有一座小塔,取名為文殊發塔。這座塔高約兩丈,雕飾精致,小巧玲瓏。
塔院寺內,還有大雄寶殿五間,藏經閣位于大雄寶殿后,白塔位于大雄寶殿和藏經閣之間,塔周圍,有廊房圍繞。塔院寺東部,有布局完整的禪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