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綠湖-----華南最大的生態旅游名勝,因四季皆綠,處處皆綠而得名。總面積1600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370平方公里,蓄水量約139.1億m3,里面有360多個綠島,森林大部分都是亞熱帶原始次生常綠闊葉林,動植物種類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美。內有新豐江國家森林公園和省級自然保護區,2001年被授予廣東省環境教育基地,2002年8月被國家旅游局評為國家AAAA級旅游區。
環保是萬綠湖的生命。萬綠湖生態環境清新優美,水清澈純凈無污染,水質達到國家地表飲用水一類標準。保護好這里的生物和水是我們大家的責任,萬綠湖環保以人為本,堅持“湖內旅游,湖外吃住”,注重發展生態環保旅游,從旅游者和從業人員的環保意識著手,每一項措施都是一個創新,而且效果明顯。為此,1998年7月3日,中共廣東省宣傳部、廣東省環保局聯合授予萬綠湖“環保教育基地‘的榮譽稱號,2001年被國家旅游局和共青團中央被為“全國青年文明號”,2004年萬綠湖榮獲“廣東省著名商標”稱號。萬綠湖已成為廣東省環境教育最好的地方
湖水總面積達370平方公里,最寬處12公里,碧波萬頃,有“山中海洋”之稱。平均深度30-40米,最深達80-90米。
湖水來自青翠的山林,純凈無污染,達到可直接飲用的國家一類地表水標準;用這種水做出的豆腐、釀酒以至泡出來的茶,都格外清香。
湖水的溫度基本穩定在 19℃-23℃之間;湖面少有風浪,顯得溫柔嫻靜
清瑩碧綠是萬綠湖的底色,但一天當中又有多種變化:在清晨的陽光里它象鋪上了一層黃金;在正午的艷陽下它沉靜得如同一塊巨大的翡翠;日落時它似一道長達數里的熊熊火焰;月夜中它又是一面晶瑩無暇的白玉。梁曉生和李國文等當代著名作家到萬綠湖采風后驚嘆:“此乃瑤池水,緣何在河源?”
萬綠湖風景區位于廣東省東源縣境內,距河源市區6公里,它作為華南地區最大的人工湖---新豐江水庫,是一九五八年籌建新豐江電廠時,在新豐江流徑的最窄山口--亞婆山峽谷修筑攔河大壩蓄水形成的。
新豐江水庫湖面面積370平方公里,庫容量139億立方米,因四季皆綠、處處是綠而取名萬綠湖。萬綠湖距廣州、深圳均在200公里以內,堪稱是珠江三角洲的“后花園”。
建設這一人工湖,新豐江流域的人民群眾付出了很大的代價。新豐江是東江水系的最大支流,發源于新豐縣玉田點兵,自西向南經河源市區流入東江,全河長163公里,集雨面積5813平方公里。蓄水時淹沒面積390平方公里。23091戶94311名群眾遷移到韶關、惠州及本縣的其它村鎮,同時有15524人雖未移民但土地被沒而從山腳遷到山腰居住,至今庫區內仍遺留有6個鎮,共7萬多移民。清庫時共淹沒山林28333公頃,稻田12000公頃,號稱河源“魚米之鄉”的地方——新豐江流域上的南湖,變成了萬傾平湖。湖區移民因缺乏生產、生活條件,生活上與非移民地區的群眾比仍有較大差距,近年來,不少移民群眾參與、從事湖區的旅游活動,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之一。
萬綠湖與浙江千島湖同是以浩瀚的湖水、青翠的群島構成風景資源的主體,稱得上是“姐妹湖”。兩湖均是人工湖,同于公元1958年開工建設,有“華南新豐江、華東新安江”之說,總容量178億立方米,新安江水庫因有1078個島嶼而得名千島湖;千島湖區內工業總值達60個億,而萬綠湖區內工業產值幾乎為零,生態環境良好。
水好是萬綠湖的魅力所在,她有高原湖泊的秀麗,但沒有高原的交通艱難和氣候寒冷,集“四美”于一湖。
水域壯美:其最大長度占整條河流的84%,達140公里,最寬外12公里,最深外達80余米,平均深度30米,親臨其境,有如置身“山中海洋”。
水質純美:湖水來自青翠的山林,清澈、純凈、無污染,達到國家一類地表水標準,可直接飲用,并通過東深供水工程間接供往香港,其水質好,如桂花魚、鯰魚、鱔魚都十分鮮嫩,用水做出的豆腐、娘酒,以至泡出來的茶都格外清甜。
水性恬美:一年四季湖水的水溫幾乎都是恒定,在19—23度之間,處于人體正常體溫的黃金分割點,十分適合人們水上游玩,且全年水上活動時間可達6個月以上,此外,湖區基本不受臺風影響,湖面少有風浪,總是顯得那么恬靜、安份。
水色秀美:湖水顏色碧綠,由近到遠逐漸轉淡:墨綠、深綠、淺綠、淡綠… 遠望湖心,仿佛身在“綠色海洋”之中。更奇妙的是湖水還隨著太陽照射角度、光線的不同,在一天時間里產生幾種不同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