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鵬古城位于深圳市東部大鵬鎮(zhèn)鵬城村,占地11萬平方米,始建于公元1394年,是明代為了抗擊倭寇而設立的"大鵬守御千戶所城",簡稱"大鵬所城"。深圳今又名"鵬城"源于此。大鵬古城雄偉莊重、風格古樸的城門(南門、東門、西門)和明清時期民居保存完好;狹窄蜿蜓的小巷以青石板鋪就,寧靜古樸;數(shù)座建筑宏偉、獨具特色的清代"將軍第"有序分布。其中以抗英名將賴恩爵的振威將軍第最為壯觀,該將軍第有150年的歷史,擁有數(shù)十棟屋宇、廳、房、井、廊、院等,其中牌匾眾多,雕梁畫柱,是廣東省不可多得的大型古建筑。此外,古城內還有侯王廟、天后宮、趙公祠、參將署等一批古跡可供參觀。
在深圳市大鵬鎮(zhèn)鵬城村。大鵬守御千戶所置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洪武二十七年筑城,“內外砌以磚石。沿海所城大鵬為最,周圍三百二十五丈六尺,高一丈八尺”,有門樓、敵樓、護城河等。清代屢有修葺。城平面呈不規(guī)則四邊形,城內有三條主要街道,分別為東門街、南門街和正街,主要建筑有左營署、參將府、守備署、軍裝局、火藥局、關帝廟、趙公祠、天后廟等。原有格局基本保留,東、西、南三城門仍保存完好。城內現(xiàn)存主要建筑物有振威將軍第、劉起龍將軍第等,建筑規(guī)模宏偉,保存完好。大鵬所城原為防御海盜、倭寇侵擾而設,清初為大鵬所防守營,康熙年間(1662—1722)又改為大鵬水師營,成為一個管轄珠江外洋東部海路的海防軍事機構。在海上要塞設有九汛,后又增建南頭、大嶼山等4座炮臺。鴉片戰(zhàn)爭期間,在抗擊英國侵略軍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大鵬所城是廣東保存較好的一處所城舊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