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陽學宮位于揭陽市區。始建于南宋紹興十年(1140年),經多次重修,清光緒二年(1876年)改建。主要建筑有前門、大成殿、東西廡、明倫堂、東西齋;宮前有照壁、欞星門、泮池等。1925年3月和10月,周恩來在第一、二次東征時,曾在明倫堂辦公和居住。1925年至1926年間,中共揭陽特別支部、揭陽縣農民協會、婦女解放運動協會等單位分別在大成殿西齋和東齋辦公。1927年9月26日,“八一”南昌起義部隊入揭陽時,周恩來、賀龍、葉挺等在明倫堂辦公,他們幫助該縣建立的第一個紅色政權——揭陽縣工農革命委員會,則設在大成殿。 揭陽市花為蓮花,取蓮花出于淤泥而不染的高潔品質,象征揭陽人民追求崇高理想,美好品質的人生價值和生活方式。市樹為橄欖樹,象征和平。 揭陽市位于廣東省東南部,北靠興梅,南瀕南海,東鄰汕頭、潮州,西接汕尾。陸地面積5240.5平方公里。大陸海岸線長82公里,沿海島嶼30多個;內陸江河主要有榕江、龍江和練江三大水系。揭陽地勢自西向東傾斜,低山高丘與谷地平原交錯相間,分布不均,西北部和西南部多為丘陵、山地,中部、南部和東南部都是廣闊肥沃的榕江沖積平原和濱海沉積平原。素稱“魚米之鄉”。至1999年底,全市耕地面積(包括水田旱地)9.77萬公頃,占總面積的18.8%。 揭陽市榕江和練江流域歷史上是粵東地區經濟較發達的地區之一。對外通商歷史悠久。早在唐代,榕江炮臺口岸及神泉港、靖海港就與東南亞各國通航,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發展;明清時代,手工業、商貿業較發達;民國初期,隨著現代工業技術的輸入,出現了簡單機械加工的小五金制品行業、服裝加工行業和棉紡織業;抗日戰爭后期至解放前夕,揭陽經濟處于癱瘓狀態;1949年10月19日,市區榕城獲得解放,從此揭陽各地開始了欣欣向榮、蓬勃發展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新時期。改革開放,特別是建市以來,揭陽經濟社會迅猛發展,兩個文明建設均取得長足的進步。 省內旅游:深圳康輝旅行社 揭陽旅游
聯系人:0755--82227447 21235574
以上深圳旅游景點介紹及深圳旅游景點圖片由深圳市鵬城康輝旅行社整理提供,未經我社同意此深圳旅游景點信息不得轉載,轉載必須注明此深圳旅游景點介紹及深圳旅游景點圖片出自本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