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藍田瑤族風情園位于龍門縣城以北15公里的藍田瑤族鄉寒山(又名瑤山)腳下,屬于大珠江三角洲邊緣地區。與新豐接壤,附近有著名景點龍門鐵泉、天然溫泉在建的新豐溫泉相鄰。景區面積約1600畝,瑤族風情園正處于龍門主要旅游區附近,與規劃中的天堂湖水上旅游度假區、桂峰山生態旅游度假區、龍門溫泉、地派溫泉以及龍城旅游文化服務中心等鄰近,和周邊景區串聯成“吃、住、行、游、購、娛”為一體的旅游休憩帶。藍田瑤族風情園有45個自然村,約7千人.藍田瑤族雖已講漢語,但還保留著該民族的不少風俗習慣,信仰峒主爺,最有代表性的是“舞火狗”
早在一千多年前瑤族人民就在藍田穴居生活,藍田也是廣東珠三角唯一的瑤族鄉。
“嶺南無山沒有瑤”,瑤族自古以來就是游耕民族,居無定處,每至深山耕種,候田稍熟又遷別所,開墾如前,不憚勞瘁,是遷徙最繁、分布最廣的少數民族。多數瑤族至今仍保留著原始的狩獵、捕魚和農耕文化、五彩斑斕的瑤族服飾、古老的瑤族傳說、動聽的瑤歌、優美的舞蹈、獨特婚俗和宗教信仰,民族文化獨特神秘,豐富斑瀾。
藍田瑤族雖已講漢語,但還保留著該民族的不少風俗習慣,信仰峒主爺,最有代表性的是“舞火狗”。相傳瑤族峒主年幼喪母,其父用母狗奶水喂養他。因此,狗對瑤族有育人之恩,所以崇拜狗圖騰。每年八月十五,藍田鄉以村寨為單位,舉行舞火狗活動。這天,各村未婚女青年都上山割藤條,摘黃姜葉。晚上,姑娘們頭戴草笠,在手臂、胸、腰、腿上,用藤條、黃姜葉組成樹葉衣裙,遍插點燃的香火。然后按高矮列隊,請回峒主爺叩拜后,列隊歌舞,再到村溪旁,將飾物、香火棄水中,洗凈手腳,以示棄除邪惡。男青年則放鞭炮助威。 最后,各村隊伍向不同村的異性開展對歌擇偶。歌者出口成章,問答機智,通宵達旦。 藍田鄉地處越嶺余脈,竟內高山重疊,96%的面積為山地。年均日照少于1430小時,年均氣溫18,為青獅潭暴雨中心,年平均降水量2450毫米,是全縣降雨量最多的地區。物產豐富,有稻谷,玉米,草紙、木材、毛竹、香菇、冬筍、藥材等。森林儲蓄量20.70萬平方米,每年產出木材4000多立方米。毛竹林9.65萬畝,有“毛竹之鄉”之美稱,年砍伐量50萬根,遠銷港、澳及東南亞。 藍田鄉鄉鎮企業主要依托當地優勢資源,經營竹木器、鐵器、造紙、食品加工等。另外還根據當地水系資源發達,落差大等特點,大力開發水電站建設。
藍田瑤族風情園除了美麗如畫的瑤鄉風景,還薈萃了多彩、神秘、獨特的千年瑤族文化,如傳承千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瑤族舞火狗儀式,是嶺南民族文化發展變遷的一塊活化石。瑤族各支系神秘的巫術特技、奇特的深山搶親、“不落夫家”的瑤王招親、求婚洞和爬樓戀等奇風異俗,還有令人向往的寧靜瑤家生活,場面壯觀的祭祀活動,純樸的瑤族工藝,傳統的瑤家美食……
集瑤族文化之大成、氣勢磅礴、萬千風情的大型原生態實景演出《印象藍田》是藍田瑤族風情園的一張靚麗的名片,它讓你真切感受中國瑤族千年的多彩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