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貞豐縣在秦漢時期屬古夜郎國的領地,北盤江就是司馬遷《史記》中所說的 “牂牁江”,而古夜郎國的都城就在牂牁江上游地區,正如班固《漢書》中所云:“夜郎者,臨牂牁江也。江寬百步可行船。”
北盤江流經貞豐縣的7個鄉鎮,在境內形成了一條94公里長的大峽谷,為貴州的峽谷之最。這條峽谷集峰林、溶洞、怪石、瀑布、伏流、花灘、旋塘和原始森林植被于一體,既有長江三峽的秀麗險峻,也有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的雄奇壯美。在這一段峽谷中,還縈繞著遠古壁畫、古城遺址等夜郎文化之迷,以及鐵索橋、摩崖石刻、古驛道等人文景觀??梢哉f,北盤江大峽谷是貴州西部旅游線上的一個新的亮點。
1、花江峽谷
北盤江流經貞豐縣北盤江鎮的那一段被當地人稱為花江。據當地人講,古時候這一地段兩岸的山崖上花草樹木十分繁茂,每適春夏時節,百花盛開,花瓣紛紛墜入江中,碧綠的江面上飄著一層絢麗的色彩,所以就把這一段北盤江稱為“花江”,這一段峽谷自然也就叫花江峽谷。這里山勢險要,連綿不斷,水流湍急,奔騰呼嘯,當地的民歌是這樣唱的:“山頂入云端,山腳到河邊。隔河喊得應,相會要半天”。
?。◤呢懾S眺望對岸的關嶺)對岸群山巍峨,秀麗挺拔,常有云霧繚繞其間,如同仙境。電視連續劇《西游記》中“流沙河收沙僧”一集就
是在花江峽谷拍的。如果把對岸的幾座山峰連起來看,很像一尊仰臥的“睡佛”。關于這個睡佛,還有一個傳說:佛祖派一個得道高僧到花江來修路架橋,造福于民。這位高僧修好了兩邊的路又把橋搭起來之后便大開酒戒,喝起了慶功酒,醉臥在岸邊,誰知天降暴雨,江水猛漲,將橋沖毀了。佛祖大怒,便讓他化為山脈,永遠醉臥在這里。
花江兩岸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名副其實的“石頭的王國”,很少見到泥土,更沒有茂密的森林。對于旅游觀光者而言,這是一道風景,而對于當地的居民而言,這種石漠化土地上的生存條件卻是很艱難的
2、花江鐵索橋
清代詩人彭而述有一首題詠花江的詩:“鐵索黑水舊知名,天水曾當百萬兵。試問臨邛持節客,當年何路入昆明?”詩中所寫的“鐵索”指的就是這座花江鐵索橋。從明代開始,政府曾幾次在這一帶建橋,要么被洪水沖垮,要么毀于賊寇。清代光緒年間,軍門蔣宗漢竭力籌款建橋,歷時6年之久,終于建成了這座長71米,寬2.9米,距水面高約70米的鐵索橋。鐵索橋歷經百年風雨,幾經洪水沖擊,抗戰期間又遭日本飛機轟炸,至今依然寒光閃閃,巋然不動。
這座橋既是連接貞豐和關嶺的紐帶,也是貴州和云南交通道路上的一把鎖鑰,一個咽喉。對岸的古驛道直通關嶺的花江鎮,再經由黃果樹瀑布直達安順、貴陽,貞豐這
邊的古驛道則經由興仁、興義直達昆明。1952年,一群羊從橋上經過時,將鋪在鐵索上的大木坊踩斷了。貴州省交通廳于1953年將其修復。1984年,貴州省政府再次對鐵索橋進行維修,使它更加牢固,美觀,并在橋頭建了一座六角亭子。上游板貴鄉那里的花江公路大橋建成通車以后,這里便逐漸冷落下來,鐵索橋更多地是作為一種文物而存在了,所以在1982年貴州省政府便將它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